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为何都讨厌中国?布热津斯基:中国迟早洗刷150年的耻辱

启娱说 2025-04-18 16:19:48

从特朗普的145%高关税到科技封锁,从各种军事挑衅到政治抹黑,这阵仗看得人直摇头。

早在半个世纪前,就有一位美国战略大师看穿了这一切。

如今,当我们看到西方国家对华步步紧逼时,布热津斯基的预言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布热津斯基其人

1928年,布热津斯基出生于波兰华沙,二战后随家人移居美国,在哈佛大学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

作为现实主义国际关系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地缘政治思想深受麦金德和斯派克曼的影响,认为国际关系的本质是大国博弈,力量才是硬道理。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布热津斯基的战略思维远超冷战的简单对抗逻辑。

这种洞见在当时是多么超前!

他不仅看到了中国在对抗苏联中的战略价值,更预见到了冷战后世界的多极格局,以及中国在其中的重要地位。

即使在1970年代中国实力相对较弱时,布热津斯基就坚信必须让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比中国与苏联(后来的俄罗斯)的关系更紧密,如此才能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

直到2017年去世,89岁的布热津斯基仍然是美国最重要的战略思想家之一,他对中国崛起的深刻理解和前瞻性预测,为我们分析当今世界格局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但布热津斯基的思想告诉我们,真相远比这复杂得多:

第一:经济竞争的恐慌 - 中国制造业崛起让西方慌了神

2023年中国GDP达到17794.78亿美元,占全球经济的16.88%,2024年,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中国的GDP仍实现了5%的增长,这种强劲的增长势头让西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这话说得多直白啊!

面对中国的制造业优势,西方的恐慌与日俱增。

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几十年来习惯了在全球各地指手画脚。

原本是他们后院的非洲、拉美、中东,现在中国的投资和贸易都占了大头。

第三:科技赛道的忧虑 - AI、量子计算,中国追得太快

在高科技领域,尤其是AI、量子计算、航天科技等方面,中国这些年的进步确实惊人。

2023年的全球AI专利申请数量,中国以37.8%的占比排名第一,远超美国的24.3%。

西方对中国高科技崛起的担忧已经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

美国对华为的打压、对中国芯片产业的封锁,不就是害怕中国在这些领域赶上甚至超越他们吗?

第四:话语权的流失 - 西方媒体一家独大的日子到头了

西方国家几十年来控制着全球主流媒体和话语权,习惯了用自己的标准来评判世界。

为什么?因为中国的发展模式挑战了他们的价值观垄断,让他们害怕失去话语霸权。

布热津斯基生前多次强调不要低估中国文明的延续性和适应性。

中国有五千年文明传承,不会简单照搬西方模式,而是会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

这种判断放在今天看来,多么具有前瞻性啊!

中美关系的演变:从战略合作到战略竞争

上世纪70年代,在布热津斯基的推动下,中美关系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但随着中国实力不断增强,双方关系也经历了深刻变化。

他这句话的意思是,尼克松访华开启的中美关系,起初主要是政治层面的,到了70年代后期才逐渐深化为全面关系。

而现在,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这种关系正在从合作走向竞争。

布热津斯基在2012年出版的《战略愿景》一书中指出,全球权力中心正从西方转向东方,中国和印度正崛起成为21世纪的主要参与者。

他分析认为,美国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其价值观和政策在全球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而这种吸引力下降主要源于三个因素:美国卷入了不受欢迎的战争、奉行被视为单边主义的政策,以及2008年爆发的经济危机。

布热津斯基曾在采访中表示,2025年之后,促进世界安全与稳定的最有效方式是将西方有效扩大,纳入俄罗斯和土耳其。

而对于远东地区,他建议美国的政策应该像19世纪英国对待欧洲那样,作为外部平衡力量,而不是过度卷入其中。

然而,当前美国的对华政策显然偏离了布热津斯基的思路,转向了全面遏制的路线。

布热津斯基的智慧在于,他既看到了大国竞争的必然性,也看到了避免冲突的必要性。

他希望美国能够保持理性,与中国构建一种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关系,而不是走向全面对抗。

但遗憾的是,现在的美国政策似乎正朝着他警告的方向发展。

布热津斯基的启示与中国的选择

面对西方国家的敌意和打压,我国应该如何应对?布热津斯基的思想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首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和平发展。

对中国而言,要保持战略定力,不被西方的挑衅所左右,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其次,实力才是硬道理,要加快自身建设。

布热津斯基一生信奉的就是实力政治。

西方国家之所以对中国敌视又忌惮,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

只有我们自己强大了,才能赢得尊重,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有发言权。

中国经济在2024年表现出了强劲的韧性。尽管面临房地产行业的困境和家庭与企业信心不足等挑战,世界银行仍上调了对中国2024年和2025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到2029年,中国GDP将达到24.8万亿美元,继续缩小与美国的差距。

而在军事实力方面,中国也在不断增强,航母、隐形战机、远程导弹等先进武器装备纷纷服役。这些都是我们应对西方压力的底气所在。

再次,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争取国际支持。

面对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疫情防控等问题需要各国合作解决。

最后,坚持开放创新,不断提升竞争力。

布热津斯基在著作《地缘战略三角:与中国、欧洲和俄罗斯共处》中指出,21世纪全球稳定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如何处理与中国、欧洲和俄罗斯的关系,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必须坚持开放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

同时,要扩大开放,主动融入全球化进程,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结语

布热津斯基生前曾多次强调,21世纪将是亚洲世纪,中国崛起是大势所趋。虽然西方国家会千方百计阻挠中国发展,但历史的车轮不会因此停下。

回顾中华民族的历史,我们经历过辉煌,也遭受过苦难。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从改革开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一步一步走到今天,靠的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奋斗意志。

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敌意和打压,归根结底是对中国崛起的恐惧。他们习惯了500年来的全球霸权,不愿接受一个强大、自信的中国。

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更应该铭记布热津斯基的战略智慧,保持战略定力,既不被西方的施压所屈服,也不因短期成就而盲目自信,而是沿着自己的道路坚定前行,以实际行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资料:

0 阅读:0

启娱说

简介:方柳依说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