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造纸术的蔡伦,竟然是一名大太监?最终为什么自杀身亡?

井普椿的独白 2024-12-18 12:40:34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而他的创造者蔡伦,竟是一名宦官。

从普通匠人家庭出身,到成为朝廷重臣,再到最终悲剧性的结局,蔡伦的一生既彰显了个人才华,也折射出东汉王朝复杂的政治生态。

他如何成为大太监,又为何最终选择自杀身亡?

宦官蔡伦的家世

蔡伦的生卒年月典籍中并未提及,其他史料也无从考证。

从《蔡伦传》中所说的“及太后崩,安帝始亲万机,敕使自致廷尉。伦耻受辱,乃沐浴整衣冠,饮药而死”这段话可以推算出,蔡伦殁于汉安帝建光元年,即公元 121 年。

蔡伦自小受家庭环境影响,对工匠制作和农业生产颇有兴致,史书中盛赞他喜好冶炼、铸造,熟稔种麻、养蚕。

蔡伦生活的时代,金属矿藏的开挖原本是不受官方限制的,然而公元39 年,曾经任职桂阳太守的卫飒因为当地百姓大肆挖掘铁矿而上书朝廷,并说服当政者在桂阳、耒阳等地设置专门管理金属矿藏开发的铁官。

如此一来,向来可以自由炼铁或铸造的匠人被迫遵从官府禁令。同时,为防止有损利益者聚众乱事,官方将大批本地铁匠吸纳为专为国家打制铁器的工人,蔡伦的祖上也在其列。

公元 49 年,东汉南阳人茨充接任桂阳太守一职。上任伊始,茨充不拘一格,积极招揽地方上的能工巧匠,蔡伦的父辈因为手艺精湛而得到茨充的关照,并与官方建立了联系,这为蔡伦日后走上仕途之路奠定了基础。

蔡伦发迹之路

蔡伦因何成为宦官的,史书中并未作出详备记述,目前史学界普遍认为,蔡伦入宫得益于京城下派桂阳郡专管调运铸铁一事的官员举荐。但是无论出于何种因由,蔡伦入宫从宦,无疑是他脱离匠人阶层实现人生理想的重要转折点。

需要说明的是,宦官因为身体上存有缺陷,向来不受社会待见。但是,对于读书不多能力又不差的普通人来说,这是入朝为官的有效之法。

蔡伦少时曾经在大凑山麓一处被称作石林的乡学启蒙读书,研习过《周礼》和《论语》。《蔡伦传》中记载:伦有才学,尽心敦慎。可见,年少时的蔡伦有过接受正统教育的学习经历。由此更加可以推测,蔡伦从事宦官职业有着明显的主观意愿。

蔡伦入宫的时间在汉明帝永平十八年(公元 75 年),最初只是宫内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汉章帝建初时期,蔡伦开始在皇宫旁舍嫔妃所居的掖庭当差,很快便任职小黄门,不久又升任黄门侍郎 (明清时黄门侍郎为从二品),负责传达皇帝诏令。

按时间推算,从公元 75 年到和帝即位(公元 79 年),短短四年时间里,蔡伦便从一个无名小卒跃迁为参与朝廷政事的皇帝近臣,足以看出蔡伦有非凡之才。

为官任上,蔡伦做事敦厚谨慎,尽心尽责,并且敢于直言,多次陈述重要事体的利弊得失,逐渐赢得了皇室贵胄的普遍认同。任职中常侍不久,蔡伦加位尚方令,并且遵照皇帝旨意,全权掌管宫廷器物和御用兵器的制造。

