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蒋介石效命的抗日名将关麟征,临终前希望国共实行第三次合作

纪实文学百家谈 2024-06-05 19:35:32

关麟征(1905~1980),原名关志道,字雨东,陕西户县人。曾任国民党军师长、军长、军团长、军总司令、陆军总司令等职。他一生爱国,多次率部与日军血战。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的一生是打日本鬼子的一生”。台儿庄战役后,与关麟征较量过的日军名将坂垣征四郎也不得不佩服说:“关麟征的一个军应视普通支那十个军。”

早期为蒋介石效命

关麟征早年考进陕西省立第三中学学习,后因家庭贫困,中途辍学,并决心投军从戎。1924年初,黄埔军校招生,他的朋友邓毓玫弄到一张胡景翼处签发的署名邓毓玫和吴麟征的护照,吴嫌广东太远不想去,他就要过来,把护照上的“吴麟征”改成“关麟征”,拿去报考了。从此,关志道就改名关麟征了。就这样,他顺利进入了黄埔军校第一期。

关麟征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了东征,北伐。由于他作战勇敢,身先士卒,很快被提拔为宪兵团三营营长。1927年,他调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直属补充第七团团长。不久,蒋介石下野,他联络胡宗南等黄埔同学迎蒋复职,从此他就获得了蒋介石的好感。

1928年,关麟征任国民党军总司令部警卫军司令部第二团团长。蒋介石建立11师时,由投向蒋介石的福建地方部队将领曹万顺任师长,陈诚任副师长。不久,关麟征调任11师61团团长。陈诚的亲信,时任11师参谋长的罗卓英,欲联合在11师任团长以上官职的黄埔军校毕业生撵走曹万顺,并向上级推荐陈诚任师长。罗在征询关麟征的意见时,关麟征说:“陈矮子并不比曹万顺高明,他可能比曹还要坏。”事后罗卓英告诉了陈诚,自此,关、陈两人结怨。

不久,关麟征升任11师第32旅旅长。1929年,陈诚将他调出11师,让他担任杂牌军新编第5师副师长。不久,这个师就出事了。师长邓英去南京听训,师里有两个团拖枪上山做了土匪,他责任难脱,被降职当了教导第2师团长。

1930年,中原大战时,有一次在河南杞县,关麟征以一个团的兵力掩护全师撤退,因他等待失去联络的一个营,时间延误,途中受到优势阎冯军的攻击,形势十分危急,此时大雾弥漫,他急中生智,利用这个有利条件,不但不向后撤退,反而下令反击.阎冯军在大雾中因情况不明,不敢贸然前进,怕中埋伏,下令撤退,这才使他得以从容脱险。因为他在这次退却中有功,被提升为该师第2旅旅长。

1932年6月,国民党军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关麟征率第4师独立旅,与邝继勋率领的红25军大战于霍丘县城,激战四日后,红军伤亡惨重。关旅在进攻中眼看就要溃散,在危急时刻,杜聿明率24团拼死突入城内,这才转败为胜。6月13日,霍邱城失守,邝继勋率少数人从西城门突围而走。此战是国民党军历次围剿中少有的大胜利,他一战成名。

这年7月,关麟征又率部西攻,在砖佛寺遭到黄埔同学徐向前、蔡申熙、陈赓率领的2万多红军伏击,他见情况危急,高呼“跟我冲锋”,连续数十次冲击,才冲出包围圈。此战,四方面军总参谋长蔡申熙战死。此后不久,关麟征的独立旅扩编为25师,他升任师长。

多次率部与日军拼杀

1933年初,日军攻陷山海关,并进犯察哈尔、热河境内长城诸口,华北危急。关麟征奉命率第25师开赴古北口抗日。3月9日,当前峰部队25师到达密云以北石匣镇时,接到何应钦作战参谋乘汽车赶来传达的命令:“停止前进,就地待命!”他接到命令后心情十分矛盾。他想:“军人应该服从命令。但是如果25师就地待命,则日寇就有可能占领古北口及其以南的南天门防线。这样,不仅会影响在长城抗日友军的作战,而且会带来平津危急。”他审时度势,权衡利害后,毅然“抗命”,把部队开到古北口前线接防。

