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外交长刚离开东京,后脚日本就变卦,“扔”掉了中国给的台阶

韩知许说文史 2025-03-27 20:32:52

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3月21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赴日本出席中日韩外长会,并举行中日经济高层对话,双方“相谈甚欢”。

怎料王毅外交部长前脚刚离开日本,后脚日本就上演了一出“翻脸不认人”的戏码。

要求中方删除石破茂的相关表态,并直言石破茂从未说过这样的话。

日本为何翻脸?石破茂说了什么,又为何不承认了?

事情要从王毅外交部长这次访日说起。

中日这些年磕磕绊绊,从历史教科书到钓鱼岛争端,从半导体出口管制到核污水排放,矛盾多得能写满一张A4纸。

中国这次主动派人上门沟通,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是想给紧张关系降降温,给双方找个台阶下。

毕竟两国贸易往来密切,真要撕破脸对谁都没好处。

当时中日韩三国外长齐聚东京,原本是要推进区域合作的大戏码。

王毅和日本首相石破茂见面时,双方谈得看似挺顺利,中方特别强调了台湾问题的重要性,要求日方必须遵守《中日联合声明》等四个政治文件。

石破茂当场表态"尊重中方立场",这话可是被白纸黑字记录下来的。

可谁都没想到,打脸来得比东京的早高峰还快。

王毅的专机还没在北京落地,日本驻华使馆就急吼吼地发声明,咬死没说过“尊重中国立场”这种话,中方给日本的台阶“碎”了一地。

没过两天,日本政府发言人更是当着全世界媒体的面,要求中国删除相关通报。日本政府说翻脸就翻脸,摆明了要在台湾问题上搞小动作。

说到这不得不提美国的影子。

特朗普政府最近挥舞关税大棒,连铁杆盟友日本都没能幸免。东京方面显然想通过在对华问题上示强来讨好华盛顿。

但日本可能忘了,美国新任国防部长即将开启亚洲之行,日本这时候在台湾问题上跳得高,无非是想在美国人面前表忠心,争取更多战略空间。

只是这种走钢丝的玩法风险太大,稍有不慎就会摔得鼻青脸肿。

其实日本政府自己心里也矛盾得很。石破茂上任以来,又是派外相访华,又是组织执政党代表团交流,摆足了要改善关系的姿态。

现在突然在台湾问题上发难,他这是既想维持表面和气,又忍不住要搞点小动作。

中国外交部的回应也很有意思,发言人反问:国与国交往当中,尊重彼此的立场,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这话听着平淡,实则绵里藏针。

既点破了对方的无理取闹,又给台阶下。

不过日本政府似乎没打算接这个台阶,反而变本加厉在搞事,这就让人不得不怀疑他们到底打的什么算盘。

深究起来,日本这波操作藏着三重算计。

第一重是给国内右翼势力喂定心丸,毕竟这些年来修宪派势力抬头,需要时不时搞点对华强硬戏码;

第二重是做给美国人看,特别是在美国防长来访前摆出"抗中先锋"的姿态;

第三重则是想在中日谈判中攒筹码,就像菜市场讨价还价前先挑刺压价。不过这种既要又要还要的玩法,很容易玩脱手。

更值得警惕的是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反复。从否认《中日联合声明》的法律效力,到在教科书里淡化侵略历史,这些动作就像定时炸弹的倒计时,随时可能引爆新一轮外交危机。

当年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引发的外交地震还历历在目,如今石破茂政府似乎又想玩火。

不过日本可能低估了中国的定力。外交部那句"尊重彼此立场是正常交往的前提",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划出了红线。

别看现在蹦得欢,真把中国惹急了,有的是反制手段。

就说旅游业,疫情前中国游客在日本大把撒钱的景象,这两年已经冷清了不少。

要是再闹下去,日本商场里的中文标语怕是要落灰了。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乌克兰这个活教材。当初某些国家在中美之间左右横跳,结果落得山河破碎的下场。

日本现在这套把戏,和当年乌克兰的某些操作何其相似。不同的是,东亚的地缘格局更复杂,中美博弈更激烈,日本这艘船要是掌不好舵,随时可能被卷入惊涛骇浪。

眼下最吊诡的是,日本政府明知道对华强硬会伤及自身经济利益,却还是硬着头皮往前冲。

这背后除了美国的压力,恐怕还有更深层的战略焦虑。

不过国际政治从来不相信眼泪。日本要是真把《中日联合声明》当废纸,那中日关系的根基可就动摇了。台湾问题涉及中国核心利益,没有任何妥协余地!

回头看看王毅访日时的场景,双方谈笑风生的画面还热乎着,转眼就闹出外交风波。

只是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变脸绝活,从来都要付出真金白银的代价。

说到底,日本这波操作暴露了其外交战略的致命伤:既想维持中日经贸往来这棵摇钱树,又放不下配合美国遏制中国的执念。

这种精神分裂式的政策,最终很可能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

话说回来,日本国内也不是铁板一块。不少经济界人士早就喊话政府要稳住中日关系,毕竟中国市场的分量摆在那儿。

未来的中日关系,很可能进入"政冷经热"的新常态。政治层面吵吵闹闹,经济往来照常进行,就像邻居家两口子天天拌嘴,但生意合作照旧。

不过这种脆弱的平衡能维持多久,就要看日本政府能不能管住自己的手了。

大国博弈从来都不是单方面游戏,日本想在中美之间走钢丝,这个杂技可不好演。

总结:

看看澳大利亚的前车之鉴就该明白,当美国的马前卒是要付出代价的。更何况中国早就不是二十年前的中国,现在的工具箱里可不止有经济牌。

这场外交风波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国际政治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日本今天对中国耍的这些小聪明,保不齐哪天就会反噬自身。

而中国要破这个局,光靠递橄榄枝怕是还不够,得让某些人知道,玩火终归是要烫手的。

参考资料: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