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近日与多家芯片企业CEO举行了会议,包括高通、英特尔和英伟达。美半导体协会提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避免对华限制措施升级。然而,美方正在考虑限制对中国科技行业的投资,如芯片、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等新技术领域。中美近一个月已经进行了多次对话,但美方并没改变对华立场。在缓和中美关系的问题上,现在留给美方的机会已经不多了。
综合外媒消息,布林肯与芯片公司讨论了供应链问题,包括中国将于下个月正式启动的,对用于制造芯片的锗和镓相关原材料,实施的出口限制。美商务部长雷蒙多也出席了会议。

布林肯与多家芯片企业CEO举行了会议
在会议中,美国这些半导体公司就继续封锁中国获取先进技术表达了担忧,包括进一步升级出口管制措施,限制美企向中国出售一些人工智能领域所需的芯片,并要求政府不要进一步加强限制。美国贸易协会和主要负责游说的半导体行业协会,同时呼吁政府避免扩大对华限制,允许相关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但是,拜登政府目前正在考虑限制美企对中国高科技行业的投资,包括芯片、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等。近期以来,美国不断向韩国、日本、荷兰等国家施压,对中国实施类似的出口限制。这也表明,拜登政府自己限制对华出口还不够,还要拉上其他国家一起封锁中国获得先进芯片的渠道。有美国行业专家就表示,布林肯这次会见芯片企业的CEO,说明拜登政府未来的“前进方向”是进一步收紧对华投资合作限制,而不是松绑或减少限制。

拜登政府未来会进一步收紧对华投资合作限制
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声称,美方对华高科技限制,是通过专门设计的,重点是“影响美国国家安全”的技术。要摆正美国和盟国的技术“不被用来破坏我们的安全”。这也再次说明了拜登政府以“国家安全”的幌子对华进行科技封锁,尤其是对未来世界经济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的人工智能领域,美方仍然企图卡中国的脖子,实现自己一家独大的科技优势。
中方本月初宣布,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将限制镓和锗出口。这实际上就是向美国表明的中国的态度,中方是寻求合作实现共赢发展的,但也不怕美国的制裁,必然会对美方进行坚决的反制。
然而,美财长耶伦近日表示,对华高科技限制的“针对范围小”,重点限制投资的是“少数行业”,特别是半导体、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耶伦声称,“这些限制不会对美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环境带来根本影响。”也就是说,美方在需要封锁中国的科技行业,仍然打算进行遏制,但对美国有利的行业,就不会影响美企对华投资。

耶伦声称对华高科技限制的“针对范围小”
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近期重启双边对话,布林肯、耶伦和克里先后访华。但几轮对话下来,美方并没有改变对华立场,仍然要限制中方获得高端芯片,遏制中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在未来可能会改变世界经济发展的重点科技领域。美国面对中国的竞争,担心失去全球主导地位,因此才会以所谓的“国家安全”为借口,不遗余力地对中国相关产业进行围堵。
不过在拜登政府希望推动中美关系“解冻”方面,美方的态度同样没有改变。美国气候问题特使克里在北京对中方表示,中美抓住气候合作的机会,重新定义双边关系。实际上,在特朗普强退《巴黎协定》后,拜登上台又火速重返该协定,并将气候问题视为了重要的政绩之一。那么克里的表态有两方面意思,首先就是对美国有利的领域,美方相对有些诚意与中方谈,特别是气候问题。其次,美国在经贸、科技和军事领域,仍然对中国进行围堵。但美方为了“解冻”对华关系,希望以更容易与中方达成共识的气候问题为突破口,缓和中美关系。然而,美国不但没有取消单边制裁,反而要加大对华限制,显然拜登政府仍然希望中方主动作出让步。
对此,中国防长李尚福在会见基辛格时明确表示,发展对华关系,美方要在战略层面,作出明智的判断。但美方仍缺乏诚意,这让中美关系跌落到建交以来的最低点。
而中国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与基辛格会谈时,则作出了罕见表态。王毅主任表示,企图遏制和改造中国是不可能做到的,美方需要基辛格和尼克松式的外交智慧和勇气。而在中美关系最大红线的台海问题上,王毅主任强调,岛内“台独势力”与和平是水火不容的,必须恪守“一中原则”。美方应与其划清界限。

王毅主任会见基辛格
现在除了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外,其他曾请求访华的拜登政府内阁高官,基本上全都来了北京,但并没有谈出实质性的成果。中方再次通过基辛格向美方表明了立场,两国关系僵局的责任在美国一边,需要美国主动改变对华立场。
中方此前已经表示,对雷蒙多的访华持开放态度。美国商务部长负责对华贸易问题,包括技术的出口管制。因此,雷蒙多访华很可能是美方缓和中美关系为数不多的机会之一了,如果美方仍然说一套做一套,对中国实施围堵和经济“脱钩”,那么不但拜登与中方举行双边峰会的可能性会降低,中美关系未来走向也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