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T8R、250M测距,国产4D毫米波雷达芯片新突破

科技确有核芯 2025-02-14 20:58:47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梁浩斌)2月10日,毫感科技发布了一款据称是全球级别最高集成度的8发8收4D成像雷达MMIC,MVRA188。据公司介绍,该芯片已经回片测试成功,实现250米以上的车辆探测距离,采样速率最高可达250MSPS。该芯片的推出显著提升了4D成像雷达的信息采集量,为智能驾驶汽车的环境感知、多目标追踪等核心功能提供了更强支持。 4D毫米波雷达国产化,助力智驾系统降本传统毫米波雷达受限于分辨率不足,而4D成像雷达通过增加高度维度的探测能力,实现了密集点云输出和更精准的物体追踪。同时更高级的ADAS、自动驾驶系统对感知精度的需求也在提高,毫米波雷达技术也在顺应需求进行迭代,具备成像级别分辨率的4D毫米波雷达是目前行业的主流方向。 在结构上,区别于传统3D毫米波雷达只有2-4个水平排列的接收天线,4D毫米波雷达增加了垂直排列的天线,增加了俯仰角的角度测量能力,通过多进多出MIMO天线阵列,对环境进行高分辨率映射,实现点云的生成。 更高的分辨率以及增加的俯仰角测量能力,令4D毫米波雷达成为了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的重要传感器之一。 而实现4D毫米波雷达输出点云的技术路线,目前主要有4种。第一是基于现有的芯片,通过特别的软件算法和天线设计,在MIMO基础上做出高倍数虚拟MIMO,虚拟出数十倍于原本的物理天线数量,以大幅提高分辨率。这种技术的优势主要在于沿用现有硬件,硬件成本较低,但难点转移到软件算法上,目前主要是美国傲酷(Oculii)公司在走这条路线。 第二种是将MIMO天线、MMIC等进一步集成到芯片级别,降低毫米波雷达体积。不过目前来看,这种集成度较高的4D毫米波雷达初期成本也较高。主要的公司有Arbe、Vayaar等。 第三种是标准芯片级联+MIMO,同样是较为成熟的技术,但由于器件数量增多,毫米波雷达体积、散热、功耗都相对较大。目前主流的Tier1比如大陆、博世等均采用这种技术推出4D毫米波雷达产品。 第四种是自适应超材料天线,但这种技术还处于实验室阶段。MetaWave、EchoDyne是该领域的主要公司。 传统级联方案依赖多芯片堆叠,导致体积大、成本高。毫感科技采用的单芯片多通道方案大幅缩减尺寸,并通过专用架构优化性能,与Arbe、Uhnder等国际企业的技术路线形成对标。MVRA188作为高集成度的射频前端芯片,将4D毫米波雷达的信息量提升了一个数量级。通过8发8收的多通道设计,芯片在水平角分辨率、测距精度和多目标侦测能力上实现突破,为高阶智能驾驶系统提供了更可靠的环境感知能力。 MMIC作为4D毫米波雷达的核心芯片之一,主要是由海外半导体厂商垄断,包括英飞凌、TI、ST、ADI、恩智浦等;而国内方面起步较晚,清能华波、加特兰微电子、岸达科技、意行半导体、矽杰微电子、微度芯创科技等等都在布局毫米波雷达MMIC产品。 毫感科技则是在国内率先推出8发8收的MMIC芯片,创始人及CEO谭君华表示,MVRA188将4D成像雷达射频前端的成本降低一半以上。 MVRA188的发布标志着国产4D毫米波雷达芯片迈入高集成、低成本的新阶段。随着技术迭代与资本加持,毫感科技或将成为打破国际垄断的关键力量,推动智能驾驶从“功能实现”向“规模化普及”跨越。
0 阅读:104

科技确有核芯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