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66792ad209cb9455b258925117fbb930.jpg)
随着陕甘宁边区政府的逐步巩固,各机构各机关以及生产生活单位也然步入正途,开始有条不紊的运转开来,不管是军政机关还是各阶层百姓,生活水平比起红军刚刚到达陕北的时候都有了明显的改变。到了1942年7月29日的时候,西北局党委会议讨论决定该局机关工作人员建立统一的供给制,按大、中、小灶来来划分不同级别的伙食标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097d415c1f185617e9a514275ec9e895.jpg)
西北局制定的分灶供给制度有着非常明确的规定,其中等级低的大灶标准为:一、每人每月可供应8次肉食,每一次不少于4两;二、每人每月供应4次白面馒头:三、日常的菜中应增加油4钱或5钱;四、大锅熬煮的米汤中要加豆子。至于中灶则是在原有的饭菜基础上变成了每天有3两肉食的供应,但是依照延安的产出,就算是夏秋两季时令蔬菜收获多的时候,萝卜白菜、茄子洋芋的还是占了多数,豆腐这样的东西当时老百姓的眼中都是逢年过节招待亲朋时才能拿得出来的贵重东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61a4b17807c31d98348c63c711883571.jpg)
分灶供给制度中标准最高的小灶规定:一、每人每日饭食中,小米、白面各占一半,要是供应的大米丰裕的时候,可以供应大米小米混合蒸出来的“二米饭”,要知道在小麦、糜子、玉米、高粱、荞麦等为主要农作物的陕甘宁边区,大米可是一种能称得上的奢侈的东西。而菜式则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供给,不过最起码每天的肉食是必须的,不过按照猪肉每斤5角、羊肉每斤3角5分的价格,这个供应标准时常打打折扣是在所难免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8184ff1c950e75ff40b412cd08a619bb.jpg)
除了基层干部或者是士兵属于打灶标准外,能享受中灶、小灶待遇的有相当严格的条件规定,诸如机关里长以上及相当责任者、教师医生技工一类的技术类工作人员或者是有七年以上党龄者才能有此待遇。而小灶的要求就更高了,部长以及以上领导干部或者有十年以上的党龄者才有这样的资格,而伤病员在获得批准后也可以享受这一待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bb93da38e7b726bb7f79d582f1497727.jpg)
延安的保育院及托儿所的儿童们也按照小灶待遇进行供给,而产妇特供给肉8斤,产前产后两个月都按照小灶标准待遇。中灶、小灶可以由勤务人员送至各领导的住处,大灶标准的一律在集团食堂就餐。除了这三个伙食供应等级之外,还有专门供给中央主要领导、外来宾客以及外籍专家等特殊人群设定的特灶,例如白求恩、毕道文等给予的待遇则是每月大米20斤、肉10斤、白糖2斤、津贴费20元,配勤务员1名、翻译1名以及供骑乘的驮马1匹。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dbf5feddace661ac4244a60eadc1e8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