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病,来势凶猛,
死亡率极高,
被称为“头号健康杀手”,
它就是急性心肌梗死。
什么是冠心病
我们常把心脏比作一个“四居室”,包括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而冠状动脉,就是负责给这“四居室”供给血液的主要管道。
如果病人存在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年龄以及家族病史等多种危险因素,那血管里的血液就会出现变化,就像水管壁出现水垢一样,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血管狭窄,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
这就是冠心病。
请注意,这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有些患者身上并不“老实”。它们容易破裂、糜烂或出血,形成血栓,继发性地引起血小板聚集,堵塞血管,从而引起严重的心肌缺血。
如果不及时处理,血管完全闭塞,心肌细胞持续性地缺血缺氧,患者就会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气温波动大,心梗风险高
2018年美国心脏病学会上公布了一项多中心注册研究显示,昼夜温差超过10°C则心梗发病风险显著增加。研究发现,随着温差增加,心梗的风险在升高;温差每增加5°C,心梗的风险升高约5%。与温差小(0~5°C)的情况相比:
温差为5~10°C时,心肌梗死风险增加1.2%;
温差为10-15°C时,心肌梗死事件增加6.9%;
温差为15°C以上时,心肌梗死事件增加11.1%。
尤其是入秋时节,天气慢慢变凉,早晚凉爽,中午较热,气温波动较大,一天中的气温跨度最大可能到10-15°C,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昼夜温差大,气温忽冷忽热的刺激下,人体血管受到刺激收缩,血管阻力增大,导致心血管负担加重,最容易诱发一些血管硬化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同时血管收缩紧张,血压波动较大,无论是心梗、脑梗都是发作的危险期。
学会识别心梗“信号”
心梗,即给心脏供血的血管重度狭窄或者被堵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因此,心梗的典型症状大多位于心脏所在的胸部。
1、胸痛胸闷+大汗
胸痛和大汗,是急性心梗患者最典型的症状,多在休息、安静时突然发生,疼痛常从胸骨后或心前区开始,范围至少有一个巴掌大小。
这种胸痛、胸闷,常被描述为绞痛、压榨痛、紧缩感,像胸口放了块大石,或用胶带缠了几圈,常伴有莫名的恐惧、焦虑感。
2、持续时间较长
除非发生心脏骤停,其实大部分急性心梗,并不会像电视剧里那样发病后立刻昏倒。现实中,急性心梗的胸痛症状一般超过15分钟,甚至数小时以上,且不会自行缓解,服用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也无效。
3、可能存在诱因
20%以上急性心梗发作前存在诱因,比如过度运动和劳累、吃得太饱、大量吸烟或饮酒、情绪激动、气温骤变不注意保暖、用力排便等等。
心梗发作,如何自救和互救
心梗发作时,如果身边无其他人陪同,要做以下5件事进行自救:
1、拨打“120”急救电话,告知接线员您的准确位置,说明自己可能是急性心梗发作。
2、保持房间门开放状态,以便急救人员到达后能够顺利进入房间。
3、在最靠近门的合适位置平卧休息,保证急救人员到达后能够第一时间发现自己。
4、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有条件者可口服阿司匹林。
5、尽量舒缓情绪,耐心等待。
身边有人突发心梗,如何急救?
此时,应尽早拨打“120”急救电话,这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步骤。
1、意识清醒时
如果患者意识清楚,可让他平卧,安抚其焦虑和紧张情绪。随身携带有急救用药时,应立刻给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有条件者或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可口服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
2、意识丧失时
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应让患者保持平卧位。有经过心肺复苏培训的人员在场时,应尽快进行胸外按压等抢救措施。如公共场所配备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施救者可根据情况尽快行AED电除颤。
如不具备以上条件,保证患者平卧位或侧卧位,避免因恶心、呕吐物导致的窒息情况出现,耐心等待专业救治人员到达。
如果只有一人陪同,可在等待期间,尽可能联系1~2位亲属或朋友,避免患者到医院后因人手不足而延误治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