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年李敏怀孕,独自来中南海探亲,毛主席怒道:孔令华太不像话了

思天阅览过去 2025-04-26 19:49:26

1972年的一天,怀有身孕的李敏独自来到中南海探亲。毛主席见到许久未见的女儿后也顿时红了眼眶,连忙招呼她坐下,询问她最近的生活状况。

虽然李敏嘴上说一切都好,但主席还是从她瘦弱的脸上看出了辛苦和疲惫。

想到这么重要的时期,女婿孔令华竟然不陪着女儿,还让她一个人奔波,毛主席不禁怒道:“真是太不像话了!”

那么孔令华究竟为何没有一同前往?毛主席又是如何处理的?

父女分别十几年

1936年,李敏在陕北保安的一个破旧的窑洞中出生了,她也是毛主席与贺子珍唯一幸存下来的孩子。

为了表达对她的喜爱,毛主席便给她取名为“娇娇”。在娇娇刚出生的几年里,主席因为公务繁忙,大多时间都是将她寄养在老乡家。

但只要一有空,主席便会抽时间去看望自己的女儿。虽然不能与女儿日日相处,但主席的父爱却并未减少半分。

后来贺子珍去往苏联疗养,李敏便独自留在了延安。直到四年后,为了缓解贺子珍的思念女儿的心情,毛主席只好忍痛将女儿送到了苏联,让母女俩团聚。

分别的十几年里,毛主席无时无刻在牵挂着女儿。而幼小的娇娇在成长过程中因为没有父亲的陪伴,也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

在国际儿童院里生活时,毛岸青曾过去看望妹妹。他指着墙上挂着的其中一幅伟人像告诉妹妹,这人就是他们的爸爸。

当时的她并不相信,只以为是哥哥在骗自己。

到了1947年,已经11岁的她跟随母亲回到了国内,在东北定居。

两年后,解放战争接近尾声,毛主席也终于再也按捺不住见女儿的心情,当即派人过去接她来北京与自己一起生活。

李敏半信半疑,她用俄文给主席写了一封信,询问他是否真的是自己的爸爸?

毛主席从信上感受到了女儿的小心翼翼,心疼不已,他立马回信说,你是我的亲生女儿,我很想念你,也很喜欢你,希望你赶紧回到爸爸身边来。

就这样,李敏怀着激动又喜悦的心情回到了毛主席身边。主席非常高兴,天天带着她去拜访自己的老战友。逢人就说,我家有个会说外国话的洋宝贝!

那段时间,毛主席亲自教她学中文字,说中国话,很快李敏就能用中文交流了。

在日渐相处中,她与父亲长久以来的隔阂也慢慢消失了。

有时候毛主席在办公时,调皮可爱的她就在办公桌下钻进钻出,逗得主席哈哈大笑,将她抱在腿上亲了又亲。这也成为了李敏最快乐的回忆。

转眼,李敏就要上中学了,主席专门给自己的“娇娇”取了一个学名“敏”字,意为“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主席希望她以后能成为一个少说空话,多做实事的人。

当时李敏有些疑惑为什么自己不能跟着父亲姓“毛”。

主席便耐心地解释说,一方面是为了让她在外低调,一方面是因为他在战斗时期曾用过“李得胜”的化名,他也非常喜欢这个名字。

之后他又向女儿详细讲述了自己是如何用这个化名转战陕北,又是如何在运动中寻机歼灭了大量国民党部队,让胡宗南损兵折将。

女儿听得津津有味,也喜欢上了这个名字,对父亲的敬佩又加深了一层。

父亲的教诲

在上学期间,毛主席对她的要求便严格起来。不过不是要求她的成绩,而是要求她要与人为善,尊重别人,绝不能因为自己的身份就搞特殊。

那时毛主席身边的警卫员有很多年龄与李敏接近的,但主席还是要求她要称呼他们为叔叔,见到他们要敬礼。

他告诫女儿,工作人员付出劳动照顾她,她有很多事都是靠别人的劳动,所以要尊重别人。

李敏一直谨记于心,在上学之后她也一直团结同学,尊敬学校里的老师和工作人员,非常受大家喜欢。

当时学校里很多同学都在申请入党,在大家的影响下,李敏也萌生了入党的心思。

但当她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父亲后,对方第一反应不是鼓励,而是问她为什么想入党。

