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对供应商下手也太狠了吧?

金子黑噪音 2024-11-28 19:48:38

这两天比亚迪要求供应商降价10%,这个幅度,真够狠的,因此引发网友热议(热骂)。

要知道10%对于车企供应商来说意味着什么。中国造车业恐怕是全球极度内卷中心,而汽车配件行业则是中心的中心,其生产成本已经被绞尽脑汁压缩到无以复加,利润也已经极度微薄,即便百分之零点几都是肉,别说10%了。

相较于10年前,国内现在大部分的汽配产品利润基本上已经下滑了十几个点,某些产品10年前还能保持百分之四五十的利润,到如今可能就只剩下8%左右,甚至更低。

一辆汽车的75%是由汽车零配件业生产加工而成的,一般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等四个基本部分组成,具体包括传动系、制动系、转向系统、发动机配件、汽车仪表、燃油系配件行驶配件、车身配件、冷却系等配件,其数量可多达数万个。

各独立零部件也带动了中国丰富的产业带,形成了众多汽车配件产业集群,成为另一种以低价著称的“中国制造”,卖给全世界。

然而,产业规模的代价,就是极度的卷。

相比特斯拉的沉下心来搞技术研发,比亚迪再次体现出了“中国基因”,玩到最后,还是玩价格战——这才是中国商业的“核心技术”。

这一套东西,从90年代玩到现在,企业们乐此不疲。90年代的电视机价格战就让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人,见识到了“核心技术”的厉害。当时长虹、康佳等电视机企业,依靠疯狂降价来占有市场,而且尝到了甜头,于是将这个传统发扬光大,把价格战打到无以复加。对消费者来说这是好事,但对于行业生态来说,却贻害无穷。

后来的格力、海尔等等,无一不是价格战的腥风血雨中出来的。除了电器行业,各个行业几乎都打价格战,包括后来的互联网企业,美团、滴滴……

中国企业似乎只专注于一件事,那就是靠低价赶走对手,然后自己垄断。

然而赶走对手未必就是好事,就像百度赶走了谷歌之后,现在变成一家官僚主义十足、业务停滞不前的公司,垂垂老矣。

他们不喜欢正面竞争、技术赛跑,却将价格战、压榨文化奉为圭臬。

这种风气就像刻在了很多中国人骨子里,我当年开餐厅的时候,人家就在我隔壁开个一样品类的店,然后用类似的菜单卖东西,价格刚好比我低一点,试图将我赶走、他赚钱。

开过店的人,对这种竞争方式应当再熟悉不过。

餐饮业的价格战也打到了欧洲。

最近在西班牙,有中国面馆打出了5欧元一碗的价格,让其他老板们焦虑不已。中餐厅本来就是内卷重灾区了,很多老板不想着怎么提升用餐环境、提高餐品品质,中餐一直都是不入流的、脏兮兮的代名词,欧洲人很少把去中餐馆看作体面的事情。尽管如此,中餐馆们还是要继续卷价格,依靠低价打开市场。

因为“挤死别人”的快乐远大于“超越自我”,不知道这种病态的文化根源在哪里,但这就是中国商业生态的现实。

还有谁能比中国车企更卷?之前比亚迪的招聘,以及比亚迪对待员工的态度,就已经引发了很多批评,现在人家不仅没有改变,反而还要进一步去卷供应商了。

特斯拉支付更高的员工工资、提供更好的劳资待遇,竟然还能做到净利润率更高。但此前国产汽车企业们掀起的价格战,已经将特斯拉扒了一层皮,让其见识到了“中国核心科技”的厉害。

中国乘联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国内汽车行业收入73593亿元,同比增长3%;成本为64531亿元,同比增长3%;利润为3360亿元,同比下降1.2%。相较下游工业企业利润率6.1%的平均水平,汽车行业4.6%的利润率仍偏低。

利润率是衡量车企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复盘今年2~9月汽车行业利润率走势,其中2~4月这一数字在5%左右徘徊,5月升至7.5%,之后的6月又急速回落至3.8%,7月在经历了一次小幅上升后,8月再次下滑至3.6%,9月3.4%的利润率为年内最低。

已经低至3.4%的利润了,还要怎么低下去?负数吗?

在这种情况下,车企拿供应商“开刀”看似也就成为必然。不过,供应商还能经得起多少利润压缩?

然后就到了终极问题:卷完了供应商,又该去卷谁?劳动力早已卷无可卷,这是打工人最硬气的一回。

不知道,没有人知道答案。

唯一可以确定的“好消息”是,中国是全球第一大汽车产业国家,这个头衔还在,而且估计会一直存在下去。

1 阅读:120

金子黑噪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