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大嘴。
昨天,深圳湾悦府二期的一住宅发生爆炸事故,相关视频传遍了网络。
官方通报:截止当天18点,大火已扑灭,事故造成1人死亡,无其他人员受伤。
首先,向火灾逝者哀悼!其实TA已经做得很好了,靠窗边,等待救援,但楼层真的太高了,但凡是十几层高,或许TA会有生存的可能。
这一次的爆炸给了许多人一个警示:
虽然我们的消防安全一直做的相当好,但是面对超高层火灾或灾难的时候,我们的救援显得力不从心了。
一般来说,我们对住宅的定义是十层及十层以上称为高层住宅,而高度超过100米,楼层总数达到40层及以上的住宅称之为超高层住宅。
而国内消防云梯目前已知最高的是101米,对应极限高度就是35层,但是这样的云梯造价非常贵,动辄几千万以上。
这样的价格对于许多消防部门来说,颇有压力。所以,目前国内拥有这类特种装备的消防部门,属于那种经济指数相当好的城市,一线或准一线城市。
而且就算能够承担起这个采购费用,那数量也是极少的,大嘴所在的城市,1000万人口,目前也就只配置了一台。
那除了这些经济指数较好的城市之外,其他的99%的城市的消防云梯上限也就是50米左右,对应楼层也就是17楼左右。
那就算是拥有了101米的消防云梯,面对超高层突发事故,其使用的环境又有了一定的限制,比如路面宽度必须要5米以上,空中5米之内不能有电线类障碍等等。
总之,一系列的因素会导致原本需要快速反应救火救灾的事情,变得及时性减弱,最终无法避免悲剧的发生。
那么,我们不禁会想到一个问题:当眼下救援能力无法企及的时候,我们能否提前阻止这样类似悲剧的发生?
也就是说,除了消防部门的辛苦工作防患于未然,我们是否真的需要如此多的超高层住宅?
这次发生灾害的住宅全称为“华润深圳湾·悦府二期”,小区比较简单,就2栋楼,总高42层,属于妥妥的超高层住宅。
当然,这个住宅高度在深圳来说,压根排不上号。
眼下深圳有个旧改项目叫白石洲绿景,项目的高度直接打破全国纪录,达到了244.4米,总楼层去到了74层。
作为当代牛马来说,大嘴无法体验居住在74层会是什么感觉,但长期居住和偶尔住酒店体验肯定是不一样的。
一个住宅为什么高度要弄得这么极端呢?核心还是在于地价!因为这是一个城中村地块拆迁项目。
深圳、城中村、核心区、几个关键词加起来就预示着这块土地的价值极高,也代表着拆迁成本不菲。
而开发商在付出巨大的成本之后,必须要通过项目挣到钱,这就需要极限提升仅存的容积率,来摊低拿地成本,做高利润。
有限的土地上,提升容积率、只有一个办法:加高!所以才有了74层高的住宅。
此次火灾的万象城深圳湾悦府虽并非属于拆迁地块,但也基本上脱不了这种:高价值地段、拔高容积率的开发思路。
华润深圳湾悦府楼下拥有深圳唯二的顶级商场“深圳万象城”,集齐了爱马仕、香奈儿等一系列大牌,项目东边是深圳湾体育中心,俗称春茧,是大型赛事和明星开演唱会的地方。
项目南边一栋子弹头建筑,俗称春笋,是华润的内地总部,隔壁不远是深圳湾口岸,过一条5KM长的深圳湾大桥,就是香港,楼下还有深圳绿化的代表、深圳人才公园。
所以,这里算是深圳的门面,而悦府的价格也佐证了这一点,均价20万每平,最便宜的一套也要2000万上下,能住在这里的都是顶级的中产阶级,是相当多人的天花板。
因为改革开放,深圳从一个渔村,在40年的时间里成为全球化大都市。伴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流入人口与日俱增,有限的土地上如何满足更多人的居住需求,最重要的一种途经就是建设更高的,容积率更大的住宅。
这对于深圳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来说,无可厚非,北京、上海、广州也如此,作为一线城市,必须要极致利用土地面积,但......
但除了这些个超一线城市,其他的城市,甚至18线小县城有这个必要吗?
“享受城市高度、一览万家灯火、繁华尽在脚下......”
这是开发商的广告词,也是提升高层住宅在国人心中地位的噱头,导致许多国人在购房时偏爱高层住宅,似乎楼层越高越有面子。
而开发商也适时的推出楼层高,价格高的营销逻辑,进一步将这种虚荣心、身份的差异彰显出来。
喜欢“第一高”“超高层”等名头,也牵动了城市居民的向往之心。
每个从小城走出来的人,几乎都有过这样的认知:住得越高,等于住得越贵,也就等于住得越好。
诚然,高层住宅在采光和通风方面确实优于低楼层,但在生命安全面前,这些优势都显得微不足道。
购房时,销售人员往往会大肆宣扬高层住宅的安全性能,如采用各种防火材料、耐高温设计以及符合国家标准等。
然而,现在出事的可是深圳顶级豪宅,房价高达二十万一平米,其最初的消防安全措施肯定也是相当到位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超高层的后续管理和维护又能否跟得上呢?
在某平台上,有一个话题经久不衰:高层住宅小区会沦为贫民窟么?
有个高赞的回答是这么说的:绝对会!
正如人类有生命周期,房屋亦不例外。
随着年限的增长,超高层住宅的老化问题将愈发严重,逐步走向衰败。
电梯故障频发,水电管网维修不断将成为常态,漏水、渗水、墙面剥落等问题将层出不穷,且日益恶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拥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业主会纷纷搬离,剩下一些经济能力不足的业主和租客,让他们出钱维修可能性就变得更低,而这些楼房也会逐渐变成贫民窟。
眼下,楼市已经进入存量时代,在住宅已经趋于饱和,未来市场上改善购买力为主,出生人口降低的情况下。
我们的规划部门会否可以考虑一下,是不是可以推行别墅化,如果不能,那是否可以降高、降容。
毕竟,就现在这些房子,未来都有可能成为大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