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手枪已经不再是高级军官或基层指挥人员的专属武器,而对于一些特殊兵种,或非直接作战人员,也会配备手枪用于自卫。
那这篇文章就来说一下,二战时期最优秀的8款军用战斗手枪,注意:只包含配发给基层军官和特殊兵种的战斗手枪,而不包括发射小口径子弹的高官小型自卫手枪,还请各位读者注意区分。
一、伯莱塔M1934手枪伯莱塔M1934型,是二战期间意大利军队最常用的一款军用战斗手枪,基于早先的伯莱塔M1915型手枪改进而来,同样采用半裸露式套筒,外形比较精致,而且枪身也很小巧,无论是作战还是军官自卫,都比较适合。
伯莱塔M1934型手枪发射的是9×17毫米勃朗宁手枪短弹,配备7发弹匣供弹,有效射程大约50米,这种手枪在二战中深受意大利军人的信赖,就连装备精良的德国军人,也认为这是一款好用的手枪。
二、拉蒂L35手枪拉蒂L35手枪来自芬兰,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就已研制,在大体外形上模仿了德国的鲁格P08型,但并没有采用肘节式枪机,而是结构更简单的直拉式枪机,相比鲁格P08的要更可靠,更耐用。
拉蒂L35手枪发射的是9×19毫米手枪弹,配备了8发单排弹匣供弹,有效射程50米左右,虽然拉蒂L35在二战中并不是很出名,但在二战中也是表现优秀的军用战斗手枪之一,可以适应各种恶劣环境,尤其是在严寒地带,该枪也能保持正常的工作。
三、毛瑟M1932冲锋手枪毛瑟M1932也叫毛瑟712,来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的德国,由毛瑟兵工厂生产,属于毛瑟C96手枪的最终衍生型号,毛瑟M1932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全自动开火,属于一种冲锋手枪,发射的仍旧是7.63×25毫米手枪弹,并且配备了可拆卸式弹匣,分为10发版本和20发版本。
毛瑟M1932在全自动开火的情况下,每分钟理论射速大约900发左右,有效射程50米,在二战期间虽然德国人没看上这枪,但在同时期的中国可是深受欢迎,通常都作为国军精锐部队或者中央军德械师的常用手枪,主要装备给坦克兵、炮兵、通讯兵和基层指挥官使用,当然它也是二战中最优秀的军用手枪之一。
四、柯尔特M1911A1手枪柯尔特M1911A1型,是二战期间美国军队最常用的一款战斗手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始装备美军,属于原版M1911的改进型,这款手枪产量很大,也很常见,在二战时期除了配发给美军各级指挥官使用外,还装备给坦克兵、飞行员、车辆驾驶员、医疗兵以及通讯兵等使用。
M1911A1型发射的是11.43×23毫米手枪弹,也就是0.45英寸ACP弹药,配备7发弹匣供弹,在当时除了大口径左轮外,M1911A1在自动手枪中算是威力最大的一个型号,因此也深受美国军人的信赖,在二战中也是一款性能优秀的军用手枪,而且在美国军队中,一直使用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才被意大利的伯莱塔92F手枪取代。
五、托卡列夫TT-30/33手枪托卡列夫TT-30/33型手枪,来自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苏联,在二战中也成为苏联军队的主力手枪之一,但装备的时间较晚,在四十年代才开始投入使用,主要装备苏联军队的基层指挥官、政委、坦克兵、飞行员以及通讯兵等,并取代了一部分已经过时的纳甘M1895转轮手枪。
托卡列夫TT-30/33型手枪发射的是7.62×25毫米托卡列夫手枪弹,配备8发单排弹匣供弹,有效射程50米,而且该枪在设计上还继承了勃朗宁系列手枪的一贯特点,结构比较简单,可靠性强,在二战中也是性能最优秀的军用手枪之一,我国曾在五十年代,还在此基础上分别仿制出了51式和54式两种手枪。
六、FN M1935手枪该枪拥有多个名称,比如叫勃朗宁M1935、勃朗宁大威力以及GP35等,该枪由美国著名的枪械大师约翰·勃朗宁,早在二十年代中期就开始设计,但由于1926年勃朗宁因病去世,使得这枪的研发工作被耽搁,直到1935年才被比利时的设计师接手,并完成了最后的设计,之后由比利时的FN公司生产,因此就叫FN M1935。
发射的也是9×19毫米鲁格手枪弹,配备了在当时比较超前的13发双排弹匣供弹,有效射程大约50米,作为勃朗宁系列手枪,M1935也继承了家族的一贯特点,不仅可靠性强,也可适应各种作战环境,在二战中曾被欧洲和亚洲多个国家采用,在抗战期间的我国,也引进了不少由加拿大生产的M1935,还被称为“十三响”或者“加拿大撸子”。
七、瓦尔特P38手枪瓦尔特P38来自三十年代末期的德国,由瓦尔特兵工厂进行生产,目的就是为了取代造价高昂的鲁格P08手枪,发射的也是9×19毫米鲁格手枪弹,配备了8发单排弹匣,有效射程50米。
瓦尔特P38手枪在二战中产量很多,主要装备给德军的初级指挥官、坦克兵、炮兵、驾驶员、摩托车兵以及飞行员等使用,虽然瓦尔特P38在德国人心中的地位不如鲁格P08,但也是二战中最优秀的军用手枪之一。
八、鲁格P08手枪鲁格P08来自十九世纪末的德国,由奥地利的武器设计师乔治·鲁格研制,于1900年定型,但起初并没有被德国军队采用,而是被瑞士军队率先装备,最早的鲁格手枪发射的是7.65毫米弹药,后来又改进出了9毫米口径,发射9×19毫米鲁格手枪弹,配备8发单排弹匣供弹。
后来在1908年,德国军队也开始采用这个型号,被给予制式名称为鲁格P08型,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使用,到了二战初期,仍旧作为德国军队最常用的手枪之一,不过数量比P38少,大部分的鲁格P08都装备德国高级军官使用。
鲁格P08在德国人和美国人眼中也不仅仅是一支手枪,而更是一款枪中的艺术品,不仅生产工艺好,还是采用了比较独特的肘节式枪机,有着德式的机械美学,而且性能可靠,实用性强,只可惜鲁格P08的造价高昂,不便于大量生产,也更不便于大规模装备军队。
以上就是二战期间8种最优秀的军用战斗手枪,别忘了关注,尽快安排下一期内容。
我个人认为FN勃朗宁1935大威力手枪最帅!
个人觉得P38比P08颜值更高[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