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李嘉诚出售旗下公司在全球23个国家控制的43个港口子公司的事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舆论讨论。为何这一商业决策能激起如此大的波澜?核心在于这批将被转售给由美国贝莱德公司牵头的收购财团的港口中,有两个位于巴拿马运河旁,这一地理位置的敏感性,使得此次交易远非简单的商业行为。

巴拿马运河作为全球航运的重要通道,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特别是在特朗普政府多次扬言要收回巴拿马运河控制权的背景下,继续在该地区运营港口无疑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从纯粹的商业角度来看,长和集团选择出售这些港口资产确实是一个相对理智的决定。然而,这一决策的背后却隐含着更深层次的全球航运格局变动和地缘政治博弈。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这批港口的买家是西方资本,全球航运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将进一步落入西方国家手中。对中国而言无疑是一个值得警惕的趋势,因为未来美国有可能利用这些港口,对中国的外贸和航运发展施加限制或抑制。尽管部分网友可能认为这种担忧过于杞人忧天,但现实情况却远比想象中复杂。

事实上,美国政府计划对中国船只收取高额的港口使用费。这一举措的直接目标便是中国的中高端制造业领域之一——造船业。
2月21日,美国贸易代表(USTR)宣布了一系列针对中国相关公司和船舶的限制措施,这些措施具体分为三个类别,每一项都直指中国造船业的核心利益。
首先,针对中国航运公司运营的船只,无论其船籍如何,只要隶属于中国航运公司,挂靠美国港口时均需缴纳最高100万美元/艘次的靠港费。

其次,对于船队中包含中国制造船只的公司,美国也制定了两种收费方式。一种是对中国建造的船只收取最高150万美元/艘次的靠港费;另一种则是根据中国建造船舶占航运公司全部船舶的比例,收取50万至100万美元/艘次的费用。
最后,美国还计划通过抑制中国获取新造船订单来进一步打击中国造船业。根据航运公司在中国订造新船占全部新订单的比例,分别要求其缴纳50万美元、75万美元或100万美元的靠港费。

这一系列组合拳的目的只有一个,让中国船舶作为运输工具变得不经济,从而削弱中国船舶在全球的竞争力。特朗普政府希望“迎回制造业”,造船业作为重要环节自然备受关注。
中国造船业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根据USTR于2025年1月公布的调查结果,目前美国每年建造的船舶不超过5艘,而中国当前的年建造量则超过1700艘。工信部的数据也验证了这一趋势:2024年中国造船完工量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8%、新接订单量为74%,连续15年位居全球首位。
2025年2月,全球新船订单为50艘,其中中国船厂承接了37艘,占比接近四分之三。这一数据再次证明了中国在造船领域的强大实力和竞争优势。

美国想要通过增加中国船舶挂靠美国港口的费用来复兴本土造船业的想法,恐怕难以实现,因为各国航运公司选择在中国建船的原因无非两个,价格合理和建造效率高,美国均劣势明显。
近期在美森轮船建造的一艘3800TEU的集装箱船造价约为2亿美元,而在同样的价格下中国船厂能建造出2万TEU的新船。此外,在美国船厂的建造周期是4-5年,超过中国船厂工期的2倍。
造价高、速度慢,美国造船业想要通过增加挂靠费用来抵消成本和效率上的劣势,显然是不现实的。

相反,这一举措可能会适得其反,导致美国国内的物价长期处于较高水平。
每年有大量商品通过中国航运公司或中国建造的船舶运抵美国,如果物流成本增加,将直接导致商品的进口加提高,进而推高美国的通胀水平。最终,为这一举措买单的将是美国的消费者。
综上所述,李嘉诚出售港口子公司的事件的背后是美国企图摧毁中国造船业的众多措施之一,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招数使出来。对于中国而言,这一事件无疑是一个警钟,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加强自主研发和创新,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和风险。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奸商,资敌,见利忘义的典型代表
李嘉诚已经变成美国打压中国的走狗,给我滚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