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698:历史总是重复,你想参考哪个剧本?

花言大帅 2024-09-25 19:11:30

学习内容:卷第一百七十,陈纪四(公元567年—571年,共5年)

【原文】

临海王

光大元年(丁亥,公元567年)

春正月癸酉朔,日有食之。

尚书左仆射袁枢卒。

乙亥,大赦,改元。

辛卯,帝祀南郊。

壬辰,齐上皇还邺。

己亥,周主耕藉田。

二月壬寅朔,齐主加元服,大赦。

初,高祖为梁相,用刘师知为中书舍人。师知涉学工文,练习仪体,历世祖朝,虽位宦不迁,而委任甚重,与扬州刺史安成王顼、尚书仆射到仲举同受遗诏辅政。师知、仲举恒居禁中,参决众事。顼与左右三百人入居尚书省。

师知见顼地望权势为朝野所属,心忌之,与尚书左丞王暹等谋出顼于外。众犹豫,未敢先发。

东宫通事舍人殷不佞,素以名节自任,又受委东宫,乃驰诣相府,矫敕谓顼曰:“今四方无事,王可还东府经理州务。”

顼将出,中记室毛喜驰入见顼曰:“陈有天下日浅,国祸继臻,中外危惧。太后深惟至计,令王入省共康庶绩。今日之言,必非太后之意。宗壮之重,愿王三思,须更闻奏,无使奸人得肆其谋。今出外即受制于人,譬如曹爽,愿作富家翁,其可得邪!”

顼遣喜与领军将军吴明徹筹之,明徹曰:“嗣君谅暗,万机多阙。殿下亲实周、邵,当辅安社稷,愿留中勿疑。”

顼乃称疾,召刘师知,留之与语,使毛喜先入言于太后。

太后曰:“今伯宗幼弱,政事并委二郎。此非我意。”

喜又言于帝。帝曰:“此自师知等所为,朕不知也。”

喜出,以报顼。顼因囚师知,自入见太后及帝,极陈师知之罪,仍自草敕请画,以师知付廷尉。其夜,于狱中赐死。

以到仲举为金紫光禄大夫。王暹、殷不佞并付治。

不佞,不害之弟也,少有孝行,顼雅重之,故独得不死,免官而已。王暹伏诛。自是国政尽归于顼。

右卫将军会稽韩子高镇领军府,在建康诸将中士马最盛,与仲举通谋。事未发。毛喜请简士马配子高,并赐铁、炭,使修器甲。

顼惊曰:“子高谋反,方欲收执,何为更如是邪?”

喜曰:“山陵始毕,边寇尚多,而子高受委前朝,名为杖顺。若收之,恐不即授首,或能为人患。宜推心安诱,使不自疑,伺间图之,一壮士之力耳。”顼深然之。

仲举既废归私第,心不自安。子郁,尚世祖妹信义长公主,除南康内史,未之官。子高亦自危,求出为衡、广诸镇;

郁每乘小舆,蒙妇人衣,与子高谋。会前上虞令陆昉及子高军主告其谋反。顼在尚书省,因召文武在位议立皇太子。平旦,仲举、子高入省,皆执之,并郁送廷尉,下诏,于狱赐死,余党一无所问。

王夫之先生点评:

观于陈氏之代,抑不知当世之无才何以至此极也!侯安都、周文育、程灵洗战而获,获而囚,囚而系以长锁,鼠窃而逃,仍为大将而不惭,其武人可知矣。刘师知、到仲举奉诏辅政,忌安成王之逼上,乃使殷不佞孤衔口敕入相府,麾王使退,内不令太后幼主知,外不与群臣谋,而不虑其拒命,五尺之童所不为者,身为托孤大臣,谋君国之安危而漫同儿戏,其为执政者,又可知矣。夫当世岂遂无才,而至此极者,何也?

【原文华译】

临海王

光大元年(公元567年)

1 春,正月一日,日食。

2 陈国尚书左仆射袁枢去世。

3 正月三日,陈国大赦,改年号为光大。

4 正月十九日,陈国皇帝陈伯宗在南郊祭天。

5 正月二十日,北齐太上皇高湛回到邺城。

6 正月二十七日,北周主宇文邕亲耕天子籍田。

7 二月一日,北齐主高纬举行成年加冠礼,大赦。

8 当初,陈国高祖陈霸先为南梁丞相时,用刘师知为中书舍人。刘师知博览群书,工于文章,对礼仪制度熟悉练达,到了世祖陈蒨在位时期,虽然他官位没有升迁,却委任甚重,与扬州刺史、安成王陈顼,尚书仆射到仲举同受遗诏辅政。刘师知、到仲举常居于宫禁中,参决众事,陈顼与左右三百人则入居尚书省。

刘师知见陈顼地位、声望、权势都为朝野人士所归心,心中猜忌他,与尚书左丞王暹等密谋将陈顼排挤出朝廷,外放去做地方官。众人犹豫,没敢先发动。

东宫通事舍人殷不佞,一向以名节自任,且在东宫时就为皇帝所信任,于是飞驰到相府,矫诏对陈顼说:“如今四方无事,大王可回东府处理州务。”

陈顼准备出宫,中记室毛喜飞驰入见陈顼说:“陈国管天下时间还不长,国祸不断,中外危惧。太后深谋远虑,让大王入居尚书省,共掌国政。今日之言,必定不是太后之意。宗社之重,愿大王三思,须奏闻太后确认,不要让奸人得以肆行其阴谋。如今出外即受制于人,就像曹爽,就算愿做一个富家翁,又怎么能做到!”

