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的消息,央行副行长在参加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时表示,央行将指导支付宝、财富通等主要支付机构,将外籍来华人员使用移动支付的单笔交易限额由1000美元提高到5000美元、年累计交易限额由1万美元提高到5万美元。
据悉,我国移动支付普及比例已达86%,位居全球第一。外籍来华,如果没有使用移动支付的话,显然非常不方便,不利于在国内扩大消费。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绑卡效率,是真实存在的问题。
再结合提高单笔交易额,以及年累计交易额,当然是直接刺激消费的主要手段,更何况,移动支付几乎没有“痛感”,2024年又是一个关键点。
之所以说是关键点,至少有两重因素:其一、是疫情过后,重返入境高峰的时间点;其二、是利用入境人员拉动消费,提振经济的时间点。
我们先看第一个时间点,有两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
疫情前,2019年我国全年入境游人数为1.45亿人次,其中外国人3188万人次,香港同胞8050万人次,澳门同胞2679万人次,台湾同胞613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为1313亿美元,其中外国人在华花费771亿美元,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分别在内地花费285亿美元、95亿美元、162亿美元。
疫情后,2023年,入境游人数为8203万人次,其中外国人1378万人次,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合计6824万人次。入境游客总花费530亿美元。
两项数据对比我们不难发现,2023年远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要知道,这仅仅只是入境游,还有游学、商务等入境情况没有进行统计。
我们不难预计到,随着2024年国际入境的进一步修复,再加上提高移动支付单笔和总额上限的情况下,大概率能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
可以说,在2024年年初,优化流程,推出一系列促进消费措施,是具有前瞻眼光的。
再看第二个时间点,国内疫情后的经济复苏提振已经消化殆尽,必须要有新的经济增长点。
3月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月份PMI数据,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9%,与上月持平,尽管仍在扩张区间,我们不难发现,自2023年年初以来,呈现出了一个前高后低的走势。
究其原因,是由于在疫情放开初期,对经济提振效应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提振效应显然已经消失。
需要指出的是,制造业PMI数据,自2023年10月份以来,已经连续5个月处于收缩区间。
当然了, 这方面稍稍也有点争议,财新制造业PMI连续4个月在扩张区间,与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出现了明显打架。到底信谁的?
毋庸置疑,统计局的数据更为权威,但财新的数据也能代表一些问题,这恰恰能说明中国经济在疫情后复苏过程中的复杂性。
曾几何时,主流观点都认为,财新数据更能代表中小企业。而国家统计局对数据的解释是,2月份,大型企业的PMI为50.4%,中型企业PMI为49.1%,小型企业的PMI为46.4%,如果再说财新数据代表中小企业,显然有点牵强了。
只能说,财新数据反映出的是东部经济活跃地区的经济情况,这种样本采集与整体经济状况差异较大,跟地区复苏不平衡有关。总体来看,2024年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国际经济阶段性疲软预计将会出现在年中,这不利外贸出口,2024年内需拉动仍然是一个重要着力点。
由于入境消费的潜力预计在2024年逐步恢复和释放,出台相关刺激政策可谓是正逢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