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步芳逃往沙特,看上17岁侄女,威胁堂弟:若不嫁女,全家活不成

平安评过去 2024-07-28 23:37:45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曾任青海省主席的马步芳也随之逃亡海外。作为一方霸主,马步芳在逃亡途中仍不忘携带大量财富和姨太太。然而,令人震惊的是,这位昔日的"青海王"竟将魔爪伸向了自己的亲人。在逃亡沙特期间,58岁的马步芳看上了堂弟马步隆17岁的女儿马月兰,并威胁马步隆:"若不嫁女,全家活不成。"

这一惊人之举不仅打破了血缘亲情的底线,更引发了一场国际外交风波。马步芳为何会做出如此荒唐之事?他是如何威胁自己的堂弟的?年仅17岁的马月兰又是如何应对这场噩梦般的婚姻?这场丑闻最终又是如何被揭露的?让我们一起揭开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马步芳的罪恶往事

马步芳,这个在中国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军阀,其罪恶往事可谓罄竹难书。作为青海马家军阀的代表人物,马步芳以其残暴、贪婪和荒淫无度而闻名。

1903年,马步芳出生于青海省循化县的一个回族军阀家庭。他的父亲马麒麟是当地的土豪劣绅,靠欺压百姓、横征暴敛发家。马步芳自小耳濡目染,养成了残暴凶狠的性格。1926年,年仅23岁的马步芳跟随父亲投靠西北军阀冯玉祥,开始了他的军阀生涯。

凭借着精明的政治手腕和残酷的统治手段,马步芳迅速崛起。他善于审时度势,在各方势力之间左右逢源。中原大战期间,马步芳父子一方面讨好蒋介石,另一方面又向冯玉祥和阎锡山靠拢。当他们看到冯阎大势已去时,立即倒戈,投靠了蒋介石。这种墙头草的做法虽然让人不齿,却使马步芳一路青云直上,最终在1938年成为青海省的一把手。

掌握实权后的马步芳更加肆无忌惮。他利用职务之便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将青海省当作自己的私有领地。在他的统治下,青海百姓苦不堪言,但却无人敢怒敢言。马步芳俨然成为了一个不受约束的"青海王"。

马步芳最为人所知的罪行之一是残酷镇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1936年,红军西路军进入甘肃河西走廊时,马步芳联合其他军阀对西路军展开了疯狂围剿。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马步芳下令对被俘的红军战士和地方百姓进行大规模屠杀。据统计,在短短几个月内,西路军损失近两万人,其中大部分是被马步芳军队杀害的。

除了军事上的残暴,马步芳在生活作风上也极为荒淫无度。他拥有数十名姨太太,其中不乏被强抢来的少女。马步芳还大兴土木,在西宁修建了富丽堂皇的"马家花园",耗费巨资打造奢华的生活享受。与此同时,青海百姓却在苛捐杂税下苦苦挣扎。

马步芳的恶行不仅限于青海一地。他还将魔爪伸向了周边地区,通过武力和政治手段不断扩张势力范围。在他的统治下,青海成为了一个独立王国,与中央政府若即若离。马步芳甚至还曾试图分裂国家,与西藏当局勾结,企图建立"大青海国"。

然而,马步芳的罪恶统治终究难逃覆灭的命运。1949年,随着解放军的节节胜利,马步芳感到大势已去。他匆忙带着家眷和大量财富逃往台湾,随后又辗转逃往埃及。但即便是在逃亡路上,马步芳依然保持着他那贪婪和荒淫的本性,为日后在沙特发生的丑闻埋下了伏笔。

逃亡之路上的权力欲望

1949年8月,随着解放军的节节胜利,马步芳意识到自己在青海的统治即将结束。他迅速做出决定,带着家眷和大量财富踏上了逃亡之路。马步芳的逃亡并非仓促而行,而是早有准备。在此之前,他就已经将大量黄金、珠宝等贵重物品转移到了国外银行账户。

马步芳一行人首先逃往台湾。然而,在台湾短暂停留后,他发现自己在蒋介石政权中难以获得重用。作为一个曾经呼风唤雨的地方军阀,马步芳无法接受失去权力的现实。于是,他决定继续流亡,寻找新的机会。