汉安帝元初元年(公元 114 年),蔡伦已过天命之年,当朝太后邓绥以蔡伦久在宿卫、劳苦功高,封其为龙亭侯,邑三百户。后又擢升为长乐太仆,秩二千石。

然而,身居要职的蔡伦并未得以善终。汉和帝刘肇在位时,由于势单力薄,皇权很快落入窦皇后之手。

心机深重的窦皇后由于久不怀孕担心自己地位不稳,于是暗中指使蔡伦,以子虚乌有的罪名诬陷刘祜的祖母宋贵人,说其施行巫蛊之术,致使宋贵人含冤而死。

继而废黜太子刘庆,蔡伦协助窦皇后抢占梁贵人的儿子刘肇,并立为太子。公元 97 年窦皇后去世,刘祜执掌朝政。

公元 121 年,邓太后卒,蔡伦依附的势力不复存在,刘祜便将窦皇后勾结蔡伦构陷自己祖母宋贵人、剥夺刘庆皇位继承权的积案置于公堂之上,责令蔡伦投案自首。

蔡伦作为宋贵人冤案的实施者深感耻辱,最终选择服毒自杀。兹后,龙亭侯的名号也被废除。

千年汉秀“蔡侯纸”

中国古代造纸术的演变历程大致分为三个发展时序:一是公元前 49 年左右形成的西汉古纸。1933 年出土于新疆罗布泊烽燧遗址的汉代麻纸被考古学家视为佐证依据。

二是公元 105 年前后蔡伦改良发明的蔡侯纸。自此,中国的规模化造纸初见形制,纸张的使用频率空前提高,以纸做媒书写骈文汉赋成为文人士大夫建构自我思想旨趣的普遍共识。

三是唐宋以来以文化传播为叙事范式出现的产业化造纸。此时印刷与造纸迭代发展,在文化交流和商贸交融中形成了同频共振的连锁效应。

蔡伦改良造纸术以前,纸张的生产效率极低,且价比金贵,使用范围仅限于上流贵族阶层。其时的文字书写普遍依附于竹简,但竹简沉重且不易携带,不利于文化传播和读书人使用。

蔡伦以此为契机,凭借自身积累的专业知识,选用树皮、废旧麻布、渔网作为原材料,通过改进工艺流程,生产出的纸光洁度高、平滑性好,极大地提高了文字书写效率和便捷度。

元兴元年(公元 105 年),蔡伦造纸一事被官方大加赞赏。汉和帝刘肇高度评价蔡伦造纸的成就,此后各地纷纷推广,天下咸称蔡侯纸。

干政之论与离场悲剧

蔡伦 14 岁入宫,历经明帝、章帝、和帝、殇帝、安帝五朝,到花甲之年猝然离世,可谓是汉末社会动乱的亲历者和权贵相争的见证人。

尽管蔡伦以纸立传,声名远播,但其离场的方式并不光鲜。又因为蔡伦是封建社会宦官干政的始作俑者,且后世历代多有效法,对政体稳定和社会安宁造成过诸多负面影响。因此,宦官蔡伦的“两面性”形象在史学界有过诸多的争讼和微词。

从技术变革的视角看,蔡伦以一己之力开创“蔡侯纸”,具有破立并举的自我觉悟,这种功在当代、利于千秋的奉献意识和敢为人先的实践精神,使中国的造纸技术立于世界民族先进之林,是对文化传承与文明交融的巨大贡献,亦符合中国古人“志于道、游于艺”的思想情态。

纵观中国封建专权历史,无论千年蔡侯纸的发明者蔡伦,还是七下西洋的航海家郑和,作为宦官群像中的优秀代表能够载入史册并被后世纪念,更多的是文化属性产生的价值张力,而非权力资本形成的政治关系。

与此同时,蔡伦靠自身能力步入仕途,不能简单地概述为宦官干政。宦官从政本身并不违背组织发展原则,甚至在某些领域可以提出符合国家利益的建设性或指导性意见。

但是政治走向的不可预测和选边站队的主观性使得蔡伦由庙堂达官沦为阶下之囚,在封建社会并不少见,这也是“胜者为王败者寇”这一历史规律持久演变的逻辑要义。

蔡伦的结局是悲情的,面对政党之争,他无法左右逢源,面对“皇帝轮流做”的社会现实,他没有选择的余地。

但蔡伦是伟大的,他将“蔡侯纸”呈现在世人面前,让笔与墨互相交织,让汉字流向江南诗客与北方读书人的灯影里。纸的木香因此有了光,也有了熠熠生辉的锋芒。

0 阅读:0

井普椿的独白

简介:智愚各有营,君子独脩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