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邻国突发交火,局势剑拔弩张
近日,南亚地区风云突变,我国的两个重要邻国 —— 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境地带突发激烈交火,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12 月 28 日上午 10 时左右,冲突在巴基斯坦西北部一巴方安全检查站附近爆发,双方甚至动用了重型武器,硝烟弥漫,局势瞬间剑拔弩张。
据报道,此次交火造成了不小的人员伤亡。巴方有至少 1 人死亡、6 人受伤,而阿富汗当地媒体称冲突致使 19 名巴基斯坦士兵丧生。阿富汗临时政府国防部表示,其安全部队打击了 “巴方实控地区的几个武装分子藏匿点”,目前暂无阿富汗军队伤亡情况的确切报道。此前,巴基斯坦军方于 24 日晚空袭阿富汗帕克提卡省,造成 51 人死亡,这无疑加剧了两国间的紧张氛围,阿富汗临时政府国防部还曾发表声明,强烈谴责巴基斯坦对阿富汗领土的袭击。
巴基斯坦与阿富汗,一个是中国的 “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另一个在地区局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双方冲突由来已久,背后涉及复杂的地缘政治、民族、宗教等诸多因素,“巴基斯坦塔利班组织”(TTP)更是冲突的关键导火索。巴基斯坦一直指责阿富汗临时政府未能有效遏制该组织,导致其利用阿富汗领土对巴发动恐怖袭击;阿富汗方面则否认这一指控,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二、巴阿双方:态度坚决,互不相让
(一)巴基斯坦:反恐决心与自卫反击
巴基斯坦多年来深受恐怖主义之害,在反恐问题上付出了沉重代价。“巴基斯坦塔利班组织”(TTP)频繁发动袭击,不仅造成大量无辜民众丧生,还严重威胁巴基斯坦的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据巴基斯坦安全研究中心 (CRSS) 数据显示,2024 年前三季度,巴基斯坦因恐袭造成的死亡人数已达 1534 人,超过 2023 年全年死亡人数,创下 7 年来新高,其中大部分袭击发生在西部边境的开伯尔 - 普什图省和俾路支省。
巴基斯坦一直将反恐视为重中之重,因为这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过去,巴基斯坦发起了诸多有效的反恐行动,如在 2017 年左右曾一度遏制住恐怖主义的猖獗势头。但近年来,随着地区局势变化,恐怖主义再度肆虐。从巴基斯坦的角度看,“巴塔” 等恐怖组织利用阿富汗境内的一些庇护所,跨境对巴发动袭击,这是对其主权的严重挑衅。
中巴经济走廊作为 “一带一路” 的重点先行先试项目,自 2024 年正式启动以来,已累计为巴基斯坦带来 254 亿美元直接投资、23.6 万个就业岗位、51 年高速公路、8000 多兆瓦电力和 886 公里核心输电网。然而,恐怖组织却多次将袭击目标对准中巴合作项目以及在巴的中国公民和工人,试图破坏中巴友好合作关系。2024 年,就有多起俾路支恐怖分子对中国在巴设施和人员的袭击事件发生,这无疑触动了巴基斯坦的底线。
为了打击恐怖主义,保护国家与人民,以及维护中巴合作大局,巴基斯坦不得不采取强硬的军事行动。当 “巴塔” 等组织在阿富汗境内策划、准备袭击,或藏匿于阿境内难以剿灭的据点时,巴方认为跨境打击是必要之举。即便面临阿富汗方面的强烈反应,巴基斯坦也不会轻易放弃反恐立场,因为一旦退缩,恐怖主义将更加肆虐,国家与人民将陷入更深的灾难。
(二)阿富汗:主权维护与局势应对
阿富汗塔利班重新掌权后,一直致力于国家的重建与稳定,对领土主权问题格外敏感。在他们看来,巴基斯坦的空袭行动侵犯了阿富汗的主权,是对其国家尊严的挑战。尽管阿富汗临时政府面临着诸多内部问题,如经济重建困难、部分地区治安不稳等,但在主权问题上从未含糊。
从地缘政治角度,阿富汗处于中亚、南亚、西亚的交汇地带,历史上长期遭受外部势力干涉,深知主权独立来之不易。如今,面对巴基斯坦的越境打击,若不做出强硬回应,将会被视为软弱可欺,这不仅不利于国内局势的稳定,还可能引发更多外部势力的觊觎。
