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9月25日,丁盛将军辉煌而又坎坷的人生在广州结束了,86岁的他于这天离开人世。
追悼会上,挽联上刻着:“战衡宝,平西康,攻瓦弄,人称大胆将军;离新疆,出广东,谪京沪,众谓落难英雄!”
但值得注意的是,悼念他的老战友和手下们看到横幅上写着“丁盛老人”,都感到非常困惑。
丁盛是建国少将之一,也是罕见的大军区司令员,以他的贡献,完全可以与其他将领一样受到同样的尊重。
但为什么这样一位杰出的将领,最后只被称作“老人”呢?这其中是有些什么事情呢?
在1930年,陈毅带队经过丁盛的故乡江西于都,领导当地群众打击土豪,分配土地,这在当地引起了革命的高潮。
当17岁的丁盛看到红军解除了当地被压迫的居民,他决定加入红军部队,新入伍的时候,丁盛是在部队中做“旗手”。
这里的“旗手”就是战场上的联络人,他需要在战场四处奔波,举着国旗,指挥着部队,而这也是最危险的兵种。
后来在一场战斗中,团长英勇牺牲了,丁盛并没有害怕,他冒着弹雨把旗帜扛上山顶,旗帜明亮的颜色照亮了士兵前进的方向。
大家看了丁盛的表现都十分佩服,从那以后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丁大胆”。
抗战胜利后,丁盛被调至东北战场,在林彪手下成为一员猛将。
在消灭白崇禧部队的战斗中,林彪采用了“大迂回”战术,一段时间后,林彪让其他部队先停止前进,待我军聚齐兵力后再行动。
但丁盛所带领的135师由于进军速度过快,并未收到停止命令,因此很快深入到了敌军的后方。
林彪听到这个消息后对丁盛的处境非常担忧,告诉他只需要先探查敌方实力,不要操之过急。
但丁盛并不打算退却,当他知道自己带领的135师已经成为林彪的先锋,准备了大规模作战,于是丁盛立即作出决定,迅速占领高地,反包围了敌军的4个师。
此次战斗让丁盛在军中声名大噪,“丁大胆”的名号也因此在军中传开了。
1962年,丁盛带领54军对印作战,并指挥130师击败了印军主力第4军,给印度陆军以重大打击。
这支印度军队在二战中曾击败过隆美尔军团的荣誉部队,丁盛击败他们也使他们的荣誉扫地,被印军视为国家的耻辱。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丁盛因涉及“两案”,1977年被撤职免官,退出现役,过上了“飘泊”的生活。
丁盛晚年定居南京,每月仅有150元的工资,住在漏雨的房子里,吃着简单的饭菜,靠老战友和老部下的接济度日。
几年后,丁盛搬到广州,广州军区看在他曾经是自己的上司,以师级干部的待遇给他分配了一套四室一厅的房子。
从1990年开始,丁盛在老战友的支持下去北京申诉,但得到的回复让他失望。
但他始终保持乐观,他说:“我在组织上虽然不是党员,但我心中始终是共产党员,即使杀了我,我也会支持共产党,支持毛泽东思想。”
当有人质疑共产党时,丁盛总会激动地反驳,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他直到去世,他的党籍都没有恢复,所以在葬礼上他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
1999年9月5日,丁盛在广州去世,上级规定追悼会不准称“同志”“老红军”“老八路”,灵堂的横幅写着“丁盛老人追悼会”。
但我们知道他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丁盛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何种挑战,都要坚持正直并勇敢面对,这样才能活出优秀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