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之战后,对陈玉成的结局,为何李秀成只字不提

有缺的晚风 2025-02-24 10:02:32

当李秀成徘徊在两江总督府的时候,他的内心可谓是五味杂陈啊。要知道,他在太平天国的事业中那可真是竭尽全力了。可是呢,当时的形势已经非常明了,太平天国的大势已然无法挽回,哪怕是他李秀成,还有陈玉成那样的得力将领,也实在是无力回天了。李秀成心里着实是不甘呐,自己这一辈子在太平天国里努力奋斗,付出了那么多,怎么能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被历史遗忘呢?他希望后人能够记住他曾经所做的一切,所以呢,他最后写下了长达数万言的自述,就是想把自己的经历、努力以及那段历史尽可能完整地留存下来,让后人知晓。

李秀成写下的自述,其主要内容着重在于讲述自身为太平天国所作出的贡献,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遭受的种种委屈。除此之外,在这份自述里,他也对其他一些诸侯王的相关事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就拿英王陈玉成来说吧,李秀成对他的评价是比较高的。然而,令人感到有些奇怪的是,在安庆之战过后,陈玉成到底有着怎样的结局呢?对于这一点,李秀成在他的自述当中却是只字未提。这其中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呢?实在是让人不禁心生疑惑。

在1861年的9月,安庆这座城市不幸陷落了。之后呢,陈玉成率领部队退到了庐州,然后就在皖北一带继续展开作战行动,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牵制湘军,不让他们那么顺利地往东进军。时间来到了次年的6月,这时候发生了一件令人痛心的事儿。陈玉成不小心中了苗沛霖设下的计谋,在寿州这个地方被对方给诱捕了。而最终的结局更是悲惨,他竟然遭到了凌迟这样残酷的处死方式。大家可以算一算哦,从安庆陷落一直到陈玉成被凌迟处死,这中间一共经历了9个月的时间呢。可是,在李秀成所写的自述当中,居然都没有提到这段历史。看起来,这段历史好像是被有意识地给遗忘掉了,这也确实让人觉得有些奇怪呢。

李秀成在他的自述里头,第一次提及陈玉成的时候呢,着重介绍的是陈玉成的出身情况。这两人,可都是地地道道的广西藤县人,那可是如假包换的老乡呢。在这份自述当中,李秀成还提到,他和陈玉成的关系那是相当不错的,打小就在一起玩耍嬉戏。有意思的是,李秀成要比陈玉成年长14岁呢。

李秀成在相关记载中用浓重的笔墨描述了陈玉成所立下的丰功伟绩呢。在诸多重要战役里,像武昌之战、镇江之战、三河之战、浦口之战以及桐城之战等,陈玉成发挥的作用都被着重凸显了出来。特别是桐城之战、浦口之战以及江北之战这几场战役,李秀成对陈玉成那可真是赞不绝口,连连夸赞其在这些战斗中的卓越表现。

在1856年9月的时候,天京那儿发生了一件大事,也就是天京事变爆发啦。这事儿之后呢,石达开就离开了,这么一来,最早起义的那五位王的局面也就成为了过去式喽。接下来呢,太平天国中兴的重任就落到了陈玉成和李秀成的肩上啦。不过在得到从广西脱离石达开然后北上的那20万“扶朝天军”之前,李秀成这边的情况可不太乐观哦。他的实力很有限呢,就连清军的绿营兵他都没办法打得过。自己负责防守的区域都很难守得住呢,就更别谈什么主动出击,去争取更大的胜利啦,那时候对他来说,真的是困难重重。

在1857年的时候,李秀成遇到了困境,他被围困在了桐城这个地方。面对这样的危急情况,李秀成赶忙给陈玉成写了书信,希望陈玉成能够前来解救自己。到了1858年呢,李秀成又在江北遭遇了危险,这次是被八旗的军队给包围住了。而且,情况还挺严重的,敌人的营垒就有数十座之多呢。在这样的艰难时刻,李秀成还是像之前那样,通过书信向陈玉成发出求救的信号。再看1859年,这一年又出状况了。李昭寿和薛之元竟然叛变了,这可让李秀成头疼不已,他自己实在是没办法搞定这个局面了。于是呢,他依旧想到了陈玉成,再次邀请陈玉成过来帮忙处理这棘手的难题。

当老乡遭遇困难之际,陈玉成那可真是毫不迟疑,当即就率领着兵马来解其围了,就这样成功地帮李秀成摆脱了困境。在李秀成所写的自述当中,对于陈玉成如此讲义气的行为,那是极为赞赏的。李秀成还亲口承认过呢,说陈玉成才是真正的顶梁柱,自己在前期呢,主要就是协助英王陈玉成罢了,在那个时候,自己还没有达到能够成为一方诸侯的那种能力和资格。

