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李宗仁在北京去世。葬礼上,其30岁的遗孀胡友松哭得不能自已。她和李宗仁的这段婚姻只持续了三年,可是,对胡友松来说,这三年几乎就是她人生之中最幸福的时光。然而,现在这世界上她唯一一个可以依靠的人也不在了。站在黑白两色的灵堂之中,胡友松的眼泪怎么也止不住,她不断地回顾着自己这30年的人生。每一次,她快要拥有幸福的时候,老天爷就会给她开一个巨大的玩笑。
大家都忙着悲痛,没有人注意到痛苦的胡友松。过了很久之后,周总理前来祭奠,才注意到这个情况。周总理走上前去,握住胡友松的手,轻声安慰她说:“你放心,国家会照顾你的。”周总理知道,胡友松身世飘零,好不容易和李宗仁结了婚,过了三年安稳日子,如今李宗仁一走,她的内心肯定承受不住打击。不过,虽然只是短短三年的婚姻,胡友松却把李宗仁照顾得很好。所以,国家给她提供照顾也是应该的。
周总理这番安慰让胡友松的心中十分感动,她没想到,这个时候国家还能想到自己,这算是在悲痛之中唯一的一点安慰了。李宗仁去世之后,胡友松的生活变得非常的低调,甚至很少在人前露面。晚年的她搬到了台儿庄生活,这是李宗仁一生之中最难忘的地方,她用自己的漫漫余生,去怀念那短暂的三年婚姻。胡友松的丈夫李宗仁是传奇,而胡友松本人的故事虽然没有那么波澜壮阔,却也是跌宕起伏,充满坎坷。
身世成谜胡友松是一个生在香港、长在上海的姑娘,她的本名叫做胡若梅。在繁华的上海,胡友松是一个不起眼的姑娘,但她却有一个万众瞩目的母亲,那就是著名的影星胡蝶。可是,胡友松的父亲却始终是一个迷。1937年,由于日寇入侵,胡蝶和家人前往香港避难。1941年,胡蝶历经千难万险,回到了内地,身边却突然多出来一个孩子,这个孩子被胡蝶寄养在上海,而胡蝶本人在回国之后,绝大部分时间却住在重庆。
胡友松小的时候,因为母亲是著名影星,所以生活上衣食无忧,她没有固定的房子,而是住在一个酒店的包厢里,有一个保姆带着她。偶尔,母亲会写一封信来问候,逢年过节,如果外面的战乱不算严重,母亲会悄悄地过来看她。一个私生女,而且她的母亲又是那样的出名,所以这也就注定了年幼的胡友松见不得光。她和母亲相处的时间很少,但母亲依然是她最眷恋的人。在这个世界上,胡友松没有别的亲人,她只能每天默默的祈祷,希望有一天战争结束,母亲能够长长久久的陪伴在自己的身边,但这只是小孩子的一场梦。
六岁那年,胡友松得了一场非常严重的湿疹,医生诊断之后,认为这个病如果想要根治的话,就必须要带着孩子去北方生活。胡蝶听到这个诊断结果,皱起了眉头,经济上倒没有什么困难。可是,要带着孩子去北方的话,她脱不开身,万般无奈之下,胡蝶想到,可以把孩子托付给自己的一个朋友。无依无靠这位朋友名叫沈文芝,是军阀张宗昌的姨太太之一,不过,如今沈文芝已经被抛弃了。过去沈文芝风光的时候,和胡蝶的关系还不错,而且,正巧沈文芝打算到北方去生活。于是,胡蝶找到沈文芝谈了这件事情,并决定直接把女儿胡友松寄到沈文芝的名下,当做养女,胡蝶相信,这样的话,沈文芝对待自己的女儿就能够更加的用心。
对胡蝶来说,这也是好结果,以她的名气,她根本不可能永远把这个孩子带在身边,与其这样,倒不如让孩子有一个新的母亲。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完全的抛弃,胡蝶虽然不能够陪在女儿身边,但是,在女儿跟着沈文芝走后,胡蝶仍然每隔三个月就寄一大笔钱过来。最初,沈文芝和胡友松相处得还不错,沈文芝需要这个孩子为自己养老,而胡友松也十分依赖沈文芝。然而,没过几年,忽然产生了变故,胡友松的亲生母亲胡蝶没了消息。
这让沈文芝非常的惊慌,因为这些年来,沈文芝并没有什么正经的营生,她在北方能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无非是因为胡蝶惦记女儿,只要沈文芝开口,胡蝶就会给她很多很多钱。但现在,沈文芝却失去了自己最重要的经济支柱。胡蝶失联了,让沈文芝出去工作,养活自己和胡友松,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沈文芝只能继续把希望寄托在胡蝶的身上,希望胡蝶能够和她恢复联系。可是,打听了很久之后,沈文芝才得知,胡蝶已经去香港了,而且,这一切并非出自胡蝶的自愿。在乱世之中一个,没权没势却又长得漂亮的女影星,命运实在由不得自己做主。
