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幅员广阔,民族众多,民风民俗丰富多彩。
人们从自然现象和社会实践中,逐渐认识了一些事项的征兆,并形成一套趋吉祥、祛邪恶的行为习惯。
佩戴长命锁便是这种行为习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历史渊源·】——
长命锁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物,又名“百家锁”、“百家保锁”,是民间用来祝福婴儿健康长寿、压惊辟邪、驱灾祛病的一种吉祥物,在全国各地都很流行。
长命锁的前身为长命缕,由汉代朱索演变而来。《后汉书·礼仪志》记载:“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难止恶气。”
由此可知,朱索本为汉代端午节门户饰物。五色丝的颜色为青、红、白、黑、黄,按阴阳五行的理论,分别象征东、南、西、北和中央。
古人认为五方具有神奇的力量,可以辟邪除灾。五色丝虽为小物件,却象征着五方神力,能够驱除邪魔。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由于战争频繁,加之瘟疫、灾荒不断,广大人民渴望平安,所以每逢五月初五端午节,人们用五色丝编成绳索,系于妇女和儿童手臂,以祈求驱邪辟灾、祛病延年、健康长寿。
应劭《风俗演义·佚文》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曰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五日,以五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
唐朝段成式《酉阳杂俎》说:“北朝妇人,……是日,又进长命缕、宛转绳,皆结为人像带火。”宋朝高承《事物纪原》引晋代周处《风土记》曰:“荆楚人端午日以五彩系臂,辟兵鬼气,一名长命缕,今百索也。”
从以上记载可知,在南北朝以前,端午节系长命缕习俗已经在荆楚等地沿袭。
到了唐代,这一习俗已经在全国各地盛行,唐代张说《端午三殿侍宴应制探得鱼字》诗记载:“愿赍长命缕,来续大恩余”。宋朝,宫廷有端午节赐百官长命缕习俗,如《宋史·礼志》记载:“……以一彩丝续命缕分赐百官。”
自明代以后,长命缕已经成为专门的儿童颈饰,并不仅仅局限于端午节佩戴,各地方志对此俗多有记载。
到了宋代,长命缕已经演变成长命锁。锁,大概出现于战国时期,最初的形式为以铁环相勾连而成的链子,唐代以后被用于日常生活的装饰。
自唐代在全国流行的长命缕也是一种索状的饰物,亦被称为长命索。
锁,古时有铁链之意;而索,据《小雅》、《说文》的解释,也有铁链之意。而且,“锁”与“索”同韵同声,两者很自然地联系于一起。
鉴于“锁”与“索”古义、古音的相同之处以及所赋予的特殊寓意,“长命索”演变成“长命锁”,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南宋苏汉臣《长春百子图》就绘有孩童佩戴长命锁的形象,而且是典型的项圈锁,该画面同时还绘有一个佩戴长命缕的孩童。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宋代苏焯《端阳戏婴图》也绘有同样事项。由此可见,长命缕和长命锁在宋代是同时存在的。
明清以后,长命锁作为儿童专有佩饰在全国各地极为流行,明清小说、绘画、年画、工艺品中都有相关描绘。
清代乾隆年间诞生的经典之作《红楼梦》中就有关于长命锁的记载。
《红楼梦》第八回描写贾宝玉“项上挂着长命锁、记名符,另有一块落草时衔下来的宝玉”,这块通灵宝玉的作用和长命锁、记名符相似,上面刻的字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而薛宝钗“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将出来,宝玉忙托了锁看时,果然一面有四个篆字,两面八字,共成两句吉谶”,这八个字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民俗内涵·】——
