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月初,中美贸易战一触即发,特朗普甚至将中国的关税提高到了恐怖的数据,不过,也导致了美国内部经济出现严重问题,4月16日,美国财政部公布新数据,中国增持了235亿美债,成为美国第二大“债主”。
可是中国为何要在美债将崩塌的前一个月增持235亿,还缓解特朗普“压力”,很多人不理解,专家却分析,中国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增持背后的策略调整
4月16日根据美国财政部数据,2025年2月,中国虽整体增持235亿美元美债,但操作细节耐人寻味,长期美债净卖出48亿美元,短期美债则净买入151亿美元。
这种“卖长买短”的策略,既规避了长期利率波动风险,又保持了美元资产的流动性。分析人士指出,中国正通过灵活调整持仓结构,应对美国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
短期国债流动性强、利率风险低,适合在市场动荡时快速变现,而长期国债虽收益稳定,但易受美联储政策影响。
在2025年4月特朗普宣布加征关税后,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飙升至4.8%,导致长期债券价格暴跌。中国减持长期美债,可视为对利率上行风险的避险操作。
事实上,中国自2022年起持续减持美债,三年内累计抛售超2800亿美元,转而增持黄金储备。截至2025年3月,中国黄金储备达2292吨,连续5个月增长。
这一“去美元化”趋势,既是对美国滥用金融制裁的回应,也是对美元信用下滑的预警。有趣的是,全球央行近三年黄金增持量创1967年以来新高,2024年全球官方黄金储备增加1136吨,中国贡献了其中近20%。
黄金作为“无国籍货币”,正成为各国对冲美元风险的首选。不过,短期内增持美债的行为,也显示出中国在权衡风险与收益时的务实态度,既不完全依赖美元,也不放弃利用美债市场获利的机会。
特朗普的“债务高压锅”
特朗普政府的财政政策,正在将美国推向债务危机的边缘。截至2025年4月,美国国债规模突破36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126.5%,而上半年预算赤字已高达1.3万亿美元。
更棘手的是,6月即将到期的6.5万亿美元旧债需要借新还旧,但全球央行已连续三年净减持美债,外国政府持有比例从43%降至24%。时间仅仅还剩下一个月左右,若新债无人接盘,美国恐面临信用崩塌。
美国国债分为两部分,约7.2万亿美元由社保基金等政府内部机构持有,剩下的28.9万亿美元需通过公开市场偿还,而这部分正是危机的核心。
过去,日本、中国等贸易顺差国是美债最大买家,顺差国将赚取的美元回流美国,形成“美元环流”。但特朗普的关税战正在打破这一循环,顺差缩减,这些国家持有的美元减少,购买美债的意愿必然下降。
为缓解压力,特朗普多次施压美联储降息,试图降低发债成本。可是美联储的独立性使其难以被政府左右,与此同时,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进一步加剧矛盾,加征关税虽旨在缩减贸易逆差,却可能导致顺差国减少美债购买。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进一步加剧矛盾,以中国为例,2024年中美贸易额达6900亿美元,中国对美顺差约3800亿美元。这部分顺差原本会通过购买美债回流美国,但关税战若导致顺差缩水,中国购债能力必然减弱。
美国融资链将雪上加霜,高盛预测,2025年美国GDP增速或跌至0.5%,而中国仍将保持4%的增长,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
阶段性胜利与全球连锁反应
高盛之前预测,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要比美国高出80%,可是从现在的预测结果上看,中国甚至要比美国经济增长的速度高出700%,这样的分析结果在美国经济专家当中也是比较认可的结果。
这次的贸易交锋,对于中美来讲都造成了一定影响,就像中国所说的贸易战没有赢家,不过从这次交锋的结果来看,很多专家都分析中国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为何会有这样的分析呢?其实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中短期增持帮助稳定了外汇储备收益,另外,黄金储备的持续积累为应对美元风险提供了“安全垫”。
更关键的是,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反噬美国经济,间接助推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相对优势。2025年,中美经济增速差距或从2.2个百分点扩大至3.5个百分点,中国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的话语权显著增强。
若美债危机爆发,全球将面临多重冲击,美元信用崩塌、金融市场动荡、美国经济衰退,甚至地缘格局重塑。
10年期美债收益率若突破5%,全球借贷成本将飙升,企业融资困难加剧,而美元贬值可能导致多国加速“去美元化”,转向人民币或黄金结算。俄罗斯已在能源贸易中全面采用本币结算,印度与阿联酋达成卢比-迪拉姆直接兑换协议,甚至欧盟也在推动欧元结算系统以绕过美元。
对此,中国已未雨绸缪,通过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完善自主结算系统,降低对美元的依赖。中国在这场变局中并非被动等待。数字人民币试点已扩展至40个国家和地区,覆盖跨境支付、大宗商品交易等领域。
2024年,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份额升至4.2%,首次超过日元成为第三大货币。此外,中国与沙特、伊朗的石油人民币结算、与巴西的本币贸易协议,都在削弱美元霸权。
当前的美债僵局,本质是美国透支信用与全球去美元化趋势的碰撞。中国增持美债的短期策略,既是对市场波动的灵活应对,也是对长期战略的谨慎铺垫。
而特朗普若继续以关税战“拆东墙补西墙”,只会加速美国经济的衰退,最终反噬自身。历史经验表明,霸权主义的单边政策难以持久。
中国通过精准预判、务实调整,在首轮交锋中占据主动,但这仅是漫长博弈的开端。未来,无论是美国回归理性合作,还是执意对抗,中国只需坚持办好自己的事,大开放、稳定增长、完善金融防线,便能在这场全球经济变局中立于不败之地。毕竟,时间与趋势,从不站在逆流者一边。
主要信源
美债风暴前一个月,海外债主增持2900亿美元,中国增持235亿美元——观察者网2025-04-17
罗思义:拜特朗普关税战所赐,中国对美经济增速优势扩大——观察者网2025-04-17
大规模抛售过后,美债利率短暂企稳,今年面临超10万亿美元天量到期压力——财联社2025-04-23
40天后,特朗普迎来终极大考!——金投网2025-04-22
2月美国三大债主均增持美国国债,中国增持235亿美元——澎湃新闻2025-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