到达前线后,关麟征亲率25师全体将士在古北口英勇狙击日寇,血战三昼夜,歼灭敌人2000余人,挫敌凶焰,给侵略热河的日军以沉重打击。在古北口战斗中,关麟征被日军的手榴弹炸伤5处,浑身是血,仍从容指挥部队与敌人搏斗,直到打退敌人进攻,他才离开阵地包扎伤口。是役,他因作战有功,国民政府给他颁奖青天白日勋章一枚。当时大公报主笔张季鸾曾撰写社论《爱国男儿,血洒疆战》,以贺其功。

关麟征和其他伤员在北平住院期间,北平各大、中学校学生前往慰问献花者络绎不绝。后来,据关麟征的妹妹关梧枝回忆,古北口大捷后,关麟征还写下七言诗一首:“半壁河山狼烟中,烽火照红北地冰。长城之外牧寇马,铁蹄咫尺危古城。大厦将倾于汤火,神州存亡瞬息中。岂肯折膝求苟安,站直抛颅笑颜生。炎黄子孙多傲骨,我今抗日三请缨。”

这年5月末,25师奉命开到北平北郊苑休整,关麟征在离开密云时,看到当地群众因部队后撤害怕日寇前来骚扰的惶恐状态,他不禁留下了眼泪,感叹地说:“政府不顾人民安危,下令撤退军队,实在对不起老百姓!”部队到达北平后,一些大中学校慕名而来,请他去演讲,介绍其古北口英勇杀敌事迹。他看到平津 一带群众抗日情绪高昂,一些大中学生无不跃跃欲试,请缨杀敌。这年暑假,他在北平郊区黄寺大楼25师兵营开办了5000人的大中学生军事训练班,进行军训,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全面抗日战争。

这年6月,何应钦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其中规定:国民党中央部队和宪兵要撤出华北与河北省。关麟征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愤怒,亲往谒见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并恳切谏阻:“如果部队不战而退出河北和北平,国民党将丧失民心。”他还向南京蒋介石发出谏电:“如果不战而退出河北和北平,将会对委座威信有回答影响!”与此同时,他命令25师各级部队在北平城郊构筑工事,准备与日寇作战,可惜他的这些积极的爱国建议都没有被当时国民党主政者所采纳。

1937年8月,关麟征升任52军军长。10月,日军第14师团及第6、16师团各一部在冀南由肥乡、成安、临漳等县进犯漳河,他率52军在漳河南岸与日军土肥原贤二的14师团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攻防战。双方发生白刃肉搏战,几次退而复进,失而复得,双方伤亡惨重。由于关军奋勇杀敌,终于使日军向漳河北岸邯郸、武安一带败退。他从侦察员报告中得知日军在邯郸城外建有飞机场和汽油库,便立即从25师中抽调营长梁智伟,让他率一营部队夜袭机场,烧毁日本飞机10余架,并缴获大批枪械弹药。

1938年春,关麟征率部参加了台儿庄战役。在台儿庄战役中他率52军与王仲廉的85军同属汤恩伯的二十兵团指挥。他们的任务是担任攻击兵团,在台儿庄东北面配合台儿庄城寨正面防守。

战役之初,汤恩伯为了保存实力,命关麟征和王仲廉85军消极避战,徘徊不前。但是,关麟征与汤恩伯不同,他积极向汤建议命二十兵团主动进攻日军,以支援池峰城在台儿庄的正面防守战。当此建议被汤拒绝后,3月24日,他主动承担起二十兵团的攻击任务,亲率52军奋勇进攻盘踞在台枣铁路支线的日军濑谷旅团。台儿庄东北地区是一片平原,攻击部队缺乏地形掩护。52军基本上是轻武器,火力不如敌方。但是,关麟征在困难面前没有畏缩不前。他亲临前线侦察,发现日军在白天作战很活跃,晚上则龟缩营房不敢行动。针对这种情况,他扬长避短,采取了夜战火攻战术。他命令部队昼伏夜出,利用敌人黑夜不敢活动的弱点,进行夜战。日军赤柴联队就是被他的夜战火攻战术消灭的。

