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艺术之山非现实之山。
画中山水来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黄宾虹作画,即使题曰某山某处也决不写实。

东西二台即严子陵钓台

富春江严子陵钓台

严子陵钓台东西二台
黄宾虹:"浑厚华滋我民族,惟宗古训忌图经。"
大师作画的目的是通过浑厚华滋的笔墨表现中华文化精神,澄怀观道,而不是表现某个景点的自然之美。


峨眉山洗象池
2.树木人格化。
"既雕既琢,复归于朴"。
大师笔下的树木拙朴,残缺不完美,并非生活中常见之态。


树木简洁传神,富有个性
树木是画家的寄托物,如庄子笔下不成材而免于被伐之木。
3.房舍、点景,超越生活之象。
大师房舍上升到艺术,展现出房屋内的人物活动。
可游可居,使人身临其境。

对话

听松
读书、对话、观瀑、听松,重在表现人文情怀。

房子简约,不画门窗。

夸张变形,更具艺术性。
4.超越理法,我画写我心。
黄宾虹:"作画言理法,已非上乘。"
理法,即古人总结的作画规律与法则。如构图三段法、山法、树法、石法、云水法等。

超越古法,才有创新。
大师构图介于全景与一角之间。

浑厚华滋,内美丰富。
运用积墨,侧重表现主山,淡化丘壑和立体感。

半抽象短线排列,强化现代感
超越物象之似,注重点线的疏密、轻重、浓淡。

山石空勾加染。

中锋写出,少有侧锋
勾皴之法,异于常人。

大枝点叶,乱而不乱,层次分明。
横点、竖点,变化多端,率真随意,不拘泥于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