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国内的6款主力轻重机枪

TSArmy 2025-04-18 18:01:37

抗战时期,由于国内军工能力落后,国内基本上不具备独立研制像轻机枪、重机枪这样的自动武器,这些要么只能仿制,要么就是直接引进国外的。

这篇文章就来简单说说,抗战期间我国的6款主力轻重机枪。

1、ZB26轻机枪

ZB26在抗战期间是国内最常见的主力轻机枪之一,来自捷克斯洛伐克,该型号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研制,1926年被正式定型,发射的是7.92×57毫米毛瑟步枪弹,通常情况下使用20发梯形弹匣供弹,每分钟理论射速大约500发,有效射程900-1000米。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我国大量引进ZB26型轻机枪,同时国内的多个兵工厂还实现了仿制和国产化,在抗日战争期间,是我国各路军队最常用的一种轻机枪,而且性能优良,比日本的轻机枪更可靠,因此深受我国军人的信赖,还被称为“捷克式”机枪。

2、启拉利KE-7轻机枪

启拉利KE-7,是由瑞士SIG公司在二十年代推出的一种轻机枪,发射的也是7.92×57毫米毛瑟步枪弹,使用25发可拆卸式弧形弹匣供弹,而且该枪结构简单,可靠性强,造型还有点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自动步枪。

该枪每分钟射速大约450~500发左右,标尺射程2000米,在火力上与ZB26相差不多,国内在1928年到1939年期间,曾引进了上千挺启拉利KE-7轻机枪,后来川军方面的兵工厂还生产了6000多挺,在抗战中也是川军最常用的轻机枪之一。

3、FN M1930轻机枪

FN M1930来自比利时的赫斯塔尔公司,是基于勃朗宁M1918自动步枪改进出来的一种轻机枪,在1930年问世,该枪在造型和工作原理上,与原版的勃朗宁M1918基本相同,发射的也是7.92×57毫米弹药,配备了20发梯形弹匣供弹,每分钟理论射速500~650发左右。

国内在抗战爆发前,也引进了上千挺比利时生产的FN M1930轻机枪,主要装备国军嫡系部队和精锐部队使用,在抗日战争中,也算是国内最常见的一种轻机枪。

4、民二四式水冷重机枪

也叫二四式水冷重机枪,这是国内根据德国一战时期马克沁MG08水冷重机枪仿制出来的一个国产型号,在1935年完成定型,此时也是民国24年,因此就被称为民二四式水冷重机枪,国产的民二四式和德国的马克沁MG08在设计上也基本相同,发射的也是仿德国的7.92×57毫米弹药,可使用100发或200发帆布弹链供弹,每分钟理论射速450-500发左右,有效射程大约1000米。

民二四式虽然是仿德国的,性能和生产工艺不如原型,但在抗战期间也是我国军队最常用的一款重机枪,尤其是对于缺少自动武器的八路军、新四军来说,这也是难得的武器。

5、卅节式重机枪

该枪别名也叫三十节重机枪,是由国内汉阳兵工厂在1921年,参照美国勃朗宁M1917水冷重机枪仿制的一个国产型号,但发射的并不是美制7.62毫米子弹,而也是仿德国的7.92×57毫米子弹,配备了帆布弹链供弹。

在民二四式重机枪没有问世之前,卅节式重机枪就算是国内军队的主力,抗战爆发前,被各路军队、各大军阀装备,进入抗战期间,这种重机枪也没有被淘汰,依旧作为国军、八路军最常用的主力型号。

6、ZB37重机枪

ZB37也是来自捷克斯洛伐克,是在1937年定型的一种风冷式重机枪,相比老旧的水冷型号,ZB37的重量不仅更轻,还可适应多种作战环境,在当时的世界上也算是最先进、最可靠的一种风冷重机枪。

ZB37重机枪发射的也是7.92×57毫米毛瑟弹,可使用100或250发弹链供弹,每分钟理论射速大约700发,有效射程1000米,无论是在火力上还是性能上,都远比日军的九二式重机枪强很多,在抗战初期,我国就引进1000挺ZB37,但最终到货的只有800多挺,主要装备防守黄河一带的部队使用,但在抗战中大部分都损失殆尽。

以上就是有关抗战期间,国内常见的6款轻重机枪内容,感谢各位读者的支持与关注,后续更新更多相关内容的文章。

2 阅读:492
评论列表

TSArmy

简介:每日持续更新原创内容,敬请关注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