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聊《日本人在军事上都点错了哪些科技树》的文章中大家很集中的一个问题,很多人都在说在抗战期间,八路军手里的武器就是“三八大盖儿”,从中推断出日本的武器就是适应中国战场的,连八路军都“爱不释手”。

其实从真实的史料上讲,我们的八路军对“三八大盖儿”并不看好。三八式步枪也从来不是八路军的主力装备。
只不过,电影电视节目会出于节省成本、懒得考证历史的原因让三八式步枪成了抗战时期的网红产品。
但说实话,一个部队的武器装备如果大量依靠战场缴获,那么这个部队就离失败不远了。“缴获”并不是将敌方的武器全盘接受,仅仅是战利品锦上添花的一种补充而已。
来看一组数据,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论断,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和敌人作战并不是在射击场打靶子,我们会开火、敌人会还击,在战斗结束的时候,大部分弹药都会消耗殆尽。

截取了一份战报统计,我们可以看到129师285旅的作战战斗消耗情况,例如白晋路破击战(白晋铁路破击战),破坏敌铁路50余公里,毁坏大小桥梁50余座,火车1列。这是沉重打击日军“囚笼政策”的一次重大战役,从而使其临邯铁路被迫停修。歼日、伪军350余人,救出被日军强迫筑路的民工1000余人。
但如果从弹药缴获的业绩上来看,我们消耗了28508发子弹,却只缴获了1569枚子弹。差不多我们每发射19发子弹可以缴获一发。

“收益”更丰富的榆辽战役中,我们攻占了大量据点和一座县城,所以才缴获了4万多发子弹,但对比消耗掉的子弹来说,依然是入不敷出。

根据文献咱们可以总结出一个表格出来:

我们就可以看到在抗战初期八路军的大部分弹药供给的确是国民党政府提供的,但是在中后期国民党政府就不给枪不给子弹了,这时候,我们的根据地开始大规模的生产弹药,而缴获的弹药在初期由于日军后方防御薄弱,伏击战易于缴获大量弹药,但到了中期硬刚的时候,日军加强防御,难以成建制歼灭也就出现了我们的子弹消耗量根本无法弥补弹药消耗的陪本买卖。到了后期,伪军增加,缴获难度下降才追回来一点比例,但基本上依旧是难以依靠缴获来维持消耗。不过,后期开始我们的八路军就可以购买到大量弹药了。从文献的资料上来看:
“1943年上半年,太行二、三分区收购子弹9921发,耗费3951.2元。据统计,1942年太行区六个军分区共支出买子弹费94227.32元;若以此计,1942年太行各军区购买子弹大概在25万发左右。1944年,八路军野战供给部买子弹费110万元,1945年1月15日,杨立三与申伯纯等订立收买子弹合同称:每排子弹(5发)82元,目标为30万发。”
也就说“购买”才是我们的主要弹药供应来源。
那么说到“购买”就得看市场供应情况了,在当时的情况下不会有那么多的日军子弹流向市场,其实大部分子弹的来源都是走私货和民间武装的存量。基本上也就是老套筒、汉阳造这类枪支的8毫米毛瑟弹(7.92X57mm)

其实,我们边区造所生产的弹药也集中在这种规格上。

毕竟——存量市场是我们的一个首要条件,这种选择性的问题,根本不会以日军的武器好不好作为参考依据,而是我们手里的大多数武器能不能吃饱为具体考量。
其实在现实的装备上,八路军除了92步兵炮和日本重机枪之外,大部分日本武器都是应急使用的。原因也在于在缴获92步兵炮和重机枪的时候可以有充分的弹药存留。而对于步枪来说那你拿到的大部分是已经炸烂的,即使没炸烂所剩的子弹也是不多的。

一个美国记者当年在抗战的时期去访问延安,在他的眼中八路军并不是大家想象的小米加步枪,实际上在抗战期间中国的时局很乱,一个土地主都可以找到渠道购买武器,就更别提成建制的军队了。
在当年八路军手中是有这样的武器的:

没错,这就是大名鼎鼎的M1卡宾枪。同样还有这些:


没错,拿着“汤姆逊”冲锋枪作战的部队我们也是有的。其实在延安你还可以找出反战车炮

甚至平射炮:

这些东西对于八路军、工农红军来说并不是什么稀奇玩意,所谓的“土八路”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其实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大部分八路军将领都是“吃过见过”的。只不过为什么大部分的八路军战士还是背着老套筒汉阳造呢?

