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45岁女子乳腺手术顺利,3年后再次复发,医生忽视了3点

严医科普羊生 2025-03-15 18:12:44

资料参考:

[1]李晓波,任丰霞,聂德萍.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合并焦虑状态的影响因素分析[J].心理月刊,2025,20(04):63-65.DOI:10.19738/j.cnki.psy.2025.04.020.

[2]文雅冰,聂占国,雷婷,等.国内外急性阑尾炎诊治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25,22(06):170-174.

[3]琼达,郭军,桑布,等.急性阑尾炎合并食物源性回肠梗阻1例报告[J].西藏医药,2025,46(01):196+198.

张晴今年 35 岁,在公司多年,虽然一直只是普通小员工,但从没出过什么差错,可最近听说公司要裁员,她心里发慌,为了保住工作,经常加班到深夜,工作一忙起来,张晴和丈夫相处的时间就少了,两人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多,这些烦心事一股脑儿压过来,张晴心里憋闷得很,情绪变得特别不稳定,芝麻大点事儿就能把她惹毛。

2016 年 4 月 15 日傍晚,张晴忙了一整天,下班回到家,一进门就看到丈夫瘫在沙发上玩手机,对乱糟糟的屋子熟视无睹。她心里的火 “噌” 地一下就冒起来了,忍不住跟丈夫大吵了一架。夫妻俩闹得不欢而散后,张晴气冲冲地进浴室洗澡,无意间摸了摸自己的右侧乳房,摸到一个小小的硬块,质地比较硬,差不多绿豆粒大小,形状不太规则。轻轻按一下,有一丝隐隐约约的疼。

她心里 “咯噔” 一下,想起之前在手机上刷到过类似的症状,怀疑可能是乳腺出了问题。但工作上正有一个重要项目到了关键阶段,各种会议和文件堆得像山一样多。她实在没时间去检查,硬块反正平时不痛不痒,便想着也许只是小问题,便没放在心上。

5月10日,张晴在公司茶水间接水的时候,突然感觉胸口一阵刺痛,像是有一根尖锐的针猛地扎了进去。她下意识地捂住胸口,身体微微颤抖,额头上瞬间冒出细密的汗珠,手里的杯子都差点拿不稳,疼痛持续了大概十几秒钟后才渐渐缓解,这突如其来的疼痛让她有些心慌。

晚上回到家,看着镜子中自己略显憔悴的面容,又想起今天胸口莫名的疼痛,她心里越发不安。犹豫再三后拨通了丈夫的电话,电话接通,那头嘈杂的应酬声传来,张晴刚开口提及身体的异样,丈夫便提高音量吼道:“你能不能别整天瞎折腾?一点小毛病就大惊小怪,别在这耽误我正事!”说完就直接挂断了电话,张晴握着手机,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空荡荡的房间里,孤独和无助如潮水般将她淹没,大哭一场后沉沉睡了过去。5月16日,项目终于顺利完成,张晴晚上回到家本想好好放松一下,刚解开衣服,就发现自己的乳头有少量淡黄色液体渗出,带着一丝黏腻。这一情况让她彻底慌了神,再也不敢拖延,第二天一大早,她便匆忙前往医院。

医生立刻安排了乳腺超声和乳腺钼靶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右乳 10 点钟方向距乳头约 40mm 处可见大小约 18mmx12mmx16mm 的低回声结节,边界模糊,形态不规则,内可见细小钙化点,周边血流信号丰富。同时,右侧腋窝发现了大小约 10mmx7mm 的肿大淋巴结。进一步的穿刺活检结果确诊为乳腺癌。

这结果就像一闷棍,打得张晴脑袋嗡嗡的,眼泪“唰”地一下就掉下来了。医生耐心地安慰她:“你就是因为平时焦虑加忧思过度才会发病,切记不能再消极悲观。”随后给她解释手术方案的可行性,让她看到了治愈的希望,张晴这才稍稍平复了情绪。手术过程一切顺利,术后,医生叮嘱她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康复训练,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这样才能更好地恢复。

张晴下定决心要改变,她请了个长假,调整之前的作息,每天早睡早起,努力保持规律作息、放松心情,饮食上也不再像从前那样随意,注重营养均衡。几个月后,张晴去医院复查,各项指标都趋于正常,肿瘤标志物也在正常范围内,医生对她的恢复情况十分满意,她也慢慢找回了一些生活的信心,以为自己终于战胜了病魔。

2019年6月20日,张晴与几个朋友相约去爬山。在爬山的过程中,她突然感觉一阵胸闷,呼吸变得急促起来,仿佛有一块巨石压在胸口,让她喘不过气。她不得不停下脚步,靠在一旁的石头上休息,休息了好一会儿,症状才有所缓解。张晴以为是自己太久没有运动,体力不支导致的,并未太过在意。

