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当漫长的时间里,科学和艺术都是贵族的玩物,普通老百姓很难接触到相关的信息。但是,博物馆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它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近距离接触那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有机会接触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有趣的是,很多世界知名的博物馆都和医学进步有着千丝万缕的连续,在世界博物馆日,我们便去见识一下这些颇具特色的博物馆。
因疾病而建的博物馆
安康圣母教堂
我们在观看与美丽的水城威尼斯有关的电影、电视和纪录片时,通常可以看到安康圣母教堂的身影,目前,它承载着向世界各地游客展示艺术珍品的功能,是一座充满艺术气息的博物馆。

然而,这座博物馆的建立源自一场可怕的瘟疫。1630年,威尼斯继1347年之后再次受到黑死病的侵袭,城中三分之一的居民被疾病吞噬。当时的威尼斯人没有科学的防治手段,只能虔诚地向圣母玛利亚祈祷,并立下誓言:如果圣母能驱走瘟疫,解救威尼斯人,那么威尼斯人将会为她专门建一座华丽的教堂。第二年,当瘟疫真的消退之后,威尼斯人信守承诺,建立了这座永远留名于艺术史的建筑。
要知道,威尼斯建立面积狭小、地基不牢的海岛之上。想要建造如此规模的建筑,难度可想而知。为了这座教堂,光是打地基就动用了17万根木桩。哪怕是如此困难,威尼斯人依然坚持完成了这项工作,这足以见证他们的勇气。
但从另一个角度上也可以看出,威尼斯人内心深处对于黑死病的恐惧有多大。在医学不够发达的年代里,他们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去面对瘟疫和死亡。
截至目前,安康圣母教堂的大门依然保持着建立以来的传统——只在健康节,也就是每年的11月21日那一天打开,这一天也是人们一年中可以从正门走进教堂的日子。
医生建立的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
1660年,汉斯·斯隆爵士(Hans Sloane,1660-1753)出生于爱尔兰。他对自然科学特别感兴趣,年轻时曾在巴黎、伦敦和蒙比利埃之间辗转学习,并获得了医学学位。当时的英国正处在大航海时代,这给斯隆医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英国的远洋船只将斯隆医生带到了牙买加,他在当地对植物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发现了奎宁的药用价值。除了药物,他还另外一项奇妙的发现,即牙买加当地盛产可可豆。斯隆医生展开头脑风暴,发明了牛奶巧克力,这项发明让他赚了一笔横财。
对于这笔巨额财富,斯隆医生用在了何处呢?原来,他在探险途中不断收集各种动物和植物,并将其制成标本保存起来。而且,他还利用这笔财富让自己拥有了丰富的藏书。经过这样一番操作,斯隆医生在他的有生之年,积累了数量极为丰富的藏品。
在遗嘱中,汉斯·斯隆医生明确写到,他所有的收藏品都应该全部保留,不做一分一毫的切割和缩减,并且要作为公共用途和公共利益之用。当斯隆医生去世后,他的这些藏品被妥善地保存了下来,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

当然,以我们今天的眼光回看这段故事的时候,也不应该忘记斯隆医生在发家致富过程中也涉足了奴隶贸易,而大英博物馆的众多藏品中也有很多来自于英国对其他国家的掠夺。
向“医生”致敬的博物馆
乌菲兹美术馆
在美丽的佛罗伦萨城中,有一座举世闻名的博物馆,它就是乌菲兹美术馆Galleria degli Uffizi。在这座博物馆中陈列着文艺复兴时代著名画家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1445-1510)的两幅坦培拉作品:《春》和《维纳斯的诞生》。

有趣的是,这座博物馆和波提切利的这两幅名画都与一个医生家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个家族就是美第奇家族。这个家族的姓氏美第奇(Medici)就是意大利语里的“医生”的意思。至于乌菲兹美术馆的名称来源,其实是“办公室office”。是的,这座美术馆原本就是美第奇家族的办公室。
因为美第奇家族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有着重要而崇高的地位,因此在那个时代里,众多的艺术家的名作都用种种细节表达了对于美第奇家族的致敬。比如前面提到的《春》和《维纳斯的诞生》,在这两幅画作的背景之中,都出现了一种相同的植物——药用酸橙(mala medica)。这种植物的名字里就带有“医学”这个词,这也正是在向美第奇家族致敬!
而乌菲兹美术馆则因为美第奇这个“医生”家族,成为了文艺复兴时代传承至今的艺术瑰宝的集中地。
离不开医学的博物馆
湖南博物馆
有没有与医学界合作而出名的博物馆呢?当然有,那就是湖南博物院。在著名的马王堆挖掘之后,考古学家小心谨慎地对出土的尸体进行了研究,他们逐层揭开了足有 20 层的衣物,一具跨越两千年时间的女性形象显露了出来。