3月31日至4月1,2日,关麟征指挥所部击退了前来袭击52军军部的日军沂州支队,并主动向盘踞在兰陵、洪山一带的敌人进击,歼敌500余人,残敌向向城逃遁。这样就大大减轻了台儿庄外线敌人进攻的压力,有力地支援了台儿庄城寨的正面防守战。4月5、6日,关麟征52军、王仲廉85军收复了甘露寺、杨楼、陶墩等据点,遂使台儿庄东北面所手日寇的威胁全面解除。

4月6日晚8时,李宗仁下令全线反攻,关麟征、王仲廉挥师直逼台儿庄,将日军包围,并发起猛烈进攻,战场上杀声震天,日军抵挡不住,狼狈逃窜。很快将日军矶谷第10师团主力歼灭。只有残敌万余人逃往峄县,闭城死守,再无反攻能力了。此战,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取得了歼灭日军1.8万余人的重大胜利。

关麟征因在台儿庄战役中立有战功,升任第三十二军团长。当时在黄埔军校毕业生中担任军团长的,仅有他和胡宗南两人。在台儿庄战役中与关麟征较量过的日军将领坂垣征四郎说:“关麟征一个军应视普通支那十个军。”这年夏天,蒋介石在武汉珞珈山举办的军官训练团的集会上说:“中国军队如果都象52军那样战斗力强,打败日军是不成问题的。”当时,我国国内的军事评论家称誉在台儿庄战役中负责防守的孙连仲和负责攻击的关麟征为“孙钢头”和“关铁拳”。

1938年夏秋之交,关麟征率32军团参加了武汉保卫战。当时,日军冈村宁次的第11军所属第9师团进攻赣北和鄂东南地区。8月,关麟征率部在瑞昌、阳新一带阻击日军。他命令部队依山地形势,在每个山头修筑工事,把几个山头组成一个棋盘阵地,一个山头受敌攻击,其他山头可以立即配合出击,歼灭敌人。因而日军进攻十几天,寸土未得,遗尸累累,士气低落。东京广播称:“我皇军在瑞昌跗近,遭遇最强劲之敌”。武汉撤退时,他又指挥部队殿后,广布散兵线,施行运动防御。安全掩护大部队撤出。

1939年秋,关麟征升任第十五集团军副总司令,并奉命代行总司令职权(总司令由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兼)参加第一次湘北会战,并坐镇湘北指挥。他先后统率6个军和一些地方游击队共20余万人,迎击日军大将畑俊六率领的进犯湘北的日军。他制定的作战方针是:在湘北每条河两岸节节抵抗,消耗敌人,然后转入山林湖沼地区,乘敌人疲惫困乏之时,转守为攻,与敌决战,聚而歼之。他组织部队在湘北各地构筑坚固的工事,谓之“伯陵(薛岳字伯陵)防线”。

9月14日,战役打响后,关麟征指挥部队凭籍工事和河流、湖泊等天然屏障,坚决抵抗日军的进攻。在雷公山草鞋岭防守的覃异之师史思华营在日军多兵种配合凶猛进攻下,坚守阵地5昼夜,全营将士全部为国捐躯。此役,中日双方皆伤亡惨重,关军仅连排级军官就牺牲达百人之多。此时,日军上村支队在十五集团军后方营田突然登陆,他发现日军有围歼十五集团军的企图,果断命令主动后撤。

由于关麟征平时治军有方,20万大军在后撤过程中,军纪严明,部队井然有序。当时的随军记者认为,在国民党军队中能这样有条不紊地撤退,在抗战中实属罕见。

10月2日,当部队退至长沙外围的金井、永安市、捞刀河一带时,进攻的日军实力已大为削弱,其粮弹消耗殆尽。而我国民众配合正规部队,破坏交通,造成了敌人补给的困难,敌人已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此时,195师师长覃异之发现日军有退却迹象,迅速上报,关麟征抓住战机,果断地命令部队全线反攻。他命令37军由汨罗渡河向铁路正面追击敌人;52军出平江附近向敌人进攻,79军向湘鄂公路敌之侧背进攻;其他各军、师和地方部队也全面追击。一声令下,万军齐发,全部收复了原先失陷的土地。第一次湘北会战就以日军失败而结束。