同时,阿富汗国内局势复杂,各派系势力微妙平衡。塔利班政府需要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兼顾国内各方利益诉求。在与巴基斯坦的冲突问题上,一方面要展现强硬姿态,安抚国内因空袭而愤怒的民众情绪;另一方面,也深知与巴基斯坦彻底交恶并非明智之举,毕竟双方在诸多领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边境贸易、民族往来等。
近期,巴基斯坦军方的空袭造成阿富汗平民伤亡,这一事件被阿富汗媒体广泛报道,引发民众强烈不满。在阿富汗东南部的霍斯特省,当地民众以大规模集会的形式庆祝对巴基斯坦的报复行动。组织者拉希杜拉?哈姆达德称,数千人聚集在一起,高喊口号,反对巴基斯坦的军事行动。一些参与者呼吁政府继续采取强硬立场,维护阿富汗的主权与尊严。所以,阿富汗塔利班政府在谴责巴基斯坦空袭、要求尊重其主权的同时,也在寻求通过外交途径,与巴方进行对话沟通,试图缓和紧张局势,避免冲突进一步失控升级。
三、俄美视角:紧盯中国,各怀心思
(一)美国:“搅局者” 的地缘政治算盘
美国,作为全球 “搅局者”,在巴阿冲突背后的小动作不断。从地缘政治角度看,美国一直试图遏制中国发展,而巴基斯坦作为中国的 “铁杆盟友”,中巴经济走廊更是被美国视作眼中钉。美国深知,中巴经济走廊一旦顺利推进,不仅将助力巴基斯坦腾飞,更会强化中国在南亚、中亚乃至中东地区的影响力,打破美国的地缘政治布局。
为了达到破坏目的,美国不惜在背后支持 “巴基斯坦塔利班组织”(TTP)等恐怖势力。近年来,“巴塔” 愈发猖獗,袭击不断,背后就有美国的黑手。美国妄图通过制造巴阿冲突,搅乱地区局势,让中巴经济走廊项目陷入困境,甚至夭折。2024 年,美国在联合国等国际场合,多次就中巴合作项目提出所谓 “人权问题”“环境问题”,试图抹黑中巴合作,给项目推进施加压力。
同时,美国还利用印度对巴基斯坦的敌意,暗中撮合印巴紧张关系升级。美国向印度出售大量先进武器,增强印度军事力量,使其在克什米尔等问题上对巴基斯坦更具挑衅性。在巴阿冲突期间,美国表面呼吁和平,实则 “拉偏架”,对巴基斯坦反恐行动指手画脚,却对阿富汗临时政府未能有效管控 “巴塔” 一事视而不见,其用心险恶至极,就是想让中国周边不得安宁,打乱中国 “一带一路” 西进的战略步伐。
(二)俄罗斯:自身利益与地区稳定的权衡
俄罗斯与阿富汗塔利班政府接触由来已久。一方面,俄罗斯在阿富汗有着自身的利益诉求,如担心阿富汗局势失控,导致极端势力、毒品走私等问题蔓延至中亚,进而威胁俄罗斯南部边境安全。近年来,俄罗斯与塔利班在打击 “伊斯兰国” 等极端组织上展开了一定程度的合作,双方情报共享、协同作战,有效遏制了极端势力在阿富汗的蔓延。
另一方面,俄罗斯也清楚巴阿冲突若持续升级,对地区稳定将是巨大灾难,这不符合俄罗斯在中亚、南亚构建稳定周边环境的战略目标。俄罗斯与中国在诸多国际问题上保持着密切合作,深知中国在巴阿问题上的立场与难处。在此次冲突中,俄罗斯虽未直接介入,但密切关注局势发展,希望冲突各方保持克制,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问题。
俄罗斯在国际场合呼吁尊重阿富汗主权,同时也强调巴基斯坦反恐的合理性,试图在两者间找到平衡,避免冲突失控引发更大危机。俄罗斯的这种态度,既维护了自身利益,又在一定程度上呼应了中国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主张,为中国在斡旋巴阿冲突时提供了一定的外交空间与合作可能。
四、中国应对之策:外交斡旋与反恐协作双管齐下
面对邻国间的交火冲突,中国始终秉持着劝和促谈的外交理念。一方面,积极与冲突双方展开外交沟通,利用自身影响力呼吁双方保持克制,回到谈判桌前,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过往,在中国的斡旋下,多对冲突国家曾短暂停火,为后续和平谈判创造契机。中国深知,战争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唯有对话与协商才能化解深层次矛盾,维护地区的长治久安。
另一方面,鉴于冲突地区往往容易滋生恐怖主义势力,中国会加强与邻国在反恐领域的协作。例如,与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分享反恐情报、联合开展反恐演练,帮助提升当地反恐作战能力,共同应对恐怖主义威胁。中国曾多次协助巴基斯坦打击境内恐怖组织,为巴方提供技术、情报支持,有力保障了地区安全稳定,展现出大国担当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