当这具女尸出现在考古学家面前时,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尽管经过了漫长的时间,但这具尸体的外形依然完整,全身柔软光滑,看上去仿佛刚刚死去不久,甚至连她的皮肤依然有着良好的弹性。
此时,一个新的难题摆在了考古学家面前。毕竟,考古学家虽然精通历史、善于保护文物,但是对于如何处理这样的尸体却完全没有经验和能力。正在这些考古学家焦头烂额的时候,湖南医学院的一名解剖教师找到他们,并提出了一个让他们哭笑不得的建议。
这位解剖教师说,自己的解剖课上缺少尸体标本,希望博物馆能够将这具出土的女尸作为教学标本使用。毫无疑问,考古学家一口回绝了解剖教师的要求,不过他们同时也受到了巨大的启发:处理和保护尸体这方面,解剖学家相当专业啊!
于是,这些考古学家联系到了湖南医学院,委托解剖学家对这具尸体进行了有效的保护和处理。而这些解剖学家果然不负众望,为博物馆提供了保存尸体的技术。正是因为和医学领域积极的合作,湖南历史博物馆的考古工作得到了积极有效的推进,马王堆出土女尸也成为了该博物馆的重要收藏。
专注于医学的博物馆
亨特博物馆
18世纪的英国有位著名的医外科医生约翰·亨特(John Hunter,1728-1793),他是世界外科史上的里程碑人物。他曾教出无数优秀的学生,其中一位便是善于思考的爱德华·詹纳(Edward Jenner,1749-1823),而后者正是牛痘接种法的发明人。
更重要的是,在约翰·亨特之前,外科医生地位远低于内科医生,只不过是一些手艺人。在亨特看来,外科医生要学习解剖生理等基础知识,才能成为医学领域的中坚力量。正是因为他的这个理念,外科学才从一门手艺升级成为一个学科。
约翰·亨特救治了无数患者,同时他还带着无与伦比的好奇心,收集整理了各种医学相关的标本。他去世后,这些藏品被收集整理并建立了著名的亨特博物馆。在这座博物馆的藏品中,我们可以了解18世纪医学领域的样貌。
为了获得尸体,特别是那些有着独特身体特征的尸体,18世纪的医生和解剖学家不惜一切代价。著名的爱尔兰巨人查尔斯·拜恩身高两米有余,约翰·亨特对他的身体垂涎已久,这让拜恩深感恐惧。为了不让亨特得到自己的尸体,拜恩掏出一大笔钱,让人在他死后将尸体装入特制的金属棺材中,并永远沉入海底。
结果如何?查尔斯·拜恩那令人震惊的巨大骨骼,如今依然是亨特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不过,尽管让人唏嘘,但通过研究拜恩的骨骼和DNA,人们得以发现并找到了治疗垂体肢端肥大症和巨人症的办法,让拜恩的悲惨故事不再继续上演。

讲述医学历史的博物馆
惠康博物馆
亨利·惠康(Henry Wellcome,1853-1936)是一家美国药厂(Burroughs Wellcome & Company)的老板,他创建的公司与其他数家公司合并成为了今天的葛兰素史克。毫无疑问,惠康是一位富有的人。在他的遗嘱中,规定将自己遗产的一部分用于慈善事业。这直接催生出了惠康信托基金Wellcome Trust,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医疗慈善机构之一,而惠康基金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便是以医学史为主题的博物馆。

惠康十分热衷于收集与医学相关的文物,无论看到任何与医学相关的文物,他都潇洒地掏钱购买。在他去世时,他的医学收藏已经达到了12.5万件。在他去世后,这些文物的一部分由伦敦科学博物馆Science Museum, London接手,而另一部分则属于惠康医学博物馆Wellcome Collection。
直到今天,惠康医学博物馆依然是医学史研究的重要阵地。在这里我们看到人类与天花、疟疾、脊灰等多种古老传染病的斗争历史,疫苗接种、治疗药物乃至创新工具的研发都得以面面俱到的展现。此外还有包括专业的放血刀具、急救设备、早期的扁桃体挤切刀,以及一些历史上著名人物所残留的部分躯体……
总而言之,在漫长的与疾病对抗的历程中,人类的智慧、经验、创新以及不辍的努力和面对强大的未知所展现出来的勇气,共同奠定了医学的底色。医学也以其独特的魅力渗透在整个人类文化的各个角落。而博物馆作为记录人类文明和历史的殿堂,自然不会让医学缺席。因为,这是我们人类之所以能够战胜疾病、持续繁衍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