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天生爱父母,所有孩子如此,本能地爱父母。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因为各种原因亲子关系受损,没有那么爱父母了。当然这是暂时性的。现在让孩子再次爱上父母,对父母像最初的感情那样,不得不提认同感。建立认同体系,让孩子更爱父母。
同做一件事
同样的时间,同样的空间,做同样的事情,就是同频共振。起码在这个物理世界,行为是同频的,行为的同频引导着精神上的同频。也就是说和孩子共同做一件事,能够阻止感情消融。同做一件事情,让双方相互认同,因为人会说服自己:“我既然愿意和你做同一件事情,那么我一定是喜欢你的”。他会自己说服自己。
亲人之间的事情,不那么容易掰扯清楚,直接换一个赛道去解决这个问题。做同一件事情,增进感情,全方位地促进亲子关系。
一起读书,一起做饭,一起看体育比赛,一起看话剧,一起看电影,一起打游戏,所有这一切都是增进感情的事情,甚至一起吃吃喝喝也是不错的选择。
有的时候父母容易犯的错误是,一边和孩子干着一件事情,一边数落着孩子,要不就聊学习、教育孩子好好学习之类。
水平相当
孩子是走在时代前沿的,而父母不一定。如果父母的头脑还停留在过去,就会与孩子的水平不同步。一个现代的大脑跟一个古代的大脑是不能交流的,认知看待事物的方法也不同,这就不能相互认可。只有两个大脑水平相当,都保持在当前时代的水平,跟得上时代的节奏才叫平衡,也就同步了,也存在交流的可能性。相互认可的前提是大脑基本同步。
所以说咱们父母得接受新事物、新概念,用不同的方法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把思想中的旧观念删除掉。不破不立,不能够更新自己,就无法与下一代共同进步。
直接认同
用语言直接告诉孩子,你认可他做的某件事情。孩子会认为你认可某件事情,就是认可他这个人,也确实是如此。这些小事认可的多了,孩子就会爱上父母,因为人无法拒绝一个深深认可自己的人。
但是你不能明明心里不认可却语言上认可。这种表里不一的行为早晚会露馅。真诚的认可才是解决之道。而且孩子小小年纪是不会犯什么原则性的大错误的。他本身就会做一些值得让父母认可的事情。所以在那些值得认可的事情上去认可他,让他感受到父母是爱他、认可他的。他才有一种归属感,对父母的好感油然而生。
多方面的认同
不要只认可学习,做对题就认可,其他的事情无视,这万万不可。认可的是孩子这个人,而不是只学习方面的事情。学习只是孩子的一部分。
想让孩子深深的爱上父母,那么你就需要真心的接纳他然后真心的认可他。这个逻辑是通的。因为孩子自己是一个完美的系统。他只需要养料长大而已。所以他这种完美的存在值得父母认可。孩子玩游戏、唱歌、画画、运动都会展现出与众不同,这时候得到夸奖和认可是再好不过了。
结语
孩子本来天然的爱着父母,只是后来因为有些事情不那么爱了,伤到了亲子关系,现在让孩子再次爱上父母,更加爱父母,就做同一件事情,在做事的过程中相互认可,父母跟上时代的节奏,两颗大脑水平相当才能够平衡关系,平时可以用语言直接认同,多方面的认同孩子,孩子和父母共同向阳而生,获得积极快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