过去,由于人类抵御外界灾难的能力有限,医疗条件差,许多婴儿因四六风、脐带风和其他疾病而夭折。因此,民间传说中有阎王爷收小孩的说法。
大人们恐怕婴儿夭折,便给孩子佩戴长命锁,认为这样就可以锁住孩子,不让邪气上身,不被病魔缠绕,不给阎王爷收走,祈求孩子健康成长、长命百岁。
《浦江风俗志》中有相关的记载:“会走的小孩,项上挂着银牌银锁,或戴手镯脚锁,取牢锁不放之意,会长命,不夭折。”
民间佩戴长命锁的习俗与我国自古以来形成的庆生子习俗密不可分。庆生子习俗是婴儿出生后举行的洗三朝、满月酒、过百日、周岁礼等一系列庆祝活动。
各地庆生子习俗不尽相同,但送婴儿长命锁却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天津人很注重过百日,以祝小儿长命百岁。此日,亲友要送百岁礼,其中必有“百岁锁”、“长命百岁”钱。
豫南地区孩子满十二天要宴请宾客,亲朋好友都来庆贺,外婆家送来的礼物中就包括长命锁。
江淮长命锁一为婴儿的爷爷、奶奶或父母所打制,它一般是“洗三朝”时送给婴儿的;一为外婆赠送,送的时间有在百日送的,有在满月时送的,也有在周岁时送的。
通常婴儿从出生不久起,就挂上了这种饰物,有的戴到12岁,有的一直挂到成年,因各地风俗而异。
长命锁中最珍贵的是“百家锁”,自古以来在全国各地都很流行,各地佩戴百家锁的习俗也大同小异。
民间认为小孩戴这种锁,便可以借百家的福,辟凶趋吉,平安长大,与小孩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的意义相同,反映了中国人特有的社会、民族心理。
凑制百家锁的风俗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向亲友凑钱购制
《中华全国风俗志》记载:“(浙江)至小孩体弱多病,有用红封线袋,向熟识别姓人派取钱文,苟满百家,即将所得之钱,购制项锁一环,围于颈际。俗意使带之关煞开通,身无疾病也。”
同书又记载到:“赣省(江西)风俗,每遇小孩初生,为父母者必有种种之迷信手续,如凑百家锁一事,尤为全赣之通行品。其法以白米七粒,红茶七叶,以红纸裹之,总计两三百包,散给亲友。收回时须各备钱数百文或数十文不等,将集成之钱,购一银锁,系于小孩颈上,即谓之百家锁,谓佩之可以保延寿命云云……有一种凑百家锁最简便之法,其法维何?即任唤一乞丐,以一百余文,或两三百文,易其小钱百文,盖其系从百家讨得者。然后以之凑购银锁,或镀金锁,或纯金锁,佩于小孩腹前也。”
另外,在黄河、长江中下游一带,新生婴儿人家,遇婴儿体弱多病,便采取给病孩“认干爷”或“认干娘”的办法来消灾。
诸干爷或干娘要醵钱为孩子打制银锁、项链圈一个,戴在婴儿颈上,民间称之为“关锁”。孩子长到12岁时,诸干爷或干娘要为之取下颈上的锁和项圈,民间称之为“开关”。
俗传这样一关一开,即可解除婴儿命运中的难关,使其通身无病,健康长寿。此俗在安徽尤为盛行。
2.向各铺户乞讨凑钱购制
北平(今北京市)称这一行为是“化百家锁”。其方法与僧道化缘一样,即由孩子的家人沿大街小巷到各铺户乞讨,每家只要给一文钱,待凑起百文钱后,就打制一把锁给孩子戴上。
这样孩子就沾了百家的福气,可以长命百岁,健康长大。
3.认僧道为师由其出钱购制旧时,天津市区及近郊村镇,一些缺少子嗣人家,若生下一男孩,爱如珍宝,但又担心孩子多病或夭折,往往趁附近庙会期间,领小儿前去认僧道为师傅,师傅给小儿戴一挂丝辫缀罗汉钱的锁,从此,小儿寄名僧道。
传说,寄名戴锁可消灾、长命。虔诚者还要给小儿穿有黑大领的僧道短袄。儿家每年要给师傅送香资若干,僧道也往往来家送些供资给孩子,借此募化布施。
锁的丝线旧了或断了,要到庙中更换新线,也要付一些香资。
小儿长到13岁,即本命年的生日时,由家长带至庙中,在神佛前焚香上供叩拜。叩谢师傅后转身便向山门外奔跑,中途迈过一条事先搁置的木凳。
跑时不能回头观望,直到庙门外方可停步。迈木凳比拟跳过庙墙,意为从此小儿还俗。事后,家人要给僧道一笔丰厚的布施作答。
此俗,民间谓之“跳墙”。20世纪50年代末,此俗消失。
——【·材质造型·】——
长命锁由金、银、铜、铁、木、石、玉、骨、牙、角等不同材质制成。旧时富贵人家多用金、玉、牙,一般人家用银、铜、石、木等制作。
其中,银质的长命锁最为普遍,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点:首先,白银具有可塑性,比石、玉、铜等容易打造;其次,在古代被称为“唯金三品”的金、银、铜中,白银居中,即没有黄金昂贵,又比铜料高档;第三,白银本身的化学成分独具消毒、杀菌作用。