这就回到了咱们在一开始提到的弹药供给问题上,要知道在长期的战场环境下,什么样子的子弹容易获取就要决定了你要使用什么样的枪。八路军手里的武器就是“三八大盖儿”这事情不客观也不现实。

这是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面的一角,有他们在抗日战争期间国内生产的所有步枪。
第一把 抗日根据地制造的7.9毫米步枪——没错就是打毛瑟弹的
第二把 华北伪军的兵工厂生产的仿制三八大盖,叫做辛巳式六点五毫米步枪
第三把 重庆政府生产的加兰德步枪,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大八粒
第四把 汉阳造
第五把 45式7.9毫米步枪
第七把 向应式半自动步枪
如果“三八大盖儿”真的好的话其实我们早就开始自己仿制了。八路军看似“土”,其实眼窝子并不浅。
你这文章写的太扯淡了,看似有理有据,实际就是胡扯。你所列举的民兵使用的那些武器,那是因为这些武器很缺乏弹药,拿上一线也没用,所以才就在后方给民兵,纯粹就是吓唬人用的。你所列的火炮,那是延安的教具,根本不是前线部队的装备。 三八大盖八路军怎么可能不喜欢呢,本来八路军就缺枪,三八大盖怎么说也比膛线磨没了的汉阳造强吧?三八大盖后坐力更小,精度更高,一般都是八路军主力团的部队才用
张作霖的东北兵工厂和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都大量生产6.5毫米口径的仿三八式步枪,6.5口径子弹在中国的产能非常大,八路军除了缴获还可以小走私等手段获得三八式步枪,中正式的产能不到46万支汉阳造也就40万支出头,不足100万,步枪需求缺口太大了,中国只好向全世界收购武器,有啥买啥,英法美日俄德西比的武器在中国都出现过,真正的万国造,三八大盖是仅次于中正式和汉阳造之外的数量最多的步枪,6.5口径子弹在北方来源广泛,出于后勤供应考虑,凡事用三八大盖的几乎都是八路上主力部队!
胡说八道,M1和汤姆森白装备给你也用不起,全面使用自动武器后勤压力会增加多少倍你知道么?日本人有百式冲锋枪也很少装备就是用不起,更不用说我们了。一直到入朝参战大量换装苏制装备前,我们还是大量使用三八大盖。缴获子弹少是日本人学乖了,早期带三个牛皮盒子的子弹一百多发出来扫荡被消灭一个,我们就能缴获大几十发,后来日军损耗大,兵员质量下降更容易被消灭后,带子弹也只带四十发左右了,被消灭了剩下的子弹也就十来发,所以我们消耗比缴获还多,要靠打扫战场,边区兵工厂复装子弹来补充。各地民间武装那些乱七八糟各种口径的武器弹药给区大队用还差不多。老革命说,要立子大功县里才奖励一把三八大盖用,平时缴获的三八大盖都要上交给老八路,换下来的汉阳造才给独立团,独立团换下来的老套筒才给区大队。
那是就这是目前最好的,只能用了,为什么抗美援朝一缴获加兰德就扔三八大盖,反应了什么
那为何调防延安的晋察冀一团,全套日式装备,很多八路的回忆录里,拿到38式,优先更换
抗战前日本对中国倾销38步枪,广东一省进口,二十万枝,东北仿制装备辽13式,晋军防制装备晋造6.5步枪,中正式价格银元八、九十块,三八式才三、四十块。
那能是因为喜欢吗
喜欢用三八大盖是因为鬼子也用这枪,杀死鬼子就有补给。
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暗戳戳的抹杀我军的战绩。
国内还仿制过M1加兰德?第一次听说,今年八月末刚参观了北京军博,当时只顾看飞机坦克等重装备了,逛到二楼轻武器馆已经累的快走不动了,走马观花转了一圈,如果事先知道有这款仿制步枪一定会认真观赏的,我个人还是很喜欢这款大八粒的,尤其是空桥夹弹出弹仓的声音。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海军陆战队换装大八粒比陆军晚,据闻两只大八粒就能压制一个日军步兵班的火力。
子弹5发几十块,太夸张了
三八大盖绝对是当时中国军队喜欢的武器,本身性能优异,适合中国战场,敌人那里还有缴获,不可能不喜欢
真正大量缴获是抗战后期,日军快投降的时候还有接收关东军不少野炮榴弹炮,上党战役光缴获阎军轻机枪就一千多挺和大量38式
拉黑
[doge][doge][do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