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一典】衡阳雁传书,几只到衡阳?

易说世博诗 2024-10-06 15:44:37
湖南衡阳市南,有个回雁峰。传说秋末冬初,大雁由北向南飞来,至此停留下来,不再南飞,遇春而回。尽管今天有人提出异议,但古人一直是按此传说写诗作赋的。 汉班固《两都赋》中写:“南翔衡阳。”首次提到“衡阳雁”。汉张衡在《鸿赋序》中说:“南寓衡阳,避祁寒也。”首次提到“雁不过衡阳”。到了唐代,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了“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后,人们就愈发认定“雁不过衡阳”了。高适在《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中云:“巫峡啼猨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范仲淹也在《渔家傲》中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至此,“衡阳归雁”、“衡阳雁去”成了著名之典,也常和上节讲的“鸿雁传书”连在一起用。 后因以“衡阳雁”、“雁到衡阳”、“几只到衡阳”、“衡阳雁传书”、“衡阳雁不到”、“雁不到衡阳”等,咏鸿雁,或咏衡阳,或喻思归、传书,或喻仕途险恶,多有不测,或借指得不到书信。 如: 衡阳雁:北周·庾信《和侃法师》:“近学衡阳雁,秋分俱渡河。”唐·李白《清平乐》:“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声万字情何限。” 雁到衡阳:唐·王昌龄《寄穆侍御出幽州》:“莫道蓟门书信少,雁飞犹得到衡阳。” 几只到衡阳:唐·陆龟蒙《雁》:“南北路何长,中间万弋张。不知烟雾里,几只到衡阳?” 衡阳雁传书:宋·秦观《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衡阳雁不到:宋·康与之《风流子·昔贺方回作此道都城旧游,仆谪居岭海》:“衡阳雁不到,路隔三湘。” 雁不到衡阳:明·黄氏《寄夫》:“雁飞曾不到衡阳,锦字何由寄永昌。”
0 阅读:1

易说世博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