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其评价机制以保证教学质量为目标。现有课堂教学评价包括学生评教、教学督导、同行评价、专家听课等。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直接接受对象,且其评价覆盖面最为广泛,因此学生评教成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一项根本性制度。
高校的学生评教工作是否能让学生表达真实的课堂感受、反馈真正的教学问题?高校又该如何积极作为,做好学生评教工作?本期专访,邀请到新锦成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许路阳,针对以上问题作出分析。
01 高校学生评教工作现状新锦成:许老师,在您看来,当前高校的学生评教工作开展得怎么样?
许路阳:自上世纪 80 年代被引入我国以来,学生评教已逐渐发展成为高校了解、监控、改进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然而,这一制度正逐渐变成一种“装饰品”,高校在学生评教工作上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部分学生也对评教活动产生了抵触心理。因此,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仍是我国高校须不断加强的重要工作之一。
新锦成:具体而言,您认为当前高校的学生评教工作存在哪些问题?
许路阳:当下,我国高校的学生评教工作在评教工具、评教时间、评教方式、评教结果使用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评教工具待完善。我国学生评教普遍使用定量评价,评教量表必不可少。但不少高校均采用标准化量表,未能根据差异设计不同量表。这可能会使评价结果不够多维与客观,限制教师在教学的多元探索,也可能让评教活动无法获得部分老师的认可。此外,评教量表尚存优化空间。一些涉及评价教师教学重难点、教师教学规划等超出学生评价能力的问题并不适合纳入学生评教量表。
其次是评教时间不合理。当前,许多高校将学生评教集中安排在学期末,这种时间安排难以帮助教师及时改进教学,也难以让参评学生享受改进成果。学生可能会因此消极对待评教,导致评教低质化。这一时间安排也不利于先行结课的任课教师获得合理的评教成绩。即使课程在学期末才结课,学生也容易忘记教师前期作为,最后仅依据教师在临近评教的几堂课的表现来评价教师整个学期的授课质量。
再次是评教方式存缺陷。起初,我国高校学生评教方式以纸笔评教为主,后大多转为网上评教,网上评教虽有一定优势,但缺陷也较为明显。一是学校需要努力消除学生对其个人信息泄露的疑虑,以免学生因担心遭受教师报复而尽量打高分,令学生评教结果“失真”;二是网上评教往往需要学生一次性对本学期所有课程及教师评教,一些普遍存在的心理效应(如首因效应、顺序效应、末因效应等)可能会影响评价结果。三是网上评教难以杜绝学生在评教时出现代评、盗评等乱象。
最后是评教结果使用不当。一是未将评教结果反馈给学生,这无助于学生提升个人评教能力、减少评教偏差,还容易使学生逐渐丧失积极参与评教的动力。二是将学生评教变成教师人事管理的工具。影响学生评教分数的因素较为复杂,评教结果存在一定局限性,只能作为教师教学改进的参考依据。但不少高校仍将学生评教结果与教师绩效发放、评奖评优、职称评定等事项挂钩,这样的做法容易诱发一些其他问题。当然,一些学校在学生评教工作中针对以上问题做了探索,高校学生评教工作也在不断优化调整的过程之中。
02 高校在学生教评工作中的有益探索新锦成:您刚才提到一些高校在学生评教工作的优化上做了一定的积极探索,有没有值得分享的成功经验?
许路阳:以一所比较典型的高校为例。A大学是我国学生评教的“先行者”,后续也探索出了一些可参考的经验。
首先,学生评教不局限于标准化的量表。A大学学生不必拘泥于校方设计好的指标体系,可以通主观开放题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建议。与定量评价相比,这些意见建议更为具体、丰富,对教师教学改进的指向性也更强。其次,以过程性评教帮助教师及时、有效改进教学。除学期末评教之外,A大学新增了在学期进行中实施的过程性评教,更有助于教师改进自身教学。同时,及时的反馈与调整也可以增强学生对评教的认同感。另外,合理评估以及使用学生评教结果。A大学谨慎处理学生提交的原始评教数据。该校会邀请任课教师及其所在学部院系的主管教学领导针对这些原始数据进行反馈及再评价,允许学部院系取消其中缺乏参考性的部分数据,这样可一定程度保障评教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A大学注重将学生评教结果用于改进教师教学。学生评教得分低的教师会被要求参与相关帮扶计划,以助其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并且,A 大学取消了将学生评教结果与教师人事管理相挂钩的规定。
以上举措是该校对评教工作的探索优化,但A高校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在评教工具方面,A大学学生问卷中的部分题目设计也不尽合理。一是有的题目并不适合由学生回答;二是仍将教师教学行为特征作为主要评价内容,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与收获;三是硬件教学条件、教学参考书等超出教师工作范围之外的评价因素被纳入评教量表之中,对任课教师而言并不公平;四是虽然 A大学根据课程类别差异将终结性评教问卷分为理论课、外语课、体育术科、实验课、讲座课等5种类型,但这种分类方式仍显粗糙,需要设计更为精细的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在评教方式方面,A大学借助技术手段避免学生在线上评教时全选某一选项,但仍有学生表示曾通过使用外挂程序敷衍评教。其实,禁止全选某一选项的处理方式本身也不合理,有些任课教师确实值得被给予全优评价。
03 高校学生评教工作的优化策略新锦成:针对高校学生评教工作的改进,您有哪些建议?
许路阳:当前高校学生教评工作中出现一系列问题,究其根源,是因为高校管理者在学生评教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优化我国高校学生评教工作的关键就在于降低管理者在学生评教中的权威地位,提升师生在学生评教中的地位。
降低管理者的评教权威地位。管理者在制定评教方案时需立足师生需求,而非只是出于自身工作方便。理想情况下,学校应在每门课程结束后即安排学生对该门课程及任课教师进行终结性评教,还可借鉴 A大学经验,在学期进行中增设以定性评价为主的过程性评教;管理者切忌将评教结果用于教师的行政奖惩,而应回归到改进教师教学的原初目标上,应及时对学生评教中的非结构化意见展开分析,从中提取具有代表性的建议,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提升教师在学生评教中的地位。在设计指标体系、研制评教量表的过程中,应注重吸纳教师代表意见,将教师对学生评教的需求反映到评教问卷之中;应允许教师自愿接受学生评教,如果部分教师不愿参与学生评教,就可使用其他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代替;建立高校教师对评教结果的反馈与申诉机制。在教师发现学生评教结果与自身预期有所偏差时,应允许教师向管理者提出申诉,避免恶意评教对教师造成伤害。
保障学生的评教主体地位。评教量表应更多关注学生感受,而非教师教学行为特征;为保障评教参评率以及评教结果可靠有效,高校应开展面向学生的评教宣传,帮助参评学生加深对评教目的、评教注意事项、评教问卷含义等学生评教关键要素的理解与认同;还要加强学生评教结果公开力度,形成“学生乐评-评教有效-学生更加信赖评教”的良性循环,提升学生评教积极性。(关注微信公众号“新锦成”,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