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肾友常常询问:肾脏功能受损后,真的还能逆转吗?能否恢复如初?
过去,这个问题可能难以给出肯定的答案。肾功能一旦受损,往往被视为不可逆的过程。但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和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我们可以说,肾功能损伤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逆转的,肾衰竭的状况也可以得到改善。
当然,肾功能损伤的程度不同,其逆转的可能性也会有所差异。对于那些有望实现较好逆转的患者,他们通常满足以下三个关键条件:
一、肾脏组织细胞损伤程度较轻
肾脏病的进展,实质上就是肾脏细胞的“生死存亡”史。肾功能的下降,是肾细胞大量损伤的结果,而肾脏纤维化、硬化的主要成因,就是肾细胞因缺血缺氧而逐渐走向萎缩。
如果你的病情病理损伤相对较轻,肾脏血流状况良好,肾脏大小未发生明显改变,那么肾脏细胞的生存环境仍然较为优越,其可逆性也就相对较高。
此时,保护好剩余肾细胞的血氧供应,是稳定并改善受损肾细胞、恢复肾功能的关键。这需要我们及时预防一些急性诱发因素,如频繁感染、急性缺血、严重高血压、贫血、腹泻等,并采取中西医结合的保守治疗策略,疏通血液循环,活血化瘀,清除毒素,同时配合熏蒸、足浴等系统疗法,以更全面地发挥排毒作用,改善肾脏细胞缺血缺氧的状态,促进部分细胞的恢复,进而提升肾脏的滤过功能。
二、尿量长期保持稳定
在关注肾脏功能的指标时,人们往往聚焦于尿蛋白,而对尿量的关注却相对较少。但实际上,尿量同样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尿量是肾脏完成血液滤过任务后,多余水分及毒素代谢的产物。保持尿量的正常稳定,有助于体内毒素的持续排出,降低尿毒症的风险,同时减轻肾脏的代谢压力。
一般来说,每天的尿量在1500-2000毫升之间是正常的,这有助于维持肌酐、尿酸等指标的稳定。一旦尿量出现下降,低于1500毫升,就需要警惕肾脏的肾小球滤过率可能正在下降。
如果你的尿量一直维持在1500毫升以上,即使肌酐值较高,如达到400或500,这仍然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意味着你的肾脏还保留着一定的自主排毒能力,存在逆转的可能性。
三、肾衰竭并发症较少且不严重
肾功能逐渐衰竭后,会引起一系列全身性症状,如水肿、乏力、高血压、贫血、电解质紊乱(包括血钾高、钙磷代谢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这些症状可能会进一步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血钾过高可能危及神经系统和心脏。
然而,如果在肾衰竭后,你尚未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的干扰,那么你的健康状况仍然相对可控。此时,只需专注于解决单纯的肾功能损伤问题,用药相对简单,不会给肾脏带来过重的负担,从而为肾功能的逆转留出更多的恢复空间。
如果你现在的情况满足了以上三个方面的条件,即使肌酐值较高,肾功能仍然有逆转的机会。请务必抓住这些宝贵的时机,积极寻求治疗,切勿等到尿毒症阶段才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