陈顼派毛喜与领军将军吴明彻筹划,吴明彻说:“嗣君正在守丧期间,对国事多有疏略。殿下实际上承担着周公、召公的职责,当辅佐安定社稷,请一定留在宫中,不要犹疑。”

陈顼于是称病,召刘师知,留他谈话,拖住他,然后派毛喜先入宫向太后汇报。

太后说:“如今伯宗幼弱,政事都委托给二郎(陈顼)。这不是我的意思。”

毛喜又汇报给皇帝陈伯宗。皇帝说:“这是刘师知等所为,朕不知情。”

毛喜出来,报告陈顼。陈顼囚禁刘师知,自己入见太后及皇帝,极力陈说刘师知之罪,并草拟诏书,请皇帝批准,将刘师知交付廷尉。当夜,就在狱中将刘师知赐死,又贬到仲举为金紫光禄大夫。王暹、殷不佞都交付有司治罪。

殷不佞,是殷不害的弟弟,少年时就有孝行,陈顼尊重他,所以只有他得以不死,免官而已。王暹伏诛。从此国政大权尽归于陈顼。

右卫将军、会稽人韩子高坐镇领军府,在建康诸将中兵马最盛,与到仲举通谋,还没有发动。毛喜简选人马,配给韩子高,并赐给铁、炭,让他修炼器甲。

陈顼吃惊说:“韩子高谋反,应该逮捕他,为何反而如此呢?”

毛喜说:“先帝刚刚下葬,边寇尚多,而韩子高受委于前朝,表面上名正言顺。如果贸然逮捕他,恐怕他反抗,反而造成祸患。应该推心置腹,引诱安抚他,让他不起疑心,以为自己还没有暴露,然后再找机会对付他,只需要一个壮士之力而已。”陈顼深以为然。

到仲举既被罢黜回归私第,心中不能自安。他的儿子到郁,娶了世祖陈蒨的妹妹信义长公主,被任命为南康内史,还未上任就职。韩子高也觉得自己危急,请求外放为衡州或广州镇将。

到郁经常乘着小轿,穿着妇人衣裳,与韩子高密谋。正巧前上虞县令陆昉及韩子高手下军主控告他们谋反。陈顼在尚书省,召文武在位入宫,声称要商议立皇太子。第二天早上,到仲举、韩子高进入尚书省,即刻被逮捕,连同到郁,一起押送廷尉,皇帝下诏,就在狱中赐死,余党一概不问。

【学以致用】

01,历史总是重复,你想参考哪个剧本?

老板为什么要走出来学习? 因为你遇到的困难,别人早已走过多种剧本,你只要选择最合适的

我们为什么要看历史? 本质也是一样, 历史当中有很多案例剧本,里面的斗争结构,模式,结局,都有大差不差的固定路线,你想拿哪个剧本?

“今出外即受制于人,譬如曹爽,愿作富家翁,其可得邪!”

走曹爽的剧本路线,还是走高演的剧本路线?

02,无组织无纪律是团队事业干不成的关键指标之一

如果站在陈伯宗的角度来看,他会不会骂一句:你们这群自以为聪明的傻子?

被他们来这么一出,陈伯宗还没有开始博弈,就已经被动的丧失了生路。

按照兵法当中五事七计的分析框架,就算他们要干掉陈顼,那么也得先对比分析一下,然后找到老大陈伯宗商量,看看老大的意愿度如何?看看哪个层面破局更稳妥?

师知见顼地望权势为朝野所属,心忌之

既然朝野归心于陈顼,而陈伯宗才开始接班,那么是不是应该为陈伯宗去布局功德造化,比如颁布好的机制政策,让百姓,让各大利益阶层开始归心于陈伯宗?

只要陈伯宗能保持谦虚,不刺激陈顼,站在道德至高点上,在“正”道上与陈顼拉锯,那么有没有机会赢呢?...

所以,这说明什么呢?

1,刘师知走的是杨愔的剧本,看似在为陈伯宗收权,其实只是为了自己掌权。如果他们能站在更高的立场上看问题,真的分析好陈伯宗所处的立场环境与矛盾,应该不至于那么做。

2,人性人心的发展,会裹挟着人往前走

陈顼想要走这一步吗? 一开始或许并不这样想

陈伯宗想要排挤陈顼吗?以皇太后的见识,加上他的柔弱,也该也不至于

但是他们都被裹挟着往前迈了一步

这一步迈出,又回到历史常见轨道上,陈顼篡位,再杀陈伯宗。

如果你是老板,团队成员中有人像刘师知、殷不佞这样的行为,体会下,你会是怎样的感受?

从人性角度看,这不是连个人的行为,而是两类人的行为,是人物原型,当你的企业大了,一定会有这类事情的存在。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因为他个人的猜忌,而乱搞一通,给组织带来极大的破坏。

03,思考王夫之先生的点评

一个国家的气运,在于人,在于人才。

一个家族的气运,在于人,在于人才。

一个企业的气运,在于人,在于人才。

也许是从东晋到陈国当下,一直偏居一隅太久了的缘故,南朝陈公司完全意识不到自己极度的缺乏人才。眼见,格局,智慧,发心都蒙蔽了还不自知,把星星当太阳。这就要了命了。

这对当下的企业也是个极其重要的启示。

有些老板一直停留在自己企业,自己当地吭哧吭哧的努力干,却没有想过要走出去学习,去借助别人的立场来回看自身,这就相当危险。

拔高一个角度看看,此时的南北朝,大势在淘汰陈国,淘汰北齐,甚至淘汰北周,有很多视角可切入,其中一个就是传承(接班人选择)的角度

传承问题,难道不事关企业的生死存亡吗?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