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胜保放走陈玉成的弟弟,是怂还是算计?
1862年,清军大将胜保俘虏了太平天国的英王陈玉成。
按理说,逮着这样一条“大鱼”,怎么也得斩草除根,确保太平天国再无翻身之日。
可让人意外的是,陈玉成的弟弟陈聚成竟然被胜保放回去了,还带着家人一起回到了太平军。
这到底是胜保心慈手软,还是另有深意?

事情要从陈玉成的失败说起。
这位太平天国的猛将,曾经在无数次战役中把清军杀得丢盔弃甲,尤其让胜保吃尽了苦头。
白石山一战,胜保带着两万骑兵,结果被陈玉成打得只剩几十人逃命。
可以说,胜保是被陈玉成打怕了的。
可就是这样一个对手,最后却落在了胜保手里,原因很简单——被自己人卖了。

当时的苗沛霖,表面上是太平天国的盟友,实际上早就投靠了清廷。
他见陈玉成走投无路,想借他的兵力东山再起,便假意接纳,实则设下圈套,把他直接绑了送给胜保。
陈玉成被押到大营时,脸上没有一丝惊慌,反倒是胜保,面对这个曾经让自己连吃败仗的对手,有点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胜保的第一反应是劝降。
毕竟,他的老习惯就是收编敌军,甚至连石达开都想拉拢。

可惜,陈玉成根本不吃这一套,反而当着众将领的面,把胜保的战绩狠狠地嘲讽了一番,甚至连他当年是怎么狼狈逃命的细节都说了出来。
胜保脸色铁青,但并没有发怒,而是继续好吃好喝地招待陈玉成,希望他能回心转意。
可陈玉成的态度非常明确:宁死不降。
僧格林沁看不下去了,直接上奏朝廷,认为胜保靠不住,担心陈玉成半路被救走,建议就地处决。
慈禧倒是想把这位英王带到北京再审,但最后还是听了僧格林沁的建议。

陈玉成被押解途中,在延津县被凌迟处死,年仅26岁。
问题来了,既然陈玉成都被杀了,为什么他的家人还能被放回去?尤其是他的弟弟陈聚成,回到太平军后,还在丹阳坚守,与清军激战,成为清廷的心腹大患。
这么一看,胜保的决定就显得格外耐人寻味。
有人说,胜保这么做,是因为和陈玉成达成了某种交易。
毕竟,他当时一直在劝降,或许是希望放回家人,换取陈玉成的支持。

但从后来的结果看,这个说法站不住脚,因为陈玉成根本没打算投降。
另一种说法,则更具戏剧性。
传闻陈玉成的小妾被胜保看中,女子苦苦哀求,胜保心软,才放了陈玉成的家人。
这种说法虽然听起来有几分传奇色彩,但胜保的性格摆在那里——他是个惯于招抚的将领,做事讲求实用,而非单纯的感情用事。
最可能的原因,其实是胜保的“招降策略”。

在他看来,太平天国已经是穷途末路,放走陈聚成,或许能让他回去劝降太平军。
换句话说,胜保的算盘是,既然陈玉成劝不动,不如通过他的家人来瓦解太平军内部的斗志。
毕竟,他过去也是用这种方式拉拢过不少敌军将领。
然而,这一次,他的如意算盘打错了。
陈聚成回到太平军后,不但没有劝降,反而死守丹阳,与清军血战到底。

冯子材率军围攻丹阳,几次都被陈聚成打退,甚至一度让清军怀疑,太平军是不是又要卷土重来了。
虽然最终丹阳还是失守,陈聚成也下落不明,但他的坚持,显然让胜保的计划彻底落空。
胜保的这次“放人”,其实也符合他的风格。
他打仗不算厉害,但招降的本事一流。
苗沛霖、李昭寿这些连清廷都头疼的军阀,他都敢收编,甚至当成心腹来用。

他的逻辑很简单:只要能为己所用,过去做过什么并不重要。
但问题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接受他的“好意”。
胜保的这种做法,在清军内部也引发了争议。
尤其是僧格林沁,对他的“保人”风格极为不满,甚至多次上奏弹劾。
最终,胜保在慈禧的授意下被赐死,结束了他的一生。

而他曾经收编的那些人,基本上都在他死后四散,有的叛乱,有的被清廷剿灭,只有极少数得以善终。
胜保放走陈玉成家属,究竟是仁慈,还是算计?从结果来看,他的这一手,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太平天国的覆灭,并非因为他这场“招降”策略,而是更大的政治与军事格局所决定的。
但无论如何,这个决定,确实让后人多了一分讨论的空间。
有人说,胜保是个“心太大”的人,太过自信自己的手腕,结果反而让敌人有了喘息的机会。

也有人说,他其实是个“老好人”,总想着用怀柔手段解决问题,哪怕面对的是曾经击败自己的对手。
但历史不是靠“如果”来假设的,他的结局,或许正是他性格的最好注脚。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