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白茶滋味生涩,原料和工艺,那个对白茶影响更大

民艺工坊 2020-03-01 14:39:55

同样是白茶,为什么有些白茶青气重,有些显花果香;有些白茶口感生涩单薄,有些滋味醇和饱满;有些五味杂陈,有些纯净自然。

一些初入门茶友觉得白茶都一样,不论什么品级年份,只要是白茶都差不多。有些朋友初次接触白茶便遇见了好茶,于是慢慢爱上了白茶;有些朋友刚开始喝白茶便遇上了劣茶,于是渐行渐远,甚至谈白色变。

有因相知而深爱的,亦有因误解成陌路的。这些都不是客观的了解,深爱固然可喜,陌路则是一种遗憾。白茶作为六大茶类之一,产区众多,品类丰富,工艺多样,风格各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喜好,不同的茶有不同的风味。

白茶的品质亦有高低优劣之分,好茶总是令人愉悦的。那么,影响白茶品质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

我们常说茶有“三次生命”:第一次生命是茶树本身,茶叶生长于茶树,鲜叶的品质影响茶叶品质;第二次生命是制茶人赋予的,不同的工艺,工艺水平的高低制出的茶,品质特征也各异;第三次生命则是在泡茶人手上,不同的冲泡环境、不同的冲泡手法,给与茶叶不同的变化和魅力。

影响鲜叶品质的要素主要是茶树品种,不同的茶树品种适制性不同,内含物质含量有差异,具有不同的品质特征,例如香高的适制乌龙、高氨的适制绿茶、质厚的适制黑茶、毫显的适制白茶等等。此外,茶树生长的地理环境,茶园生态管理方式,采摘时节等等,均影响青叶品质,对于茶叶来说头春原料内质最为厚重,实为存茶首选

高品质原料是基础,到位的工艺对于一款白茶同样不可或缺,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我们用数字给原料和工艺打分,在原产地的原料分值可从60分到95分;而工艺分根据制茶师傅水平的差异可从30分到90分,有些不合规范的操作甚至分值会更低。

如果说原料决定了一款白茶的耐泡度、香气高扬度与纯净度。那么工艺更多的是影响一款白茶滋味的饱满度、汤感的厚薄、香气的类型、甜度的高低与转化的可靠性。根据鲜叶状态、场地条件、天气状况等因素科学合理的调整操作工序,才能做出高品质的好白茶,而非简单的萎凋与干燥,一份好白茶少不了时间、耐心与长期经验的积累。

严格来说,冲泡环节并不影响茶叶品质,但冲泡又实实在在的影响茶叶呈现的香气与口感。正如我们常说的:茶叶好不好是客观的,茶叶好不好喝是主观的。

泡茶不仅要考虑喝茶人的喜好,还要关注茶叶的特性,不同的茶类有用适合的冲泡手法才能呈现这款茶的最佳风味。对于喜欢滋味浓重的朋友,我们日常冲泡的时候可以适当延长坐杯时间,或者增加投茶量等,根据口味调整。

舒适的品茶环境,匹配的茶具茶器,一泡好茶,三五闲友,最是一段曼妙的美好茶时光。做到知人、知茶,方不负这一杯茶的美好

一款好茶是各要素的综合呈现。无论哪个点不同,便不再是同一款茶,每一款好茶,都有自己独特的品质特征,需要我们细细品读。

忙碌的生活,让我们慢下来、静下来,在一杯好茶里,感受光影的变幻,岁月的流动。

制好茶不仅仅是技术,更是技艺;不是简单的对工序和参数的把握,更是制茶人对茶的理解,对自然的敬畏,深藏于心,化身于茶。

寻茶的朋友,让我们多一些包容,终将遇见更多的美好。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