是役结束,关麟征因战功,升任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并记功一次。他是黄埔军校毕业生中最早担任集团军总司令的第二人(第一人是胡宗南),这年他才34岁。第一次湘北会战也是关麟征一生军事生涯中的最后一仗,此后,他虽然还在军界任职,但再也没参加过战斗。

最后人生结局

1940年,日军占领越南逼近桂滇,切断了中国滇越国际交通线,因何应钦向蒋介石力荐,关麟征奉命率第十五集团军由长沙进入广西边境驻防,不久又调防云南,7月部队改编为第九集团军驻防滇南国境,关麟征自此成为镇边大将直至抗战胜利。

1943 年,军政部长何应钦借故将第九集团军所辖的54军军长黄维调职,关麟征在何的支持下,派亲信张耀明接任该军军长。而这个军是陈诚的嫡系部队,陈的亲信、副军长傅正模联合该军军官向上告状拒张,致使关、陈矛盾激化。不久,陈诚去昆明规划远征军事宜,关见到陈,两人大吵一顿,关麟征冷言说:“辞公钧座是即将掌握全国军事的领袖人物,不应该再封闭在土木系小圈子里,一个军长的职务都不肯放手,这不是干大事业应有的心胸啊!”陈诚听后气得脸色发紫,自此两人的关系更加恶化了。

日本投降后,蒋介石原打算让关麟征去东北当保安司令,后因云南人反对杜聿明驻军云南,又改派他到云南当警备司令,而调杜聿明去东北当保安司令。1946年7月他被调到成都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次年升任校长。1948年8月,关麟征被任命为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仍兼任军校校长。随后,蒋介石又要他出任陆军总司令,报纸上已登载消息,关也已拜会参谋总长顾祝同,商讨交接事宜。但国防部以“溪口电话手令遗失”为由,使此事告吹。不久,国民政府又拟他出任京沪杭警备司令,后来又以“不懂上海话”而作罢。李宗仁担任代总统后,他才被任命为陆军总司令。

1949年,国民党逃往台湾后,关麟征没随蒋介石去台湾,而是移居香港。这是因为他与陈诚历来不和,此时陈诚在台湾当省主席,掌握大权,他若去台湾,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所以他选择了去香港。他到香港后,深居简出,闭门谢客。他不参加任何政治性集会活动,不会见新闻记者,未在报刊上发表过任何言论。在香港居住的许多国民党旧属故友曾多次找他聚餐联欢,他都婉言谢绝了,真正过起了“隐士”的生活,并以读书、写字、教育子女为乐趣。

1975年蒋介石病逝时,关麟征去台湾参加了葬礼,事毕蒋经国挽留他在台湾任职,许以高官厚禄,拟送他一座别墅,但他婉言谢绝了,仍回香港过隐居生活。

关麟征虽然身居海外,但他非常思念故乡。他从报纸上看到大陆的经济发展,感到非常高兴。1979年,他在大陆的胞妹前往香港探亲,向他介绍祖国的建设发展情况时,他听得兴致勃勃,喜形于色。关夫人对妹妹说:“几十年来,从来没见你大哥这么高兴过。”此后,他对朋友和家人说:“国家并不是属于一姓一氏,人家共产党能把国家治理好,我们就应该捐弃成见,乐观其成。”

关麟征对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政策表示赞赏。1979年底,当他得知在故乡的妹妹当选为省政协委员时,给在大陆友人的信中写道:“梧枝妹谬获拔擢,尚望兄多多指教,使无负政府和人民之所托,是为至盼!”1980年5月,他给友人的回信中说:“故乡情况每能自此间报刊得知其梗概。今者政令适应潮流,符合国家利益,工农大众必能振奋精神,热心生产建设,气象当非昔比。陕人纯朴勤劳,必有优异表现,可预为之贺也。”

关麟征还希望国共两党实行第三次合作,台湾能早日回归祖国怀抱,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他曾对妹妹说:“我是炎黄子孙,我盼望祖国早日统一!”

1980年8月1日,关麟征因病在香港逝世。徐向前元帅向他在香港的家属发去了唁电:“噩耗传来,至为悲恸,黄埔同窗,怀念不已,特此致唁,诸希节哀。”新华社香港分社、全国政协和徐向前元帅等送了花圈。

0 阅读:50

纪实文学百家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