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未成年人向不法侵害说“不”

青艺吉林 2024-10-21 23:02:08

未成年人的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如今,随着互联网普及和社会环境复杂化,未成年人遭受不法侵害的情况日益增多,如同水下暗面的漩涡,等家长和学校发现时往往已晚。预防未成年人间的不法侵害,提前认识和了解其方式至关重要。

不法侵害主要有四种方式。一是肢体欺凌,包括肢体暴力、强夺财物、故意损毁他人物品等。这种方式直接对未成年人的身体造成伤害,不仅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还可能给他们的心灵带来创伤。二是语言欺凌,用言语对他人进行嘲笑、谩骂、起侮辱性绰号、诋毁等行为。语言虽无形,却能如利刃般刺痛人心,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三是社交欺凌,故意离间破坏同学之间的关系,如散播谣言、暴露他人隐私、损毁他人形象、孤立排挤他人等。这会让未成年人在社交中感到孤独和无助,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四是网络欺凌,利用互联网侵犯被欺凌者的隐私、损害人格或名誉。在网络时代,这种欺凌方式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给未成年人带来的伤害往往更加难以估量。

为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自身、家长以及学校三方面需要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未成年人自身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了解法律知识,特别是关于人身安全和权利的基本法律条款。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识别潜在的危险,学会拒绝陌生人和不当行为,勇于向信任的成年人求助。家长需关注孩子的成长环境,时刻留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和交友状况,及时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心理需求。增强对互联网使用的监管,教育孩子关于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知识。学校应发挥教育和引导作用,加强法治教育,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和活动,通过模拟演练、案例分析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实际应对能力。建立健全心理辅导和安全保护机制,确保每位学生在校园中都能感受到安全和关爱。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努力,构建安全环境。社区、媒体和政府应加强对未成年人安全问题的宣传和重视,建立健全举报机制,鼓励公众对不法行为进行举报,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保护未成年人的氛围。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关乎整个社会的希望。防止未成年人受到不法侵害,需要未成年人自身、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法律知识的普及、自我保护能力的提升以及良好环境的营造,我们必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和美好的成长环境。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未成年人的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快乐成长。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的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包括:1.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2. 对被害人实施恐吓、威胁或要挟的行为;3. 被害人因此交付财物。敲诈勒索罪的量刑标准如下: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致人重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故意伤害罪的法律后果包括:犯故意伤害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0 阅读:1

青艺吉林

简介:主要用于发布日常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