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独宠华妃,是后宫所有人以及皇后享受不到的待遇。
遇到什么事情,皇后面子上也要礼让三分,理由便是皇上独宠华妃,别人又有什么法子呢?
就连甄嬛的贴身丫头浣碧,也悄悄地给华妃身边的曹贵人传递消息。
甄嬛说,要去看被禁足的眉姐姐,有些事情一定要问她。说罢,便抬脚走向敬宫主管的宫里。
刚和敬妃坐定,还没说一会儿话,华妃便由宫女太监们拥着,到敬妃宫里彻查真相。阵仗大到引来皇上主持大局。由苏公公代大家看看,有没有人违抗圣旨,私会眉庄。
此时的甄嬛也与敬妃出来请安。
华妃被人摆了一道,受了顿批评,怒气冲天地回了宫。
高高在上的华妃,又有那么多人帮着,怎么会被势力微弱的甄嬛摆一道呢?甄嬛的这一反抗,又有谁会获利呢?只有甄嬛吗?
一、甄嬛想确定浣碧是不是内奸
皇上利用果郡王的身份,认识甄嬛。这个秘密只有甄嬛身边的丫鬟知道。
在勤政殿里,曹贵人听说皇上利用果郡王身份接近甄嬛,便笑称果郡王算是他们的媒人。问甄嬛是不是之前就认识果郡王。
都知道皇上的疑心最重。曹贵人之所以这么说,就是想挑起皇上的疑心,陷甄嬛于危险之中。
事情过后,甄嬛也疑惑是谁把秘密说出去的。直至浣碧盼着皇上来,精心打扮,逾越了自己的本份后,甄嬛猜想,不管是与皇上相识时的秘密,还是来自华妃木薯粉的陷害,应该都是出自浣碧之手。
为了证实猜测,便专门告诉浣碧,自己要假借丫鬟的身份偷偷去看眉庄,有些事情一定要问。并叮嘱浣碧待在殿里。
说罢,出了宫门,从敬妃宫殿的后门去到敬妃的宫里。刚坐下,便听到华妃来彻查抗旨之人。

这样一来,更加证实了,浣碧的贼子之心。
二、华妃陷害眉庄,甄嬛帮忙出气
秀女入宫后,眉庄一直是皇上太后喜欢的人。不论是眉庄的侍寝,还是让眉庄学习后宫事务,都让华妃有了危机感。
华妃让眉庄在灯光昏暗的宫殿里抄写账本,又将眉庄推下水。当大家都在为眉庄溺水着急时,华妃却身着华丽衣裳,浓妆艳抹,小厨房炖粥,带着辛苦的皇上去喝粥。
当眉庄没事后,华妃又设计让眉庄以为自己怀孕。她收买了江太医,收买了刘畚,收买了眉庄身边的丫鬟,不露声色地设局陷害眉庄。在所有人都祝贺眉庄,皇上皇后也非常高兴的时候,眉庄的丫鬟拿出带有血渍的贴身衣裤。皇上盛怒之下,眉庄被禁足,无圣旨,任何人不得看望。
宫里的奴才也拜高踩低,给眉庄用奴才都不用的东西,甚至在饭菜里下毒。多亏了敬妃,才得以周全。
这一桩桩,一件件,不仅让眉庄的好姐妹甄嬛生气,也让和眉庄一个宫里的敬妃生气。
因为浣碧的事情,不能扳倒华妃,让她跌个大跟头,也算替眉庄出气了。
这也是敬妃明知甄嬛不是单纯地坐坐,却也不拆穿的原因。
三、利用温宜争宠,无视温宜性命
华妃利用曹贵人之女温宜争宠,触碰到了曹贵人的底线。
华妃身边虽然新人不断,但最有用的还数曹贵人,为她出谋划策,让她失而复宠。按理说这样可以帮得上自己的人,华妃应该看中。实际上,曹贵人的地位,还不如华妃的贴身丫鬟。
为了与甄嬛争宠,华妃利用皇上对温宜的喜爱,让温宜在自己宫里养着。如果好好养,曹贵人也不至于背叛。
华妃在皇上来了之后,就希望温宜不要出声,灌些安眠药给她;皇上不来的时候,她就在温宜的食物里掺些木薯粉,让温宜吐奶,哭闹不断,这样,皇上不来也来了。
每个孩子都是母亲的心头肉。曹贵人依靠华妃在后宫生存。即便见到女儿受罪,心如刀绞,却也敢怒不敢言,只是狠狠地想将华妃千刀万剐。

当甄嬛假意投诚,给曹贵人送来高级香料。曹贵人便把明知是假的消息,传递给了华妃。让华妃受到皇上的斥责。
其实曹贵人并没有想让华妃倒台的意思,只是想让华妃受皇上斥责出气。最好是厌烦了温宜,把温宜送回来。
在后宫,如果想升,就得猜对皇上的心思;如果想活,就得猜对其他女人的心思。
很多人都忍受着华妃的欺负,却要顾及前朝替皇上卖命的年羹尧。
受人欺负,不是甄嬛的性格。所以她冷静地猜想,如果有浣碧偷偷送情报,自己再假意投诚,华妃会如何做?
正是猜中了华妃一心想扳倒自己,甄嬛才用心设了一局,让浣碧自愿露出马脚;让华妃当着皇上面犯错,谁也帮不了她。

在这件事情里面,最得利的就是皇上。年羹尧打完胜仗将要回京,皇上并不想恢复华妃的协理六宫之权,又想安抚年羹尧。正在烦恼的时候,华妃就自己弄出这么大的阵仗。这种事说大可大,说小可小,全凭皇上的说词。
其次便是甄嬛。既可以探视到眉庄,又可以确认浣碧就是身边的内奸,同时又替眉姐姐和敬妃出了一口恶气,可以说一举三得。
欺软怕硬,得寸进尺是人的天性。眉庄就是一味地忍让,才会让华妃欺负到没有还手之力。
用尖利的牙齿咬痛欺负你的人,才会让他们忌惮,不敢进一步地侵犯自己,起到杀一儆佰的效果。
俗话说: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被人欺负了之后,要亮出自己的底线。如果不触碰到自己的底线和利益,不理睬也无妨;一旦触碰到了自己的底线,就是弹跳起来反击,让他明白自己不是那么好欺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