胡蝶的遭遇,间接影响到了沈文芝和胡友松的命运。失去了生活来源之后,沈文芝的脾气忽然变得非常的暴躁,她把养女当做了自己的出气筒。年幼的胡友松感到惶恐,她不明白,为什么养母对自己的态度忽然就变了。沈文芝把对于生活的不满,一股脑地发泄到了胡友松身上。每天,胡友松回到家,迎接她的就是劈头盖脸一顿痛骂。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了胡友松12岁。此时,胡友松和养母沈文芝已经共同生活了六年。六年来,养母日复一日的虐待已经让胡友松感到麻木了,她只想快点长大,逃离这个家,但胡友松没想到,自己的母亲会在这一年突然回来。
胡蝶回来,是想要看看女儿过得怎么样。可是母女两人竟然没有见上面,沈文芝对于胡蝶的来访百般拒绝,最后实在拦不住,沈文芝也不允许胡蝶见到女儿。沈文芝虽然不喜欢这个孩子,但也知道,这个女儿是自己将来唯一的指望。而胡蝶的内心更是无奈,她想要带女儿走,可是以她的处境,即便把女儿带走,又要如何安置这个孩子呢?这是个无解的问题,两个人谈了许久。最后,胡蝶又塞给沈文芝一大笔钱,匆匆忙忙回了香港,这些事情,胡友松是后来才知道的。
姻缘天定在成长的过程中,环绕着胡友松的主题是孤独,她没有亲人可以依靠,也并没有几个要好的朋友,由于从小的遭遇,胡友松养成了十分孤僻的性格,和同学之间也说不了几句话。15岁时,胡友松考进了护士专科学校,在学校里,胡友松一直是最努力的一个。她知道,自己必须要有一个饭碗才能够养活自己。也就是在这一年,她正式把自己的名字从“若梅”改成了“友松”,她希望自己能够和松树一样,不惧严寒,坚韧地活下去。毕业之后,因为优异的成绩,沈文芝被分配到了北京积水潭医院。有了工作之后,胡友松的生活变得好了一些,沈文芝对她的态度也在变好。只是,她依旧没有什么朋友,她的年龄一天天的增长,但孤独的感觉却并没有变。
有时候,胡友松也会思考自己的人生大事,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只是,以胡友松这狭窄的社交圈子,想要结婚似乎也是痴人说梦。可胡友松没想到,缘分很奇妙,很快,一个大人物走进了她的生活,这个大人物就是她未来的丈夫李宗仁。1965年,在国家的努力沟通之下,李宗仁终于决定回到国内。李宗仁回国是件大喜事,这非常有利于加强两岸的团结。原本,李宗仁是和太太一起回国的,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回国没多久,李宗仁的夫人郭德洁就确诊乳腺癌,很快就去世了。
李宗仁和原配夫人之间相伴几十载,感情深厚,如今夫人已去世,对李宗仁的打击自然很大。李宗仁整日在家中怀念自己死去的妻子,茶饭不思,人也消瘦了许多。周总理看在眼里,很为李宗仁着急。照这样下去,李宗仁的身体也会垮掉的,这可不行。思来想去,解决这件事情最好的办法就是转移李宗仁的注意力,为他再找一位太太。可是,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李宗仁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庸脂俗粉可还真入不了他的眼。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李宗仁现在年近七十,一般的姑娘可能也不太愿意嫁,这是个两难的局面,可是,总得努力试一试。
周总理让工作人员找一些合适的相亲对象,找到之后,先把照片拿给李宗仁看看。如果李宗仁觉得条件长相合适,那再让两个人见见面,尽力撮合撮合,说不定能够成就一段佳话。工作人员挑来挑去,还真挑出了不少,一共有六十多个候选人。找了个李宗仁心情好的时间,工作人员就把这六十多张照片,全都拿到了他的面前。李宗仁原本对这件事情兴趣不大,可是,在翻到其中一张照片的时候,李宗仁忽然很有兴趣地看了起来,这张照片上的姑娘正是胡友松。那一年,胡友松20出头,正是最好的年纪,论容貌,她或许比不上自己的母亲胡蝶,但是,也别有一番风韵。照片上的她青春正好,眼神里却带着一股淡淡的哀愁。
