清代《嘉庆王晋卿监制九子龙巨型纪念墨》珍赏(原创重发)

古韵燕蜀收藏 2025-03-31 03:01:14

描金添彩九子龙 名家作品巨精美

古墨,通常是指明清及其之前年代所制之墨锭。墨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而精工制作的古墨,不仅仍具有使用性,更是具有收藏与鉴赏价值,也是历史文物的一种类型,尤其是那些具有纪念属性的非实用纪念墨,则更具价值。

墨本为书画之用,然在古代,制墨家或工坊,往往都会在墨上书写文字,描绘纹饰图案,从而赋予一锭墨以艺术色彩和内涵,不仅可实用,而且可欣赏、馈赠、记事、宣教乃至产品推广等,成为一件艺术品。

中国制墨历史悠久,及至明、清两代制墨工艺较前代更为发达,期间制墨名家辈出,好墨竞优。明清时代,一些制墨家或著名墨坊,还专门制作纪念墨,这种纪念墨往往体型巨大,墨质上佳,纹饰精美,书法上乘,描金添彩。

而墨锭上的纹饰或文字主题,又通常是歌功颂德唱和、墨坊或制墨家标榜宣传、祈求福禄寿喜、怀古博物山水等等,从而制成一件既具有实用价值但多不用于实用的纪念大墨或巨型墨。有人说,纪念墨是民国时期所开创,那其实有误,实际上,从现存的一些明清遗墨中就可以看出,纪念墨自明代就开始出现,延续至清代直至民国。

古徽州和江西婺源是制墨重地,明清两代制墨名家多出于这一地域。而在清代诸多制墨名家中,乾嘉时期的制墨家王晋卿即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检点愚帐中所藏,即有数锭大型纪念古墨,之前亦有展赏一二。时至今日,首次将一锭珍贵的王晋卿监制之九子龙纹巨型纪念墨帐中点出,拍照亮相,发于此公展鉴赏,以飨藏好。

鉴赏此墨,其保存完好无缺,通高约32厘米,宽约14厘米,厚约3厘米,体型巨大,堪称巨墨。磨锭之上,面背刻有大龙一条,九条小龙,正面刻“九子”二字篆书。此乃著名典故成语“龙生九子”之意。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据此解其意,是用龙生九子之喻意来表达其墨的尊贵。在墨锭背面,有双竖排楷书文字“嘉庆甲子年王晋卿监造”十字,显示此墨是由制墨家王晋卿监制于清嘉庆甲子年(公元1804年),距今已二百余年,当属古墨范畴。

续观其纹饰,可见鼓凸母龙蜿蜒,遒劲凶猛,五爪尖锐,双面圆睁,丝丝头毛,片片鳞甲,缕缕线条异常精细,真是好一个精美无比。而九只子小龙亦是神态各异,生动活波,刻画精细。龙纹以金彩填描,金光绽放更显尊贵。而其楷书款识,更是笔划遒劲,字体端庄隽美,亦有颜体之髓。显而易见,此墨以其描金精美龙纹和端美款识,彰显名家所制应有之范矣。

再从墨锭本身来看,可见墨锭充满裂纹,墨色纯黑朗润,色感厚实而古朴。可嗅旧墨特有的一股古朴淡远的馨香之气,其墨质更是十分坚硬,表面起丝丝发纹,手掂沉重,显示浑厚气魄。诸般特征,彰显古旧上品墨锭之特有气质。

一番鉴赏,毫无疑问,此“嘉庆甲子年王晋卿监造九子龙纹巨型墨锭”,精美形大,无异无邪,可谓开门见山一锭巨好之古墨。至今,以愚之眼界耳域所及,所及甚罕,虽非仅此,然可谓遗存罕少。作为装载了诸多文化内涵的中国古墨,且如此形巨精美,已经是一件具有较高欣赏价值的古代艺术品,尽管年代不算十分悠久,然而随着时间的延长,其收藏鉴赏价值必然会水涨船高矣。

原创图文,抄袭必究

0 阅读:1

古韵燕蜀收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