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蒋介石访问印度,在加尔各答与甘地会晤。此行蒋的本意是与甘地联络感情交流经验,同仇敌忾,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怎料此行让他大为失望。
甘地表示,如果能借助轴心国的力量驱逐英国殖民者,那么屈从于日军也未尝不可;他甚至给出了之前对英国相仿的建议:不妨放弃抵抗,主动“邀请”轴心国军队征服你们的国家,让他们随心所欲。
此话一出,当时丘吉尔气得要死,扬言“就该让大象踩死他”。老蒋没这么暴脾气,尽量压抑情绪,但脸色也当场变得肉眼可见地难看。
甘地的精神或许是高尚的,但实话实说,笔者无法理解他作为政客的“伟大”之处在哪儿。而印度人民选择将甘地推举为他们的伟大领袖,这也说明“强硬”不是这个民族的性格。
纵观历史,印度这片土地频频上演“奇迹”:古有大唐王玄策一人灭一国,后有中印战争我军3名士兵俘虏敌军一个营。诸如此类频频上演,乃至如今“印度”几乎等同于“软弱”,已然沦为笑谈。
然而,19世纪中叶发生的一件事,却让印度人罕见地硬了一回。
事情发生在1857年,一名东印度公司的雇佣兵在逛市场时冲撞了一个市民,仗着手里有枪,雇佣兵很不客气。
市民被气得够呛,眼见自己不是对手,在离开前撂了句气话:没错,我打不过你,但你也没啥值得神气的。回到营地里你还得老老实实咬猪油。
我们至今都不知道这位印度市民是如何得知如此惊天的“内幕”的,刚听到这句话时,雇佣兵也觉得莫名其妙。
大伙都知道,在一些宗教中,猪被视为很不干净的东西,是万万碰不得的。士兵回去琢磨了一下,还真发现了端倪。
当年年初,东印度公司刚给雇佣兵换了一批装备,用“恩菲尔德”后膛步枪替掉了落后的前膛枪,同时也更换了子弹,而问题就出在子弹上——或许是为了延长子弹的“保质期”,英国人用猪油浸过了新子弹的包装纸,而多数士兵习惯用牙拆封,这恰如那名市民所言,士兵不知不觉中啃了猪油。
人们后来发现,一些包装纸还被浸过牛油,印度教的信徒们也坐不住了。
印度人性格软弱,但印度雇佣兵却不一样。二战中臭名昭著的“豺狼参谋”辻政信在《亚细亚的共感》中提到,日军曾遭遇过印度雇佣兵,他们作战风格凶悍,擅下死手,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猪油子弹”的内情被揭露后,大量印度雇佣兵表示强烈抗议,也有激进者直接动手报复:一名士兵一连枪杀了3名英军军官,后来被处以绞刑。
显然,东印度公司压根就没把印度人当“人”看:1857年5月9日,英军挑了85名印度雇佣兵,把他们捆在密特拉市广场上,当着大量印度民众的面,把子弹泡在猪油中,捞出后塞进他们嘴里。
围观者大为惊骇:即便是生产队的驴,也经不起这种折腾啊!旋即,一场席卷整个国家的起义运动爆发了。
以雇佣兵为主力的起义部队攻入殖民政府,见到白人就杀。这场起义大有星火燎原之势,印度各大邦都出现了暴动,领袖人物辈出,令英国殖民者难以招架。
印度人算是罕见地硬气了一次,但这次暴动却也充分暴露了这个民族的劣根。
对印度人来说,局势起初非常好,他们占领了殖民政府,一度摧垮了白人的抵抗。当时的东印度公司俨然如一块朽木,孱弱不堪,这显然是一个争取国家和民族独立的历史契机。
然而,一击得手后的印度人似乎并不在意如何稳固战果,建立新的秩序。起义部队开始将注意力分散在烧杀劫掠上:他们枪杀白人男性泄愤,玷污白人女性;一群士兵将一名白人妇人玩弄得奄奄一息后,再用极为残忍的手段杀死,甚至连小孩都不放过。
他们化整为零地搜刮财物,与其说他们是“起义军”,倒不如把他们视为一群强盗。没多久,缓过神的殖民者发起了反击,到了1869年前后,暴动基本宣告平息。
为震慑印度人,以免灾难再度发生,殖民者逮捕了大批印度军民,在各大城市用“炮决”的方式将他们处决:犯人被绑在炮口,随着一声巨响,地上只剩一堆残肢碎肉。
通常而言,强韧的民族百折不挠,如此威慑只会招致更激烈的反抗。然而这一招对印度人来说很是奏效,此后,印度再没发生过类似状况了。
另一方面,英国政府事后调查发现,招来这么一场灾难,完全是他们自作自受。
您听说过“花钱上班”这种天方夜谭吗?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印度就上演着这种奇葩事。
自从在这片土地上宣誓主权后,英属东印度公司的统治就一直不安稳。殖民者们发现,当地土邦众多,山头林立,为利益不择手段。殖民者们虽然用了几十年征服了整个印度,却无法彻底掌控局势。
面对这种情况,精明的英国人想了个办法:他们组建雇佣兵团,给壮丁开出较高的工资和待遇。虽说雇佣兵的薪水也高不到哪儿去,但比起平民也算得上是肥差了,印度人对此趋之若鹜。
此后哪股势力闹事,雇佣兵就被派到哪儿去,让印度人打印度人,殖民者花小钱办大事,稳赚不赔。
截至1856年底,印度雇佣兵团规模已达数十万人,东印度公司每年都不得不把掠夺来的财富拿出一部分,用来养这些人。
为压缩成本,殖民者开始降低雇佣兵的待遇,后者为白人充当马前卒,随时都有阵亡的危险,可能得到的最高的军衔也只有中士。
不仅如此,此后,雇佣兵的薪水多次下调,乃至外出作战时的一些费用也需要自己承担——有些士兵想偷个懒,把行李托运到前线,却被告知要自掏邮费。
结果,士兵们拼死拼活下来挣不到几个钱,有时还得倒贴钱进去。
可以说,雇佣兵团里聚集着印度最后胆量和骨气的一伙人,他们对殖民者的无耻行径已忍无可忍,犹如一只巨大的火药桶,而“密拉特事件”就是点燃它的导火索。然而,随着暴动被白人残酷镇压,雇佣兵们被彻底驯服,这个民族的脊梁也算就此被打断了。
大起义中涌现出许多典型的“英雄人物”,如章西女王等,他们没能带领民族走向独立,而是惨死在了西方殖民者的围剿之中。印度民众看在眼里,或许从此刻开始,他们以为暴力无法取得成功,这也难怪后来甘地和他的“非暴力不抵抗运动”能获得如此之大的市场。
不过,对这个民族而言,如果说此次事件是一次“重伤”,那么它直接要了东印度公司的老命。
不久,英国政府接管东印度公司的全部事务,并于1874年1月1日颁布《东印度公司股息救赎法案》,这个臭名昭著的组织就此从历史上消失。3年后,维多利亚女王加冕为印度帝国女皇。
半条命换一条命,印度人这波似乎也不亏。
悲剧的是,一个民族一旦被驯服过,它日后或许还能站起来,但恐怕很难再昂首挺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