1951年,马步芳携带大量财富和十几个姨太太抵达埃及。选择埃及作为落脚点并非偶然。当时的埃及正处于政局动荡时期,马步芳认为这种环境有利于他东山再起。果然,凭借着丰厚的资金和政治手腕,马步芳很快在开罗站稳了脚跟。

在埃及期间,马步芳展现出了惊人的商业才能。他利用带出国的资金,在开罗投资房地产和贸易业务。短短几年内,马步芳就建立起了一个小型商业帝国。他还开设了几家公司,涉足进出口贸易、餐饮和娱乐行业。这些投资不仅为他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还帮助他在当地建立了一定的社会地位。

然而,商业成功并不能满足马步芳对权力的渴望。他始终渴望重返政坛,重新掌握实权。为此,马步芳积极与各方势力建立联系,包括埃及政府官员、国际商人,甚至是一些流亡海外的中国政治人物。

马步芳的机会很快来临。1957年,沙特阿拉伯与中华民国(台湾)建立外交关系。由于马步芳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和对阿拉伯文化的了解,台湾当局决定任命他为驻沙特大使。这个任命让马步芳看到了重新崛起的希望。

1958年,马步芳正式就任驻沙特大使。这个职位不仅让他重新获得了一定的政治地位,还为他提供了更多的商业机会。马步芳充分利用自己的外交身份,在沙特和其他阿拉伯国家之间穿梭,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财富。

然而,权力的重新获得并没有让马步芳变得更加谨慎或收敛。相反,他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在沙特期间,马步芳依旧保持着荒淫无度的生活作风。他经常出入高级会所,结识富商权贵,甚至还在沙特购置了豪华别墅。

马步芳的奢靡生活很快引起了台湾当局的注意。一些人开始质疑他的外交能力和道德操守。然而,由于马步芳在中东地区的人脉关系,台湾当局一时也难以将其撤换。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马步芳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他看上了自己堂弟马步隆17岁的女儿马月兰。这一决定不仅违背了伦理道德,更是对自己外交身份的极大损害。

马步芳的这一行为充分暴露了他内心深处对权力的无限渴望。即便已经逃亡海外,即便已经身居高位,他仍然无法摆脱那种为所欲为、肆意妄为的心态。在他看来,权力就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甚至可以践踏亲情和道德底线。

这种权力欲望最终导致了马步芳的悲剧性结局。他的所作所为不仅毁掉了自己的声誉,也给台湾当局造成了严重的外交困扰。更重要的是,它彻底暴露了马步芳作为一个政治人物的道德败坏和人格缺陷。

对侄女的觊觎与威胁

1959年,马步芳在沙特的生活看似风光无限,但内心的欲望却愈发膨胀。这一年,他的堂弟马步隆携家人来沙特探亲,其中包括17岁的女儿马月兰。马月兰容貌姣好,举止大方,很快引起了马步芳的注意。

马步芳虽然已年过半百,但仍保持着对年轻女性的强烈兴趣。在见到马月兰的那一刻,他便起了不轨之心。然而,马步芳深知直接向马步隆提出这种要求是不合适的,因此他开始精心策划如何得到马月兰。

首先,马步芳以招待亲戚的名义,频繁邀请马步隆一家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在这些场合中,他刻意制造与马月兰独处的机会,试图拉近彼此的距离。马步芳还利用自己的地位和财力,频繁赠送贵重礼物给马月兰,企图用物质来打动这个年轻女孩。

然而,马月兰对这位年长的叔父并无好感,反而对他的举动感到不安和恐惧。她多次向父母表达不愿接近马步芳的意愿,但碍于马步芳的地位,马步隆一家只能小心应对,不敢直接拒绝。

眼看软硬兼施的策略效果不佳,马步芳开始失去耐心。他决定采取更加强硬的手段。一天,马步芳单独约见马步隆,直接提出要娶马月兰为妾的要求。这一突如其来的提议让马步隆震惊不已。

面对马步隆的犹豫和拒绝,马步芳开始展现出他一贯的霸道作风。他威胁马步隆,如果不同意这门亲事,就要让马步隆一家在沙特寸步难行。马步芳甚至暗示,他可以利用自己的外交身份,让沙特当局驱逐马步隆一家。

"若不嫁女,全家活不成。"这句话像一把利剑,悬在马步隆一家人头上。马步芳的威胁不是空穴来风。作为驻沙特大使,他确实有能力让马步隆一家陷入困境。更何况,马步隆一家人在沙特举目无亲,一旦失去马步芳的庇护,将陷入极为危险的境地。