李宗仁觉得,这个姑娘身上有一股民国大家闺秀的风范,很难得,和别的姑娘不一样。李宗仁的表现让工作人员也感到欣喜,能有兴趣,那就说明这件婚事有门儿。于是,工作人员连忙趁热打铁,问李宗仁要不要见见这个姑娘。李宗仁想了一下,同意了。坠入爱河接下来,就要去找胡友松说明这件事情了,胡友松现在还不知道自己的照片被拿到了李宗仁面前。其实,挑出胡友松是个偶然,工作人员也只是根据硬性条件,筛选一些从年龄到职业都合适的,不过,这姻缘讲究的就是一个巧合。当从院长那里得知自己有机会去和李宗仁相亲的时候,胡友松愣住了。她从没想过,自己将来的结婚对象会是李宗仁这种大人物,她的内心一时之间有些纠结。
这时候的胡友松的确很想找到一个可靠的结婚对象,她太想拥有一个家了,太想有一个人能够让自己依靠了。可是,李宗仁会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吗?胡友松实在没有这个把握,她知道,李宗仁的年纪,做自己的父亲都绰绰有余了,这样一个历经风风雨雨的人,能够和自己这样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小姑娘做夫妻吗?这一切在胡友松的心中形成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但是,在工作人员的百般劝说下,胡友松还是决定去试一试。其实,胡友松最介意的并不是年龄,她寻找结婚对象的唯一条件,就是这个人一定要对自己好,除此之外,别的都不算大事。就这样,胡友松在一家饭店里见到了自己的相亲对象李宗仁。
李宗仁一见到胡友松眼睛就亮了。他没想到,胡友松比照片上长得还要漂亮,气质出类拔萃。而且,虽然胡友松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护士,但是谈吐非常文雅,这不禁让李宗仁想到了自己早已过世的太太。李宗仁为了博取佳人的芳心,便主动提出,要带着胡友松去游览一下北京城。两个人就这样从中午一直逛到了天黑,胡友松心中也做好了决定。虽然相处的时间不多,但她能感受到,李宗仁对自己是很好的。他有教养、有学问、有见识,也许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年龄的巨大鸿沟。可是,如果两个人能够真心相待的话,年龄也并不是什么致命的问题。
在李宗仁提出结婚的请求时,胡友松考虑了半天,最终点了头。她知道,踏入这段婚姻,自己会承受巨大的争议,可是,她距离一个幸福的家庭也许只差这一步了。生离死别1966年7月,李宗仁和胡友松走进了神圣的婚姻殿堂,白发苍苍的新郎和正当妙龄的新娘,这样一对奇怪的组合很快引起了人们的议论。很多人都在猜测,胡友松嫁进李家,大概是看中了李家的财产,这让胡友松非常的气愤。嫁进李家的第一天,胡友松就说:“我不管钱,所有存折、钥匙都不管,也不继承财产,我只照顾李先生的起居!”
她想要一个幸福的家庭,从这一点上来说,李宗仁是做到了的。结婚之后,李宗仁把他们的结婚照片冲洗了好几百张,寄给了全国各地乃至于住在国外的朋友们,每一张照片后面,李宗仁都非常郑重的写下一行字“这是我的夫人胡友松”!这是件小事,胡友松却记了一辈子。对她来说,这是她第一次感受到被家人认可的感觉。而且结婚之后,李宗仁对胡友松非常体贴。有时候,他回来的晚,担心会吵醒胡友松,他就脱下鞋子,光脚走进卧室,胡友松喜欢吃瓜子,李宗仁就一颗一颗地给她剥。点点滴滴的细节,渐渐治愈了胡友松年轻却饱受创伤的心,可是,幸福的日子却总是短暂。
1968年,李宗仁先是患了细菌性肺炎,随后又确诊了直肠癌。看着病床上憔悴不堪的丈夫,胡友松的心都要碎了。为了让李宗仁好起来,胡友松不分昼夜地照顾着他,每天都陪在李宗仁的病床旁边。为了让李宗仁舒服一点,她绞尽脑汁,学着做营养餐,哄着李宗仁吃饭睡觉,李宗仁状态好的时候,她就打起精神,陪着李宗仁说话。胡友松的陪伴创造了奇迹,医生以为,李宗仁熬不过1968年,但是李宗仁却多坚持了一年。
可是,再多的努力,还是没能战胜死神,李宗仁走了,胡友松的幸福也再次破碎。但至少,在这个世界上,曾经有一个人是爱她的,这份短暂的温暖支撑着她,度过了接下来的大半生。胡友松始终觉得,嫁给李宗仁,是她这辈子最幸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