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篇:联合国会费调整引发关注
近日,联合国大会的一场投票结果如巨石入水,激起千层浪。未来三年联合国常规预算各国分摊比例决议案正式出炉,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中国分摊份额大幅上涨,预计要多支付高达 50 亿的会费。
这一消息瞬间成为国际舆论焦点,民众纷纷热议:为何中国的分摊额度会有如此显著的提升?这背后的考量究竟是什么?而与此同时,联合国也频频传出 “钱包见底” 的困境警报,作为会费缴纳前三甲的中美日,缴费情况又各自如何?这一系列问题相互交织,不仅关乎各国的经济利益,更牵连着联合国未来的走向与全球治理的格局。
二、中美日三国的会费缴纳格局
(一)美国:“老赖” 巨头缴费矛盾
作为联合国的主要创始国与头号强国,美国长期在联合国会费问题上扮演着极不光彩的角色。当前,其会费分摊比例高达 22%,稳居首位,这本应与其国际地位与经济实力相匹配,意味着美国需承担起维护联合国正常运转的重大责任。然而,现实却令人大跌眼镜,美国长期拖欠会费,成为联合国财政的 “心腹大患”。据资料显示,截至 2021 年,美国拖欠的会费竟已超过 10 亿美元,这一巨额欠款犹如高悬在联合国头顶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斩断诸多重要国际事务推进的 “绳索”。
美国拖欠会费,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一方面,美国国内政治分歧严重,国会在资金分配上常陷入僵局,部分政客将联合国会费当作政治博弈的筹码,以 “会费过高” 为由,试图向联合国施压,使其政策向美国利益倾斜;另一方面,美国在全球推行霸权战略,四处挑起军事冲突、实施经济制裁,军费与对外干预开支飙升,大量资金被挪用,使得缴纳联合国会费沦为次要选项。这种行径不仅严重削弱了联合国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如导致一些紧急人道主义救援因资金短缺而延迟,维和行动装备更新滞后,损害了联合国的权威和国际形象,更违背了其作为大国应承担的国际责任,引发国际社会诸多不满与谴责。
(二)日本:份额波动背后的野心
日本在联合国会费缴纳上的历程,恰似一部经济兴衰与政治野心交织的故事。二战后,在美国扶持下,日本经济迅速腾飞,凭借强劲的经济增长,其在联合国会费中的分摊比例不断攀升,一度成为缴费 “亚军”,2000 年左右占比高达 20.5%,试图凭借雄厚资金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彼时,日本积极主动,妄图凭借经济实力为敲门砖,叩开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大门,在联合国重大活动中频繁充当 “赞助商” 角色,向难民署、战乱国家重建项目等大笔撒金,累计捐赠金额数以亿计,期望借此积累政治资本,提升国际话语权,为 “入常” 造势。
但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格局重塑,日本经济陷入困境,GDP 被德国反超,日元贬值、内需疲软、老龄化加剧等问题接踵而至,经济增长乏力,国民总收入下滑。按照联合国会费基于各国经济实力动态调整的机制,日本的会费分摊比例随之下降,从之前的 8.03% 降至如今的 6.93%。这让日本陷入两难,既不甘于国际地位随会费降低而边缘化,又在经济压力下对高额会费望而却步,在会费问题上的每一次精打细算,都透露着其在国际抱负与现实困境间的挣扎。
(三)中国:责任大国的担当与困境
自 1971 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以来,中国在联合国会费缴纳上的轨迹,见证了国家从百废待兴走向繁荣昌盛的沧桑巨变。起初,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中国会费分摊比例较低,在国际事务中虽有心助力,但实力有限。然而,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华夏大地,中国经济开启飞速发展模式,犹如一条腾飞巨龙,在世界经济版图中的分量与日俱增。与之相应,中国在联合国会费中的分摊比例也稳步上升,从早期的不足 1%,到近年接连突破关键节点,如今已升至 20%,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缴费国。
多年来,无论面临何种艰难险阻,中国始终坚守承诺,按时足额缴纳会费,从未有过一丝拖欠,与美国的 “老赖” 行径形成鲜明对比。在国际维和、人道主义救援、全球抗疫等诸多领域,中国不仅出钱,更出人出力,彰显大国担当。但此次分摊份额大幅提升,也让中国面临新挑战,一方面,作为发展中国家,国内仍有诸多民生领域亟待大量资金投入,如偏远地区教育医疗资源补齐、生态环境深度治理等;另一方面,在联合国体系内,发展中国家身份与高额会费分摊存在矛盾,尽管缴纳会费增多,可在一些关键决策环节,中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声音仍未得到充分重视,推动联合国会费机制朝着更公平合理方向改革,已然迫在眉睫。