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马步隆不得不向妻子和女儿坦白了马步芳的要求。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马月兰陷入了绝望。她无法接受要嫁给一个年龄足以当她父亲的男人,更无法接受这个人还是自己的叔父。

然而,马步芳并不在乎马月兰的感受。在他看来,只要马步隆同意,这门亲事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为了尽快达成目的,马步芳甚至开始安排婚礼的细节。他计划在沙特举行一场盛大的婚礼,借此向当地社会展示自己的权势。

在马步芳的强压之下,马步隆一家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他们既不愿意违背伦理道德,让马月兰嫁给自己的叔父,又不敢公然违抗马步芳的意愿。这种煎熬持续了数周,马月兰的精神状态日益恶化,经常以泪洗面。

眼看婚期将近,马步隆一家终于下定决心要逃离沙特。他们秘密联系了台湾驻沙特使馆的一位官员,希望能得到帮助。这位官员听闻此事后,深感震惊,承诺会尽力相助。

然而,马步芳似乎察觉到了马步隆一家的意图。他加强了对他们的监视,几乎将他们软禁在家中。马步芳还警告马步隆,如果敢有任何异动,后果将不堪设想。

就在马月兰即将被迫就范的关键时刻,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物出现了。这个人的出现,不仅改变了马月兰的命运,也为揭露马步芳的丑行埋下了伏笔。这场荒唐的闹剧,即将迎来戏剧性的转折。

台湾当局的介入与婚事的终止

1960年初,马步芳强迫侄女马月兰嫁给自己的丑闻逐渐在台湾外交圈内传开。这一消息很快引起了台湾外交部的高度关注。外交部官员们意识到,如果任由此事发展下去,不仅会严重损害中华民国的国际形象,还可能引发外交危机。

台湾当局迅速派遣了一位资深外交官赵明远前往沙特,表面上是例行公事的巡视,实则是为了调查和处理这起丑闻。赵明远抵达利雅得后,立即展开了秘密调查。他首先联系了此前接受马步隆求助的使馆官员,详细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在确认了事情的真实性后,赵明远决定采取行动。他首先安排人员秘密接触马步隆一家,向他们表达了台湾当局的关切,并承诺会全力保护他们的安全。这个消息给了马步隆一家极大的安慰和勇气。

接下来,赵明远开始对马步芳施压。他以台湾外交部的名义,正式约见了马步芳。在会面中,赵明远婉转但坚定地表达了台湾当局对这起事件的严重关切。他委婉地提醒马步芳,这种行为不仅有悖伦理道德,更可能给中华民国的国际形象造成严重损害。

然而,马步芳并未因此收敛。他傲慢地表示,这是他的私事,外交部无权干涉。马步芳甚至威胁说,如果台湾当局插手此事,他就会辞去大使职务,转而投靠其他势力。显然,马步芳低估了台湾当局的决心。

赵明远见软的不行,决定来硬的。他直接向马步芳出示了一份来自台湾最高领导层的密令。这份密令明确要求马步芳立即停止这门荒唐的婚事,否则将被立即撤职,并面临可能的法律制裁。这一举动终于让马步芳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与此同时,赵明远还巧妙地利用了外交手段。他秘密会见了沙特外交部的高级官员,委婉地提到了这起事件可能给沙特王室带来的尴尬。沙特作为一个保守的伊斯兰国家,对这种有悖伦理的行为自然是深恶痛绝的。沙特官员表示,如果事情属实,他们将不得不重新考虑马步芳的外交身份。

在内外压力的夹击下,马步芳终于松口,同意取消这门婚事。但他提出了一个条件:台湾当局必须对外保密此事,以维护他的声誉。赵明远权衡利弊后,代表台湾当局同意了这个条件。

婚事虽然取消了,但马步芳的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他在台湾高层的信任度。台湾当局决定以"轮调"为名,将马步芳调离沙特。1961年初,马步芳被"调任"回台湾,实际上是被软禁在台北的一处宅邸中。