因此,白银成为制作长命锁最佳材料,故在明清及民国期间中国银器发展基础上,银质长命锁兴起热潮,在全国各地极为流行。
长命锁有大、小、方、圆、扁、长、单层、双层等多种形体,造型通常为如意形、元宝形、锁形,也有动物、人物、花卉等其他造型。
长命锁多与项链或项圈连体或配套使用,也有用丝绳系挂的。长命锁以象征意义为主,大多数的锁是不可以使用钥匙开启的,但也有例外,一些锁是可以使用钥匙打开。
——【·装饰题材·】——
长命锁是我国传统吉祥物,从造型到装饰都富于巧思,体现了人类向往和追求吉庆祥瑞的观念,但给人感受最多的却是一种超越“长命百岁”具体形式的生命情怀。
从更深的意义上讲,这是人们对生命延续的一种渴望,对造福子孙的一种祈祷,其装饰题材以民间吉语、花鸟虫兽、神话人物故事等传统吉祥图案为主。
1.以民间吉语为装饰题材
长命锁常以民间吉语为主体装饰题材,讲究文字的装饰性,注意文字的图案化,故有篆书、行书、楷书、隶书等多种字体,其中以行书最多,有的文字还加以变形,讲究装饰性。
常见的装饰吉语有“长命富贵”、“长命百岁”、“福禄寿”、“福寿双全”、“文王百子”、“天仙送子”、“麒麟送子”、“吉祥如意”、“三多九如”、“三元及第”、“状元及第”等。
有些锁在文字的四周还配有装饰性的吉祥图案,既增添了长命锁的观赏性,又增加了长命锁的民俗内涵。
长命锁的装饰主题并不局限于吉祥文字和吉祥图案,一些重大的社会事件或历史事件也会成为长命锁的装饰主题,如一些长命锁上刻有“自力更生”、“抗战到底”、“保家卫国”、“世界和平”等装饰文字,这为长命锁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赋予其深刻的历史内涵。
2.以花鸟虫兽等吉祥图案为装饰题材
民间广为流传的吉祥图案通常应用花卉、飞禽、走兽等形象,用借喻、比拟、象征、谐音等表现手法,创造出图案与吉祥语的完美结合,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蝙蝠、蝴蝶、鱼、鹿、仙鹤、喜鹊等动物以及龙、凤、麒麟等神兽常被用作长命锁的装饰题材。
牡丹、梅花、荷花、菊花、松柏等花卉植物也是长命锁常用的装饰图案。另外,太极八卦图、祥云、花草纹等也常用来装饰长命锁。
3.以神话人物故事等吉祥图案为装饰题材
麒麟送子、刘海戏金蟾、八仙人物、福禄寿三星、桃园三结义等传统的神话人物故事也是长命锁常用的装饰题材。
麒麟送子图案是最典型的题材。图案主体为童子抱笙,手持莲花或如意。麒麟为传说中的神兽,与龙、凤、龟称为“四灵”,象征祥瑞。
据《圣迹图》载:“孔子生,见麟吐玉书”。故“麒麟送子”,意指圣明之世,麒麟送来的童子,长大后乃经世良材、辅国贤臣也。
因此,“麒麟送子”多用于祈求、祝颂早生贵子、子孙贤德等。
——【·制作工艺·】——
民间保存下来的长命锁以银锁为多,因此,在此简单介绍一下银质长命锁的制作工艺。银锁通常由金银楼或银作坊用银片打制而成,一概采用手工制造方法。
因纯银质地太软,难以立身,做成的器皿容易走形,因此,银匠在制作银锁的时候,先将纯银熔化,然后配入不同成分的其他金属,使其变成不同成分含量的合成银,所以我们现在看到传世的银制长命锁中有的发青、有的发黄、有的发灰、有的发红等,是因其银质成分中其他金属的不同含量所致。
简单的银锁一般采用素坯工艺制作,首先将银熔化后浇在模子中成型,然后根据订制者的要求进行设计构思,在锁面上复制出图纹虚线,再用锥、锤、凿等工具在素坯上錾刻花纹和形状。
錾刻是其常用的制作方法,以此雕绘各种图案。清末以后,一些考究的长命锁常采用点蓝工艺,在制作过程中,胎体上需经几次涂饰釉料,几次烧结,烧结以后釉面平滑细腻、光亮如镜,与主体银色形成对比,从而富有较强的层次感。
有时,银质长命锁也采用镀金工艺,为银锁增辉添色。民间认为,金银之气有驱邪作用,银镀金后,金银皆有气,且较经济。
因此,镀金工艺常受到人们的欢迎。另外,也有铜镀银材质的长命锁。浮雕也是银质长命锁造型装饰的一种常用手法,浮雕能使画面较为突出,立体感增强。
另外,线刻也是其基本手法之一,一般制作比较简单的长命锁常用这种装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