大家知道吗,李秀成和陈玉成之间的关系,在安庆之战那个时候出现了很明显的变化呢。而这一点,恰恰就是李秀成在他的自述里头压根不提陈玉成最终结局的主要缘由哦。从李秀成的自述当中我们能够了解到,李秀成对于自己在安庆之战里那些比较消极的做法呢,后来其实是已经感到后悔啦。可即便这样,他却还是没办法原谅陈玉成。他心里头那种感觉,真的是特别复杂,复杂到都很难用一两句话就说得清楚呢,真可谓是一言难尽。

在1860年的时候,陈玉成和李秀成这两位将领携手合作,成功地把江南大营给摧毁掉了。随后呢,他们借着这胜利的势头,一路向东去征伐江浙地区。就这么着,太平天国在那段时间总算是暂时摆脱了同时在两条战线作战的艰难局面。可这好的形势并没有维持太久哦。你看,曾国藩和胡林翼所率领的军团从湖北那边开进了安徽境内,而且,足足有4万之多的湘军把安庆给围了起来,他们还用上了围点打援的战术呢,就这样,双方围绕着安庆展开了一场你来我往、持续不断的拉锯战。

有句话叫“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可在湘军围困安庆的时候,情况却并非如此啊。当时呢,陈玉成一心想着要回去给安庆解围,毕竟安庆的局势很危急。但李秀成却不乐意这么做,结果两人在苏州会议上就闹得特别不愉快。那李秀成为啥不愿意去给安庆解围呢?这里面的缘由可不简单呐。李秀成在他的自述里是这么解释的:去给安庆解围的话,成功的概率实在不大。为啥这么说呢?因为湘军可没那么容易中计,而且就算搞西征武昌那一套,也没多大意义,所以他才不愿意去解围安庆呢。

李秀成觉得,西征武昌这事儿呢,其实就是那种典型的“围魏救赵”的战术打法。之前摧毁江南大营的时候用的就是这样的战术。可这次呢,湘军早就把这个计划给看穿啦,在这种情况下,这西征武昌的事儿又怎么可能成功得了呢?不过呢,说起来这也不过就是李秀成给自己找的一个借口罢了。实际上,他主要的心思都放在去经营江浙那一块儿啦,一门心思地想要培养属于自己的力量呢。对于去帮陈玉成解困这件事儿,他压根就不太愿意,可不就像是不想去为陈玉成火中取栗嘛。

大家知道吗,在当时的战场上啊,湘军常常会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术,而太平军呢,也会使出围魏救赵的策略哦。这双方啊,其实对彼此的这些套路那可都是熟悉得很呐,就好像彼此心里的那点小算盘,对方都能看得是一清二楚的呢。但有意思的是,即便这样,也完全不影响他们继续作战。这是为啥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战争呢,它其实就是政治的一种延续哦。在这种情况下,关键就看你能不能承受得起失败啦,还有就是有没有本事去有效地破解对方所使用的战术。

湘军之所以会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术,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一方面呢,湘军有着水师以及后勤方面的优势,这可是他们实施这一战术很重要的凭借呢。另一方面,湘军也摸透了太平军的情况,他们深知太平军肯定会来全力争夺沿江的那些要塞据点。大家知道,在封地制的情况下,那些诸侯王可都是把自己的领地看得如同生命一般重要呢,那是绝对不会随随便便就放弃的。太平天国呢,他们本来就是在江南这片地方扎下根来立足的,而且,他们后来放弃了那种运动作战的方式,主要的城池大多都分布在沿江地带。这样一来,沿江的这些城池对于太平天国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他们又怎么可能不去争夺呢?

大家知道太平军为什么常常喜欢采用围魏救赵、攻其必救的战术呢?这就得说说当时清朝的官场情况啦。在清朝啊,总督、巡抚那都是各有自己所管辖的区域的,守护好自己辖区内的疆土那可是他们职责所在,要是辖区有了危险,他们是必须得去战斗的,没办法推脱的哦。就好比太平军去攻打苏州、湖州的时候吧,这可让两江总督何桂清着急得不行呢。为啥?因为江南大营的粮饷那可都是从江浙这边来的,现在太平军打到苏州、湖州这一片儿了,江南大营的和春、张国梁他们敢不派兵去救援吗?肯定不敢,毕竟粮饷的供应要是出了问题,那江南大营可就难以为继啦,所以他们只能分兵去救援啦。

在围攻安庆的过程中,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湘军力量是胡林翼军团呢。像鲍超、多隆阿、李续宜、成大吉、张运兰这些将领,可都是在胡林翼的精心调教之下成长起来的哦。胡林翼担任着湖北巡抚的职务呢。要知道,一旦太平军朝着武昌发起西征行动,从职责所在以及形势所需来讲,胡林翼必然得把他手下的军队调回来去应对。可要是胡林翼真的把军队调走了的话,那情况就不一样啦。单靠曾国荃那仅有6000人的“吉字营”,想要拿下安庆可就太难啦,几乎是做不到的。而且,安庆那边的粮道要是一直畅通无阻的话,湘军即便围着安庆城,实际上也没什么太大的意义啦,毕竟城里面粮食供应没问题,想靠围城困死守军就很难实现咯。