马步隆一家则在台湾当局的安排下,秘密离开了沙特。为了避免可能的报复,他们被安置在台湾的一个偏远小镇,开始了新的生活。马月兰在这次事件后,决心投身教育事业,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女性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这起事件虽然最终得到了妥善处理,但它暴露出了台湾外交系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些官员开始反思,如何才能更好地监管海外外交人员的行为,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此事虽然在表面上平息了,但它在台湾政界和外交圈内部却引发了一场静默的震荡。许多人开始质疑,像马步芳这样的人是否还适合担任重要的外交职务。一些改革派官员甚至借此推动了外交人员选拔和管理制度的改革。

尽管台湾当局尽力封锁消息,但这起丑闻还是以各种隐晦的方式在民间流传。它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也成为了那个时代社会风气的一个缩影。

晚年的衰落与隐忧

1961年,马步芳被调回台湾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呼风唤雨的外交官,如今被软禁在台北郊外的一处宅邸中。这座宅邸虽然豪华,但对马步芳来说,更像是一座金丝笼。台湾当局虽然没有公开处罚他,但实际上已经剥夺了他的自由和权力。

马步芳的日常生活被严格控制。每天都有特勤人员监视他的一举一动,他的通信和会客也受到严格限制。这种突如其来的失势让马步芳难以适应。他常常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台北市区,回想着在沙特的荣华富贵。

尽管如此,马步芳并未放弃重返权力中心的努力。他利用仅存的一些人脉关系,试图重新获得台湾高层的信任。他多次写信给台湾高层领导,表达悔过之意,并请求给予重新效力的机会。然而,这些努力都石沉大海,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随着时间推移,马步芳的处境越发尴尬。他的一些旧部下和朋友开始与他保持距离,生怕受到牵连。曾经趋之若鹜的商界人士也不再登门拜访。马步芳逐渐意识到,他已经成为了一个政治弃儿。

1965年,一个意外事件让马步芳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一位曾在沙特工作过的台湾外交官在退休后出版了一本回忆录。虽然书中没有直接点名,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描述的一位"行为不端的高级外交官"就是马步芳。这本书在台湾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也让马步芳的丑闻再次被人们提起。

面对舆论的压力,台湾当局不得不做出回应。他们派人约谈了马步芳,要求他保持低调,不得对外发表任何言论。同时,当局也加强了对马步芳的监控,防止他可能采取的任何不利行动。

这一事件之后,马步芳的生活更加孤独和沉寂。他开始把大部分时间用来写回忆录,试图为自己的一生辩护。然而,这些文字注定无法公开发表,只能被锁在他的书房抽屉里。

1970年代初,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台湾的外交处境日益艰难。一些人开始重新评估马步芳的价值。有人提议,可以利用马步芳在中东地区的人脉,为台湾开拓新的外交空间。然而,这个提议很快被高层否决。他们认为,马步芳已经失去了可信度,再次启用他可能会带来更多的麻烦。

晚年的马步芳,健康状况也每况愈下。长期的软禁生活和心理压力,让他的身体逐渐衰弱。1975年,他因心脏病发作被送入医院。在病床上,马步芳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从青海军阀到国民党将领,再到外交官,最后沦为阶下囚。这种巨大的落差,让他感慨万千。

马步芳的病情引起了一些老友的关注。他们开始为马步芳奔走,希望能让他在晚年获得一些自由。经过多方努力,台湾当局finally放松了对马步芳的限制,允许他在台北市内自由活动,但仍然禁止他离开台湾岛。

获得有限自由后的马步芳,开始频繁出入台北的一些老字号茶馆。他常常一坐就是大半天,与一些老朋友谈天说地。在这些谈话中,马步芳似乎找回了一些往日的风采。但熟悉他的人都能看出,他眼中的神采已经大不如前。

1978年,马步芳在一次例行体检中被诊断出患有晚期肝癌。得知这个消息后,他变得更加沉默寡言。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马步芳开始整理自己的遗物。其中包括一些未公开的文件和照片,这些可能会成为日后研究这段历史的重要资料。

1979年初,马步芳在台北的一家医院悄然离世,享年69岁。他的葬礼低调进行,只有少数亲友参加。台湾当局对他的去世只是例行公事地发了一份简短的讣告,并未给予任何特殊待遇。

结尾

马步芳的一生,从显赫一时的军阀,到叱咤风云的外交官,再到晚年的落魄,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历史剧。他的经历不仅反映了个人命运的起伏,也折射出那个动荡年代的缩影。随着马步芳的离世,一个时代也仿佛随之落幕。

0 阅读:0

平安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