三、中国多缴 50 亿背后的争议剖析
(一)经济实力与支付能力的考量
中国近年来经济增速迅猛,GDP 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之一。诸多领域成绩斐然,如 5G 通信技术领先世界,高铁里程占全球三分之二以上,制造业增加值连续多年蝉联榜首,庞大的消费市场更是让世界瞩目。这一系列成就无疑彰显了中国雄厚的经济底蕴,也构成了联合国会费上涨的内在依据。
然而,单纯以总量衡量存在片面性,中国人口超 14 亿,人均 GDP 仅约 1.25 万美元,在全球排名处于中游位置,与发达国家仍有显著差距。在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大量资金持续投入到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短板领域。教育资源上,为实现教育公平,每年数以千亿资金流向中西部地区,新建学校、培训师资;医疗保障层面,持续推动医保扩面提标,抗癌药纳入医保减负患者,对抗因病致贫;养老体系构建中,加速养老设施建设、提升养老金待遇。此时会费大幅增加,势必将挤占部分本用于国内发展的资金,延缓民生改善步伐,在经济结构转型关键期,对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投入也会形成掣肘,增加经济可持续发展难度。
(二)国际责任与公平性的博弈
联合国会费分摊初衷是基于公平原则,让各成员国依据自身经济实力合理承担责任,确保组织顺畅运行,共同应对全球性难题。理论上,发达国家凭借积累的财富、先进技术,在国际经济格局中占优,理应承担更多会费,助力发展中国家提升参与全球治理能力。
现实却背离理想状态,美国作为头号强国,长期霸占会费榜首,却凭借霸权地位拖欠会费,无视国际规则,将自身责任转嫁他国。日本随着经济下滑,会费比例相应降低,试图规避责任,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反观中国,经济处于上升通道,会费比例急剧攀升,从曾经较低占比逼近美国,承担责任与日俱增。在 2023 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发展中国家为应对气候危机提出资金与技术援助诉求,却因会费分配不均导致资金匮乏,应对无力;又如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动全球教育普及项目中,中国等按时缴费国承担主要费用,部分欠费发达国家却在决策层占据主导,左右项目方向,使资源分配向自身倾斜,让中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秩序中,面临会费负担与话语权失衡的双重困境,艰难争取公平正义。
四、联合国钱包见底的深层危机
(一)会费拖欠的恶性循环
联合国当前深陷会费拖欠的泥沼,欠费国家数量逐年攀升,截至 2023 年,竟有超过 50 个国家未能按时足额缴纳会费,欠费总额飙升至数十亿美元,宛如一颗巨大的财政 “毒瘤”,侵蚀着联合国正常运转的根基。其中,美国作为欠费 “重灾区”,常年累积欠费超 10 亿美元,独占欠费总额的 “半壁江山”。
美国的欠费行径给联合国各项工作带来灾难性连锁反应。日常运营层面,联合国总部被迫削减办公经费,万国宫的电梯停运、暖气限时供应、照明灯光调暗,办公用品采购 “捉襟见肘”,员工培训、差旅预算大幅缩水,国际职员士气低落,工作效率大打折扣;维和行动上,多个维和特派团资金断链,非洲、中东等地的维和部队装备陈旧、弹药不足,后勤补给难以为继,士兵们身处险境却无法及时得到支援,危及当地和平稳定;人道援助更是首当其冲,对难民的食品、医疗救助因缺钱而延迟或减量,难民营疾病肆虐、饥荒蔓延,无数脆弱生命在生死边缘挣扎,联合国人道救援的温暖之光在欠费阴霾下愈发黯淡。
(二)财政管理与预算困境
联合国财政收入结构单一,超九成依赖成员国会费,犹如 “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抗风险能力极弱。近年来,全球经济波动频繁,各国经济增长乏力,国际贸易争端不断,致使会费缴纳不确定性大增;同时,物价持续上涨,从办公用品到维和物资,采购成本节节攀升,联合国运营成本水涨船高。
在此背景下,联合国常规预算与维和预算却逆势上扬,为应对气候变化、网络安全、恐怖主义等新兴全球性挑战,新项目、新机构不断设立,人员编制扩充,资金需求如同 “无底洞”。而收入增长却步履蹒跚,会费调整艰难,各国经济困境下追加拨款困难重重,资金缺口逐年扩大,联合国一度濒临资金耗尽绝境。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甚至被迫出售名下房产筹钱救急,却因复杂产权协议、国际舆论争议等重重阻碍,难以如愿填补巨额亏空,联合国在财政悬崖边缘摇摇欲坠,亟待一场全方位、深层次的 “输血” 与改革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