经过实际情况的验证可以发现,当初陈玉成展开西征武昌的行动时,情况确实如所预想的那般有了变化。那胡林翼呢,真的就开始调兵遣将了,像李续宜、成大吉都依照调令返回了湖北,而且多隆阿也已经做好了调动的准备。在这之后啊,随着陈玉成展开了一系列灵活巧妙的军事机动动作,产生的影响可不小呢。多隆阿以及鲍超都因为这些情况,陆续离开了安庆地区。由此可见,太平军所运用的这种运动战术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成效的。只是非常可惜的是,在这至关重要的安庆之战当中,李秀成却并没有参与其中啊。

李秀成在西征过程中表现消极,不断拖延时间,这就使得陈玉成没办法按原计划去攻打武昌。而当时安庆的局势已经万分危急了,陈玉成无奈之下,只得从湖北往回赶。回来之后,他就在集贤关扎下了大营,随后便与湘军展开了激烈的搏杀。在这之后,陈玉成又继续展开机动作战,通过一系列的行动把湘军给调到了外线。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太平军也折损了不少的人马,如此一来,也就失去了能够去强攻曾国荃所设防线的实力与资本啦。

在安庆之战期间呢,李秀成表现得并不积极主动哦。他都没有亲自率领部队参与到这场关键的战役当中。当时陈玉成已经离开湖北有两个月之久了,李秀成才慢悠悠地进入湖北。可到了那儿之后,发现根本见不着陈玉成的身影,然后他二话不说,立马就回到苏州去休整了。你瞧,李秀成既不选择去救援处于危机之中的安庆,也没有接着进行东征的行动,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局势一点点地变得越来越糟糕,结果就白白错过了大好的机会,实在是有些让人惋惜呢。

我们来看当时太平军的情况。陈玉成这边呢,如果不救援安庆的话,他就只能孤军奋战啦,这孤军作战的结果就是损失极为惨重,没办法,最后只能被迫退到庐州去坚守了。再说说东征这事,要是不继续推进东征的行动,而是就那么放任不管的话,列强就会和清军勾结在一起,还组建起了武装力量呢。这可就给第二次东征制造了特别大的麻烦,严重影响了东征的局势。时间来到1861年9月,这时候安庆不幸陷落了,太平军在这一系列的变故当中,前后算下来损失的兵马多达4万之众,这对太平军的元气可是个不小的伤害呢。等到了10月,李秀成再去进行东征的时候,这时候整体的局势已经变得非常不利了,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阻碍呢。

陈玉成采取外线机动的策略,这一策略是起到了一定效果的。而清军呢,靠着列强给予的支持,在江浙一带成功稳住了阵脚。李秀成对自己当初消极对待西征这件事所引发的一系列后果,那是有着极为深切的感触。他在自己的自述当中都承认了这属于自己的“失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确实感觉挺对不住老乡陈玉成的。不过呢,虽说李秀成心里明白自己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可他也并不愿意去原谅陈玉成。甚至可以说,他们两人之间的关系到了这个时候,其实已经是破裂的状态了。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叶芸来呢,想着要从被围困的局面中突围出去,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保存己方的有生力量。可陈玉成却不答应他这个想法,不但如此,陈玉成还把吴定彩派进了被围的地方。之后呢,陈玉成动身前往桐城去搬救兵,在这个过程中,他安排黄金爱负责断后,让黄金爱去阻挡湘军的追击,好给自己争取搬救兵的时间。黄金爱接到这个任务后,就全力执行起来,在断后的过程中,那可是经历了一番苦战,最后他所带领的部队几乎损失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他独自一人骑着马逃离了战场,然后回到了江浦。再看被围在安庆那边的情况,随着战事的发展,安庆最终还是陷落了。而吴定彩呢,在整个战斗过程中那是奋力作战,一直战斗到最后一刻,力战而亡,并且他所带领的部队特别有骨气,没有一个人选择投降的,全都战斗到了最后。

在当时的局势下,安庆的情况十分危急,可李秀成却没有去救援安庆。从某种程度来讲,他这样的做法着实是愧对陈玉成的。要知道,陈玉成此前可是对相关战事有所安排的,他让吴定彩、黄金爱去承担一些带有风险的任务。结果呢,就因为这,李秀成还埋怨起陈玉成来了。后来啊,安庆之战结束之后,陈玉成不幸被湘军给围困在了庐州那个地方。按常理来说,这时候作为战友的李秀成理应去救援陈玉成的,可他并没有这么做。相反,李秀成做出了另外的选择,他直接进入到江浙一带,然后在那里建立起了苏福省、天浙省呢。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