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的夜空中,有一座人类文明的前哨——国际空间站(ISS),它静静地绕行着地球,每90分钟完成一次环绕。
然而,对于如今国际空间站上的两名美国宇航员来说,这座前哨站更像是一座“囚笼”,困着他们“无法逃离”!
1月31日,在与美国马萨诸塞州一所高中的连线中,NASA滞留宇航员苏妮塔·威廉姆斯(Sunita Williams)表达了她的忧虑:
“我已经不记得走路是什么感觉了,很久没有站立、没有坐下、也没有躺下”,威廉姆斯甚至表示感觉自己的一部分身体机能已经丢失。
自从2023年6月,她与搭档巴里·威尔莫尔(Barry Wilmore)乘坐波音“星际客机”抵达国际空间站以来,他们已经在太空中滞留了近8个月,而原定的任务时间仅为8天。
波音“星际客机”(CST-100 Starliner)飞船原计划执行“NASA商业载人航天计划”(Commercial Crew Program)的首次正式任务,将威廉姆斯和威尔莫尔送往国际空间站,并在短短8天后接回。
然而,任务开始后,NASA就发现飞船的推进系统存在着泄漏问题,多个反应控制推进器出现故障,原计划的返航任务只能不断地推迟。
NASA的解决方案是进行远程软件修复,并在ISS上等待地面团队的进一步评估。然而,问题并未如期解决,每次新的故障分析都导致返回计划被再次推迟。
从原定的2024年6月回程到8月视情况确定,再到2025年2月底,如今NASA已经宣布将返回时间推迟到3月或4月,甚至没有确切日期。
这一连串的延误,让这次任务从“短暂访问”变成了“超长驻留”,问题是长期支持超龄宇航员(威廉姆斯59岁,威尔莫尔62岁)在轨驻留,令宇航员的健康状况成为了外界最担忧的问题。
微重力对人体的影响早已为科学界所知,长达8个月的太空滞留,让这两位年过半百的宇航员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NASA的研究显示,宇航员在太空中每个月骨密度会降低1%,肌肉组织因缺乏重力刺激而迅速退化。此外,心血管系统、视力、免疫系统等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短期任务的宇航员回家后,通常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的康复训练,而考虑到他们的年龄,威廉姆斯和威尔莫尔即使回到地球能否恢复到任务前的状态,也成了一个未知数。
NASA虽然一直强调两人的身体状况“并无大碍”,但从威廉姆斯本人的表态来看,真实情况可能远不如官方描述的乐观。
那么,NASA为何迟迟不让他们返回呢?波音“星际客机”的技术故障确实是主要原因,但NASA的决策也受到了外界的批评。首先,NASA并非没有其他手段将他们接回,例如使用SpaceX的载人龙飞船(Crew Dragon)。
但NASA的决策层最开始过分倾向于等待波音修复“星际客机”,而不是动用现有的替代方案。这种“固执”坚持,使得威廉姆斯和威尔莫尔的滞留时间一拖再拖。
其次,NASA的商业载人航天计划(CCP)本是为了让美国摆脱对俄罗斯联盟号飞船的依赖,但承认“星际客机”无法执行任务,无疑会打击NASA的信誉,甚至影响波音未来的政府合同。
因此,NASA更倾向于“拖时间”,而不是立刻采取替代方案。
不过,根据最新的消息,就在NASA反复拖延的同时,美国政界也开始准备介入这场滞留危机了。
新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声,指责拜登政府对宇航员的不作为,并直言:“他们(威廉姆斯和威尔莫尔)被拜登政府抛弃了!”
特朗普的这一表态,不仅让舆论关注这两名宇航员的处境,也让话题迅速升温。他直接点名埃隆·马斯克和SpaceX,要求他们采取行动,把宇航员安全接回地球。
面对特朗普的号召,马斯克立刻做出了回应,承诺会尽快制定行动方案。然而,这一承诺是否可行,仍然存在很大疑问。
从技术角度来看,SpaceX的载人龙飞船(Crew Dragon)确实有能力执行这次救援任务,它已经成功执行多次载人任务,并且与国际空间站的对接能力经过验证。
理论上,SpaceX完全可以安排一艘载人龙飞船随时前往ISS,将威廉姆斯和威尔莫尔带回地球。
但现实是,NASA的航天任务规划高度复杂,任何新的飞行安排都需要经过多方审批,并且涉及到与国际空间站的合作方(包括俄罗斯航天局)的协调。
即便马斯克愿意执行救援,也要看NASA是否批准,换句话说,龙飞船什么时候能接着宇航员返回,NASA不点头,也只能继续等着。
更重要的是,特朗普的介入,让这场救援行动带上了政治色彩。马斯克的回应,是否真的是出于救援考虑,还是迎合特朗普的政治需求?这一点也是外界普遍的质疑。
目前,NASA尚未给出真正明确的返回日期,特朗普的言论也仍然停留在政治口水战,而马斯克的救援承诺也尚未有具体行动。
威廉姆斯和威尔莫尔,仍然漂泊在太空中,等待一个确定的归期,这两个宇航员滞留,已经不仅仅是一次航天事故,快演变成一场关于人类极限的实验了。
人类航天史上还从未出现过如此“漫长而遥遥无期”的太空滞留事件,这次在座各位也算是见证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