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时,沧州老铁给我发了个信息,说是有个朋友要调他们单位,征求我的意见。
我说,有什么可征求的?
他说,这人在山东的一个民企,年薪35万,现在想考过来,工资可能打对折。
"你就直说,值不值?"
我说,现在单位里年薪20万什么水平,你心里没数?
"这不是怕耽误人家嘛。"
我想了想,给他打了个电话。
电话里我问:"他现在多大年纪?"
"33,两个娃,大的上小学,小的上幼儿园。"
"那就更应该来了。"
老铁有点不解:"为啥?"
"你是过来人,你还不明白?民企的35万和单位的20万,完全是两个概念。35万是需要996换来的,而且随时可能失业。20万是朝九晚五,双休节假,遇到孩子生病还能请假。"
电话那头沉默了。
我接着说:"而且你们单位是五险一金按实际工资交,这就等于变相多发了工资。再加上各种补贴、福利,到手的钱未必比现在少多少。"
之前我去医院,一个在国企工作的大学同学。闲聊中他说,他们单位一个技术骨干跳槽去了私企,工资翻倍。结果干了一年就回来了,说是受不了那种强度,而且一年下来存款反而没以前多。
"钱挣得多,不代表就能攒得多。"我跟老铁说。
他问:"那现在单位里,20万年薪算什么水平?"
"至少是个主任科员或者副科了。比普通职工高一截,够花够存,但也不至于让人眼红。"
去年,我妹夫想从乡镇调到市里来。打听了一圈,说是有个位置,但要往下降一级,工资可能会少个七八万。他犹豫了好久,最后还是来了。
过完年我们聚会,他说这是他最明智的决定。
"为啥?"我问他。
"在乡镇虽然工资高,但是天天应酬,陪领导吃饭,身体都垮了。现在工资是少了点,但是生活质量上去了,能照顾家里,还能经常带孩子去游泳。"
我问他:"那如果让你选,是要钱还是要命?"
"这不废话吗?要命啊。"
某公司高管年薪百万,但是45岁就因为过度劳累猝死了。他的遗孀在社交媒体上说:"如果可以选择,我情愿他收入减半,每天能按时回家吃饭。"
我对老铁说,"你那朋友要是来了,不是亏了,是赚了。现在35岁以后的人,最重要的是身体和家庭。有个稳定的工作,工资够用,能照顾家里,这就很好了。"
老铁突然问:"那你说,为啥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往私企跑?"
"因为他们觉得还年轻啊。年轻人就该去拼一拼,累点苦点没关系,重要的是学到本事。等到了35岁以后,该沉淀的就得沉淀了。"
这话我是有感而发。前段时间我们单位招人,来了个年轻人,之前在互联网公司干过,技术特别好。领导问他为啥要来单位内,工资低了一大截。
他说:"我觉得人生不同阶段要做不同阶段的事。二十多岁拼一拼,积累经验和人脉,三十多岁就该考虑长远了。"
这孩子明白人啊。
老铁说:"那我去给他回个话。"
"等等,"我说,"还有一点你得提醒他,来之前问清楚编制性质。有些是事业编,有些是企业编,待遇差别很大。"
放下电话,我突然想到一个细节。前阵子有人发起一个投票,统计每家的收入情况。结果显示,90%的家庭年收入都在30万以下。
这或许就是最真实的现状了。
在单位里,年薪20万确实不低了。关键是要搞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要钱?要命?要生活?
毕竟,人生不只是工资单上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