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阳晴暖,万物复苏。风儿掠过山顶树木,翠绿的叶子在明媚的阳光里绽放青春容颜,一切都是那么的舒心惬意。
若有细雨蒙蒙,悄悄地洗涮掉冬天留下来的痕迹,似乎良人的好言好语来温暖着孤寂的失意之人。世界那么大,就该出去到处看一看。
经历人生起伏和社会变迁的元好问,远离尘世喧嚣,选择在山间隐居,开始过着宁静的生活。
《山居》
(元)元好问
斜阳高树挂晴虹,
肃肃微凉雨气中。
一道鹭莺花不断,
密香吹满马头风。
《山居》这首诗创就作于元好问隐居时期,描绘深山雨后的景象,传递着对山川风光的热爱之情。此时的他心境平和,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能够更加细腻地抒写内在情感。
首句“斜阳高树挂晴虹”,诗人以自己的视线为引,细腻描绘出眼前所能看到的美好事物。雨后初霁的傍晚,斜阳余晖抛洒在高大的树木上,一道彩虹升起好似飞桥悬挂于树梢之上,在晴朗的天空里显得格外诱人注目。
此处,“斜阳”标明了时间,当是傍晚时分。由于刚下过雨,夕照之晖仿佛为自然万物披上了一层朦胧金纱。而“高树”之高,尤其突出树木的挺拔,为句尾做个顺理成章的铺垫。
所以,“挂”这个字承上启下就用得极为精妙,生动地表现出彩虹与高树之间的位置关系。于是,“挂晴虹”这样一个绝美画面,就仿佛是大自然刻意拿画笔勾勒出的绚丽画卷,呈现在人们眼前。
次句“肃肃微凉雨气中”,由眼前之景的描写,轻松转到诗人对周边具体而微的感触。傍晚微风轻轻吹过,带来山间深谷丝丝凉意,空气中刹那间弥漫着一种雨后清新的气息。
叠词“肃肃”的运用,形象而生动地描绘出风声自带的轻微感,予人以静谧又清凉的体会。“微凉”则是加深印象,具象化这种清凉的感觉,令人似乎可以亲身感受到拂过脸颊的丝丝凉意。
而“雨气中”则点明诗人此时所在环境,雨过天晴,山中到处弥漫着清新的气味。这句话营造出一种宁静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山间的雨后世界,独自享受着那一份清逸幽谧之境。
第三句“一道鹭莺花不断”,落笔点写的是沿途观赏的目之所及。跟随着诗人脚步漫行,沿着山间小道边走边看,一路上鹭莺在花丛中来回穿梭,各种各样的花朵令人应接不暇,不断地映入眼帘。
“鹭莺”,水鸟名,生活于水域,以捕鱼为食,此处特别描写鹭莺,实则就是为突出诗人所见地有水有鱼。“一道”原本表示一条路或者一个方向,这里专指朝着这个方向前行。
“不断”二字强调山花繁多,让人不由自主去想繁花盛开的景象。鹭莺戏水捕鱼,枝间繁花盛开,组成优美画卷,形成动听乐章,不言“山居”之乐,而乐在其中矣!
尾句“密香吹满马头风”,诗人将自身置于优美画幅中。前面几句从视觉、听觉和触觉来写,在这里则重点写嗅觉。馥郁的花香被晚风轻松吹起,空气中顿时到处弥漫着,就连骑坐在马头上都能闻到这种醉人的气味。
一个“密”字,写出各种繁花之盛,仿佛香味扑鼻而来;一个“满”字,写出浓郁馨香之重,尤为沁人心脾。“马头风”则点明诗人此时此刻的行为,马行山中,花香扑风,吹拂在马头上,也吹拂在诗人的脸郏上。
在这里,诗人将视觉和嗅觉紧密结合,让人不仅能看到山间的各种美景,还能闻到那浓郁的花香,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斜阳、高树和晴虹,微凉的雨气、灵动的鹭莺和盛开的花朵,还有那弥漫着花香的微风。这些元素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妙的画面。
这首《山居》诗就像一面镜子,既让人看到被忽略的事物,也在时刻提醒着世人,生活之余不妨停下脚步,去欣赏一下自然美景,去感受一下人间美好。或许,当心宁静下来之时,就能发现独属于自己的“山居”之美。
【图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