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在年少无知的时候都有无论想做什么都可以的想法。不过随着年纪的增加,大家会越来越明白这是不可能的,明白在社会中生存就一定要遵守社会的规则。这些规则大到国家法律、社会道德,小到一个集体的守则。这些规则限制了人的生活,让人很不舒服,想着如果能为所欲为就好了!而在春秋时期就有个国家的国君,他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为所欲为,他就是齐襄公。
公元前694年,齐襄公在会见鲁桓公之后竟然和鲁桓公的夫人私通!而且鲁桓公夫人还是他同父异母的妹妹,叫做文姜。原来齐襄公早在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和文姜好上了。自从文姜嫁给鲁桓公之后,两人可谓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现在好不容易见了一面,自然干柴烈火,以至于文姜回去后被鲁桓公看出了端倪。
鲁桓公虽然算不上雄才大略,但也不是无能懦弱之辈,忍不住就责骂文姜。文姜这时正是和情郎兼兄长你侬我侬的时候,就忍不住向齐襄公诉苦,齐襄公是个肆无忌惮的性子,马上就把鲁桓公安排上了。
他邀请鲁桓公参加自己举办的宴会,然后命令公子彭生在马车里杀死鲁桓公。鲁国没办法只好要求齐国杀死公子彭生以作报复,齐国人就把公子彭生杀了。
从这件事中不难看出齐襄公对于道德人伦的践踏以及对于国际关系的漠视。
齐襄公对于国际关系的漠视从同年发生的另一件事情中也可以看出。
这一年的七月,齐襄公召开诸侯盟会,这次盟会大概是商量要帮助卫惠公回国。当初卫国的左右公子不满卫惠公阴谋害死卫国前太子,发生政变,另立前太子的弟弟当国君,卫惠公的母亲是齐襄公的妹妹,所以他逃到了齐国。
不过,在这次盟会中齐襄公又做了一件为所欲为的事情,以至于没能集合诸侯的力量帮助卫惠公。
他杀了前来参加盟会的郑国国君郑子斖。仅仅是因为这个郑子斖年少时和他有过龃龉,在参与盟会的时候没有为以前的事情道歉。为了一己之私,肆意杀害同为诸侯的郑子斖,如果不是因为齐国国力雄厚,早就被其他国家讨伐了。
齐襄公不仅践踏道德,漠视诸侯间的规则,还对属下言而无信。
齐襄公有一次命令两个臣子连称和管至父驻守葵丘,约定一年后再派人和他换防。可是一年后,这两人却迟迟等不到换防的人,就向齐襄公请求派人来换他们。齐襄公拒绝了。两人非常不满,这不等于将他们两个发配在这里吗?于是两人联合齐襄公的堂弟,预谋弑君政变。
齐襄公的这个堂弟叫做公孙无知,本来非常受齐襄公的父亲齐僖公的宠爱,一切待遇都和当时还是太子的齐襄公一样。齐襄公那时对此不满,但他改变不了父亲的想法。于是,在自己当了国君后就把公孙无知的待遇一降到底。
公孙无知对此怀恨在心,和连称以及管至父一拍即合,在齐襄公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86年,阴谋杀死齐襄公,自立为国君。
齐襄公死了,仅仅当了十二年国君,就死在政变中。其中原因就是他的肆无忌惮和为所欲为的性格。没有明白道德和规则不仅制约了他的行为,但也制约了他人的行为,在限制住他的同时也保护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