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这么精明的女人,还有人敢蒙骗她,临终前说:我看错他了

小南聊历史 2023-05-22 12:10:52

慈禧太后带着一百多名皇室成员,在一群忠诚的大臣的陪同下,离开了皇宫,逃离了西安。回到皇宫后,大清不得不签订了与八国联军签订的《辛丑条约》。可以说,这一变化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得当时的宫廷内的保守党人开始积极地推行这一变化。

在慈禧的支持下,光绪二十七年,清朝实行了一系列的变法。到了慈禧执政的晚期,更是出现了一盘散沙,一盘散沙的局面。为此,慈禧下令大臣们集思广益,此时,载泽向太后建议:“利用新制,使大将军权向中心靠拢。”

在慈禧看来,这是一个全新的宪法,她不能擅自做主,于是派了四位大臣,前往西方,调查其他国家的宪法。一九;零六年,考察团回国后,曾上呈给慈禧,载泽在信中说:「修宪,其利在国家,其利在人民,其利在臣子,其利在臣子。」

载泽解释道:“朝中的官员和官员,大多不在朝堂上,他们会认为新律法对掌权者不利,想方设法阻止。其实,当权者所制定的新《宪法》,其最基本的目标是维持政权,并无任何危害当权者自身的利益。至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反对,主要是他们知道,一旦新的宪法实施,他们的权利就会被削弱。”

为此,他以《日本宪法》为例,罗列出日本君主在立宪之后,将权力从日本治理者手中夺回来的十七条原则。在密书中,载泽也给出了这样的总结:“立宪之后,无论是政权、外交、军事、经济,还是赏罚、任免,都由君主来决定,即使是议会的掌权者也可以决定。”

对于载泽而言,所谓的“宪法”不过是将地方官员的权利夺回来而已。

这一刻,载泽的思维就像是出了问题,这种道理放在有心人的眼里,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不管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宪法》都应该以保护民众的权利来削弱执政者的权利为前提,而对官员的权利进行限制,这一点并不清楚。载泽拿日本来举例,这就更不对了,因为在明朝之前,日本人的皇帝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没有任何实权,而清朝的君主则是绝对的君主。

简单来说,就是日本皇帝的权势已经所剩无几了,他必须要通过宪法来提升自己的“存在感”。而清朝的掌权者,显然是势力过大,已经到了不能再大的地步。因此,载泽所说的话在逻辑上显然是有问题的,他的话也不可信。说来也怪,载泽这套拙劣到近乎无稽之谈的话,竟让慈禧听懂了。事实上,纪泽的话让人信服的理由有两个:

一是,载泽地位尊崇,不但是皇室成员,更是慈禧的侄女婿,载泽的老丈人桂祥又是慈禧的弟弟,这让慈禧把载泽当成了“自己人”;

二是,慈禧见识浅薄,根本就没有弄明白宪法的实质,最初只是觉得宪法是一种弱化皇权的玩意,经载泽这么一通“摇唇鼓舌”,不仅对立宪有了极大的兴趣,而且还消除了她的警惕,重新燃起了集中权力的期望。

8月末,载泽上了一份密报,得到了慈禧的周而复始的批阅,奄奄一息的清朝终于踏上了一条新的征途,而载泽因立宪之功,更是被誉为“元勋”。

之前我们提到过,为了制定宪法,载泽等人游历了整个地球,但事实上,他游历的结果并不多。“立宪”一事,最早是日本人伊藤博文对载泽说的,伊藤博文曾经对载泽说过:“诸位要想强大,必须要改变法律。”

载泽来了兴致后,便开始询问立宪制对国君有何作用。考虑到自己国家的国情,伊藤博文说道:“一旦宪法生效,国家的一切大权,都将重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载泽在一份密函中,将日本建国之后,要夺回十七项权利的事情,全部都记在了伊藤博文的手中。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这次的调查并不准确,而且载泽的报告中也没有他亲自所见。

最后,随着新宪法的实施,慈禧渐渐看出了问题的实质,失望之情溢于言表。慈禧在弥留之际,曾经说过:“我很遗憾,我相信了你的话,但是,我却一发而不可收,我想,五十年来,我一直在为自己的事业而努力,但是,我终究是错了。”在她的一生中,慈禧对她所做的一切,都予以了否认。

可以这么说,慈禧在制定宪法以前,得到了以下一些关键的消息:

一是,立宪制之后,皇帝的权力仍然能够世袭罔替,而且不会减弱;

二是,革命党一直以来都在利用《宪法》来散布反满洲的言论,这样就可以使他们在立宪之后丧失辩解的理由;

三是,立宪制之后,国际上的其他民族将会视清朝为“发达”的民族,从而使他们对清朝产生畏惧心理。

首先,毫无疑问,“立宪法”必然会弱化清朝的绝对君主制度;其次,革命派之所以能够将这件事情炒得沸沸扬扬,完全是因为清朝的腐朽,而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实力来赢得其他国家的尊重,这种说法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然而,从恽毓鼎的《澄斋日记》中可以看出,慈禧除了“立命”以外,她一生都沉浸在改革之中,直到她死去,才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到目前为止,对于慈禧在晚清“后十年”新政中所扮演的角色,人们还存在着极大的争论。

0 阅读:17

小南聊历史

简介:不讲虚的,只讲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