李敏仔细想了想,但却说不出个所以然。

毛主席便语重心长地说,爸爸很支持你入党,但这是一件严肃又神圣的事情,你必须清楚自己有没有做好为党奉献的准备,将来又能为党和人民做什么。

李敏听了父亲的话后深受教诲。她仔细思考后认为自己为社会做的事情还不够多,需要再多历练。

就这样,她开始认真学习,积极参加学校各种活动,努力回报国家和社会。后来,她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党的认可,正式成为了一名党员。

除了在学习和生活中,李敏经常受到父亲的教诲外,在感情生活中她也得到了父亲的很多帮助。

毛主席对子女的品行和作风是非常严格的,但对他们的婚事却主张自由恋爱。

李敏上了大学后,与同校同学孔令华产生了感情。但两人彼此都不知道对方的家庭背景,只知道他们都是干部子女。

后来李敏将这件事告诉毛主席,主席便问对方的父亲是谁,是干什么的。李敏却一个也答不上来。

毛主席便批评她说,你跟人家谈恋爱,怎么能不知道对方的父亲是谁呢?要问清楚才能谈嘛!

于是李敏便立马问了男友,了解他家里的状况。一问才知,原来对方的父亲竟然是著名的开国中将孔从洲。

这人原来是国军将领,1946年在河南起义加入了解放军。建国后他便担任了解放军炮兵副司令等职务。

原本这样的身份确实有些特殊,但没想到主席听后却点了点头说:“原来是孔将军的孩子,他是个好人,这门亲事我是同意的!”

随后他又告诉李敏,自己同意还不行,他们还要征求贺子珍与孔父孔母的意见。

贺子珍得知此事后便说,只要主席同意,那她也没有意见,只是她希望李敏能读完大学再结婚,以学业为重。

得到母亲的祝福后,两人又去拜访了孔从洲父母。原本他们一家在听说要与毛主席做亲家时,心中是有些紧张的。

但一听说毛主席不仅没有意见反而非常赞同,他们也就放下心来,同意了两人的婚事。

深沉的父爱

1959年,毛主席亲自主持了两人的婚礼。那天的主席非常高兴,平时不爱喝酒的他与客人们频频举杯庆祝。

婚后不久,李敏便生下了第一个孩子。主席得知后非常高兴,亲自给外孙取名为“继宁”。

但含饴弄孙的日子没多久,李敏夫妇二人便因为工作调动搬出了中南海。

在临别前,主席紧紧握着女儿的手嘱咐道,以后一定要常来看自己。李敏也不舍地点点头,随后便含泪离开了。

离开毛主席后,李敏的日子也一直过得非常朴素。当时夫妇俩的工资并不高,他们不仅要抚养两个孩子,每月还有寄钱给母亲。

在平时生活中,李敏也从不买新衣服,平时只穿单位发的工服,一日三餐也只吃稀饭、咸菜和馒头片。

在没有父亲的日子里,她也一直谨记着父亲的教诲,始终保持着艰苦的作风。

只是因为工作繁忙,她见到父亲的时间却并不多。

1972年,再次怀孕的她终于抽出了时间来探望父亲。毛主席见到许久未见的女儿后也流下了思念的泪水。

他握着女儿的手说:“为什么不常来看我。”李敏眼眶一酸,表示工作太忙了。

看着女儿疲惫的模样以及已经显怀的肚子,毛主席心疼不已,他当即怒斥道:“令华怎么没来?太不像话了!”

李敏见父亲生气了,当即解释说,丈夫已经被调到了保定工作,平时抽不开身。

毛主席听了这话才渐渐消了气,随后他又有些愧疚,这些年他将心思都放在了国家上,对子女的关心太少了,竟然连女婿去保定都不知道。

当时恰巧国防科委干部稀缺,毛主席和其他领导商量后,便将孔从洲调回了北京。

这样一来,夫妻俩也终于团聚了。

1976年,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永远地离开了。收到消息后,李敏悲痛不已。

在后来的日子里,李敏便按照父亲生前教诲她的那样,将全部心血都奉献给了国家,而她自己却走到了广大的群众中,成为了一个平凡的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