然而,接下来的日子里,情况愈发糟糕。7月5日,张晴在晚上睡觉时,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卡住,咳得面红耳赤,眼泪都流了出来。咳嗽持续了好几分钟才稍有停歇,当她吐出一口痰时,竟发现痰中带有点点血丝。这一下,她彻底害怕了,第二天一早便再次前往医院。

医生了安排了胸部 CT、肿瘤标志物检测等一系列检查。胸部 CT 结果显示,双肺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实性结节,最大者位于左肺下叶背段,直径约 10mm,部分结节边缘毛糙,有分叶征;纵隔内可见肿大淋巴结。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显示,癌胚抗原(CEA)、癌抗原 15 - 3(CA15 - 3)等指标明显升高。综合各项检查结果,确诊为乳腺癌肺转移瘤。

张晴瘫坐在医院的椅子上,泪水止不住地流淌。她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明明已经很努力地调养身体,按时复查,为什么癌症3年后还是复发了。张晴泣不成声地对医生说:“医生,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这一年来每天保持心情愉悦,不想那些烦心事,作息规律,健康饮食,本来以为生活又回到了正轨,可现在这一切又都毁了,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医生紧盯着检查报告,眉头紧锁,眼神中满是疑惑。各项指标显示,张晴的乳腺癌复发情况十分蹊跷。明明此前的治疗方案已达到预期效果,按照经验,复发概率微乎其微,为何癌细胞却卷土重来?经过一番仔细询问,终于找到了问题的关键。​

医生语重心长地告诉她:“你这是因小失大啊!虽然在上次手术之后你各方面都多加注意,早睡早起清淡饮食,保持身心愉悦,可往往越是微不足道的细节,越是决定了病情康复的成败,很多患者就是和你一样你忽视了生活中这3 个细节,才导致病情反复,最后落得个无药可治的地步……”

1. 术后长期缺乏运动,导致免疫力下降,促进癌细胞复发

张晴在乳腺癌治疗后没有坚持规律运动,长期缺乏体育锻炼,导致免疫功能下降,身体抗癌能力减弱。研究表明,规律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瑜伽)能提高免疫系统的T细胞活性,有助于清除残存的癌细胞,减少乳腺癌复发风险。然而,张晴可能因为害怕运动影响术后恢复,或者忙于生活工作,而忽视了运动的重要性,导致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使得乳腺癌更容易复发和肺转移。

2. 运动方式不合理,过度剧烈运动或完全不动,影响身体恢复

张晴在术后可能对运动的选择存在极端情况,要么完全不运动,要么过度剧烈运动,造成身体过度疲劳。一些乳腺癌患者担心运动会加重术后疲劳、淋巴水肿,因此完全不运动,导致肌肉流失、基础代谢下降、体重增加,增加炎症反应和癌症复发风险。另一方面,如果过度剧烈运动,如长时间高强度跑步、负重训练,可能会加重身体氧化应激,导致免疫系统受损,反而为癌细胞生长创造有利条件。如果张晴能采取适度运动,如每周5次中等强度运动(快走、太极、低强度力量训练),可能能更好地恢复体力,减少复发风险。

3. 运动后未注意恢复与调整,导致慢性炎症增加,影响癌症预后

张晴在运动后未注意科学恢复,可能经常熬夜、不补充足够的营养,或者忽略拉伸放松,导致身体长期处于慢性炎症状态。过度疲劳或恢复不足会促使体内应激激素(如皮质醇)升高,加重机体炎症反应,降低免疫力,从而增加乳腺癌复发风险。此外,剧烈运动后若不注意补充蛋白质和抗氧化营养素(如维生素C、E),可能导致机体修复能力下降,影响组织修复。如果张晴能在运动后合理安排休息、补充营养,并进行放松训练(如瑜伽、冥想),可能会帮助降低体内慢性炎症水平,减少乳腺癌复发的可能性。

张晴乳腺癌复发并肺转移,与长期缺乏运动导致免疫力下降、运动方式不合理(要么不运动,要么过度运动),以及运动后恢复不当导致慢性炎症增加密切相关。如果她能保持规律、适度的运动,每周进行中等强度的锻炼,并在运动后注意身体恢复,可能可以有效降低乳腺癌复发风险,提高生存质量。对于乳腺癌术后患者,科学合理的运动不仅有助于恢复体能,还能增强免疫力,减少癌细胞复发的可能性。(注:《19年,35岁女子乳腺手术顺利,3年后再次复发,医生:忽视了3点》人名均为化名,部分图片为网图;文章禁止转载、抄袭)

0 阅读: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