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晚会刚刚曝光:严重超标!工人坦言:我自己从来不吃

柠檬酸话社会 2025-03-17 15:12:51

3·15晚会曝光“保水虾仁”:1斤虾仁7两冰,过量磷酸盐危害健康

近日,3·15晚会曝光了部分水产加工企业违规添加保水剂(磷酸盐)的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些企业在虾仁加工过程中,通过超量添加保水剂来增重、提升卖相,甚至隐瞒成分信息,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

广告宣传与实际不符

在多家电商平台上,许多消费者被“新鲜、饱满、有嚼劲”的虾仁广告吸引。广告中频繁出现“零添加”“零保水剂”的字样,宣称产品健康安全。然而,实际情况却与宣传大相径庭。

保水剂,即食品水分保持剂,常用复合磷酸盐作为主要成分。这种化学制剂能够保持虾仁的水分、提升口感和延长保质期,业内称之为“保水”或“泡药”。然而,部分企业却利用保水剂进行违规操作,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

违规操作:增重牟利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企业在虾仁加工过程中,超量添加保水剂以增加产品重量。例如,中青海洋水产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透露,100斤虾仁经过“保水”处理后,重量可增加至124斤。这种增重手段不仅让企业获得了额外利润,还通过“包冰”环节进一步增加虾仁重量。

国家规定冷冻虾仁中磷酸盐的最大使用量为每1000克5克(千分之五),但部分企业的添加量高达千分之三十,严重超标。例如,良基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冻虾仁磷酸盐总量每公斤12.5克,超标145%;宝辉水产有限公司的冻虾仁磷酸盐总量每公斤7.57克,超标51.4%。

生产环境恶劣,隐瞒成分信息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部分企业的生产环境令人担忧。例如,连云港鲜知肴食品公司的生产车间狭小脏乱,工人没有任何卫生防护措施,直接将冻虾仁装袋称重、封口后发货。

更令人震惊的是,尽管虾仁中添加了保水剂,但许多企业在产品包装上并未标注相关信息,仅标明“虾仁和水”。渔趣多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甚至解释称,虾仁作为生鲜和食用农产品,标签无需太过详细。这种隐瞒行为严重误导了消费者。

健康风险:过量磷酸盐的危害

长期过量摄入磷酸盐可能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包括:

- 消化系统问题:过量磷酸盐可能引发消化不良、腹泻等问题。

- 钙磷比失衡:磷酸盐过量摄入会导致人体钙磷比例失衡,进而引发缺钙、骨质疏松等问题。

- 心血管疾病风险:长期摄入过量磷酸盐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企业态度:工人坦言“自己从来不吃”

在调查过程中,多家企业的工人坦言,他们自己从不食用这些“保水虾仁”。这种态度不仅暴露了企业对产品质量的漠视,也反映了其对消费者健康的无视。

检测结果:严重超标

3·15晚会记者将部分样品送往权威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结果显示:

- 宝辉水产有限公司生产的冻虾仁磷酸盐总量每公斤7.57克,超标51.4%;

- 良基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冻虾仁磷酸盐总量每公斤12.5克,超标145%。

此次3·15晚会曝光的“保水虾仁”事件,揭示了部分水产加工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忽视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的问题。企业通过违规添加保水剂、隐瞒成分信息等手段牟取暴利,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对此,监管部门应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此类违法行为,同时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选择信誉良好的品牌和产品,共同维护食品安全与健康。

0 阅读:89

柠檬酸话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