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
文/丁丁
在前面一篇文章里,我们花8分钟的时间,一起重温了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以及由此改编的电影)里的安娜的爱情悲剧。
安娜和丈夫卡列宁婚姻不幸福,于是不顾一切追随自己的真爱沃伦斯基,却在现实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卧轨自杀。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文末下方链接或者合集,了解相关内容)。
安娜既然是自杀,为什么还要追究是谁杀死了她?
最近,我重新看了这部小说和电影,细细想来,安娜的死,固然和当时的社会、环境、伦理、道德,以及价值观有关,但还有一个最最重要的因素,其实是来自她自己。

01、丈夫
我在上大学读这本书的时候,和很多人一样,很厌恶安娜的丈夫卡列宁。
他自私、虚伪,身为政府高官,为了自己的前途和面子,面对妻子的婚内出轨,宁愿她和情夫保持关系,也坚决不放她一条生路。
就如安娜说的“他们不知道八年以来他如何扼杀我的生命,扼杀我身上的一切活力,他从来没有想到我是一个需要爱情的活生生的女人”。
安娜迫于无奈,只能跟随情人沃伦斯基私奔,遭到社会、舆论、道德,以及和沃伦斯基之间的情感危机,重重压力之下,选择了自杀。
但现在再来分析卡列宁这个人物,我又觉得安娜之死不能全怪他。

卡列宁的原生家庭很不幸,他从小父母双亡,被不太讲感情的官僚叔叔带大,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卡列宁,走上了叔叔的道路。
由于从小爱的缺失,长大之后的卡列宁难免也缺乏爱自己、爱别人、爱妻子的能力。
其实仔细想想,卡列宁也许并没有我们大家想象的那么冷漠无情。
虽然他确实自私、虚伪,但安娜难产之时,他不仅原谅了她的出轨,而且安娜和沃伦斯基的私生女,最终还是被他收养的。
而安娜一边享受着卡列宁带给自己的荣华富贵,一边又以真爱之名,给丈夫戴绿帽子,换了任何一个男人,其心情都可想而知。
卡列宁以法律、道德、家庭、社会舆论、宗教意义来责备妻子行为有失检点,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对。

安娜虽然渴望爱情,但从来没有想到如何去改变自己的处境,如何修复她和丈夫之间的关系。
她也很少和丈夫沟通,当然,也没有多少办法、时间与他沟通,因为两个人的思想、精神,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
她把希望寄托在了婚后遇到的“真爱”身上。
但这个“真爱”,对于安娜而言,是婚内出轨;而对卡列宁而言,他其实成为了受害者。
卡列宁并没有直接逼迫安娜自杀,只能说,“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02、情人
沃伦斯基真的爱安娜吗?
我想刚开始肯定是的,而且他的爱是坦荡的,也是勇敢的,他不顾世俗的眼光,勇敢追求自己真爱的女人。
但沃伦斯基的爱,还有一部分是征服和占有的欲望。
他生活的环境中,不仅莺莺燕燕环绕,而且始终是女人们主动投怀送抱,唯独安娜例外。
所以沃伦斯基当初被安娜吸引,除了她的美貌和优秀,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爱而不得”。

一旦千辛万苦得到手,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倍感珍惜,有的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渐渐变得不珍惜起来,这种现象尤其是感情中,尤其是男人。
沃伦斯基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在爱情和现实产生矛盾的时候,他的自私和冷漠暴露无遗,他更爱的是他自己,他更在乎的是他的地位和事业。
沃伦斯基给安娜带来了生命的活力和爱情的觉醒,却在现实面前将这一切收回,可以说,他的自私,把安娜推向了毁灭的边缘。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和安娜一样,对真爱的期待值太高,总以为遇到了真爱,哪怕是在婚后遇到,就会像王子和公主一样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这只是童话故事。
安娜对于和沃伦斯基的爱情,如同飞蛾赴火。
面对和沃伦斯基之间越来越严重的分歧,她努力让自己变成沃伦斯基喜欢的模样,不仅失去了自己,还令沃伦斯基感到无比压力。
她不断地怀疑、试探沃伦斯基是否真的还爱自己,令沃伦斯基不胜其烦,争吵不断。
为了报复沃伦斯基,她选择卧轨自杀,令沃伦斯基悲痛后悔不已。
但有意义吗?

03、自己
在外人看来,安娜不仅风华绝代,而且聪明可人,她谈吐优雅,生机勃勃。
其实安娜的原生家庭和卡列宁有相似之处,她和哥哥从小在孤儿院长大,哥哥后来成为官员,把她介绍给位居高官、前途无量的卡列宁做妻子。
安娜本人是一个很阳光的人,但她的内心,极度渴望温暖和爱,也极度缺乏安全感。
她和卡列宁的婚姻不缺物质,但缺乏温度。
卡列宁醉心于功名前途,而安娜则需要爱人的关心和理解,渴望温馨浪漫的爱情。
但她并未向卡列宁倾诉,她也厌恶和卡列宁沟通。
没有情趣、没有沟通的婚姻,把安娜越推越远。

而安娜和沃伦斯基的相处,热烈但是矛盾,尤其在激情过后,当现实和理想发生矛盾,她和沃伦斯基都不知道该如何去解决。
不能光明正大地在一起,不被社会接受,受到良心和道德的谴责,生怕沃伦斯基变心,不是讨好,就是争吵、怀疑。
她想得到沃伦斯基的欢心来化解自己的焦虑。
沃伦斯基从事农业、建筑业,她就研究大量的专业书籍,为他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沃伦斯基想要建造医院,她亲自帮忙安排,出主意。
甚至为了减少和沃伦斯基的争吵,她竭力克制自己的情绪,等等。
但她的付出并没有引起沃伦斯基的理解,反而让他感受到来自她身上的压抑。
最后一次争吵成为了导火索,使两人甜蜜的爱情渐行渐远,安娜最终选择了卧轨自杀。

安娜并不明白,她把爱情视作了生命的全部。
婚姻的幸不幸福,很大程度上在于自己的经营,如果婚姻当中出现了问题,不是积极去沟通、解决问题,而是以遇到真爱来拯救自己,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她和沃伦斯基的相处是控制,是讨好,是失去自我。
哪怕自己足够优秀,她依然没有安全感,疑神疑鬼,生怕这个男人抛弃自己,而这个男人一旦抛弃了自己,自己的整个人生就毁灭了。

04、
安娜代表的不是一个人,她代表了一个群体,她在爱情、婚姻中的困惑,在不同时代和国家,在不同阶层和家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
安娜把爱情当作了生命的全部,第一段婚姻是没有爱,第二段感情则是怕失去爱。
但她忘了,也不会明白,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婚姻也不是。
生命中还有更多更重要的东西,比如事业,亲情,友情,自己的追求等等。
当然,这个问题不是每一个女人都会想明白的,包括现代的女人,更何况生活在19世纪的安娜。
安娜的遭遇令人同情,虽然卡列宁、沃伦斯基,都对安娜之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最主要的,是安娜亲手杀死了自己!

———— END ————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丁丁,专注为您带来影视、小说、人物的情感解读。喜欢旅游、做美食、烹茶,希望用温暖的文字,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书写自己的慢时光。
学习和成长是一件终生的事情,愿与你同行,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转发、关注作者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