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到儿子闲下来玩手机,我就止不住生气,病根在这里

妈心理学习辅导啊 2024-03-26 04:58:48

01

这个暑假,我和儿子不止一次因为手机和游戏爆发冲突了。

再加上他生活习惯不好,不爱讲卫生,我的唠叨声每天都能响起。

我和老公焦虑得不得了,轮番上阵,一门心思要改造儿子。

“每天把你房间打扫一下可以吗?”

“晚上早点睡,这样第二天才能吃早饭呀。”

“要是你每天玩手机只玩2个小时,就涨零花钱!”

“但零花钱得买有用的东西,游戏充值可不行……”

我觉得我们的要求卑微又正当,可儿子油盐不进。

嘴上的答应得很痛快,转身该玩玩,什么改变都没有。

你再多说两句,就直接嘴一撇,嘟囔:“烦不烦啊?管的真多!”

好好商量行不通,我们的态度就强硬起来,拿出两大“杀手锏”——

没收手机、减少零花钱。

儿子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把手机偷偷拿回去,甚至购买同学的二手机,还向外公外婆要零花钱。

我们因此起了很严重的冲突,双方大吵一架,最后不欢而散。

我和老公也互相指责,他说我惯得太多,包办太多,导致儿子生活自理能力差,非常懒散。

我认为他管得太少,却总是指手画脚,只是纸上谈兵,不和孩子沟通。

面对这种情况,我看了不少育儿书,也报过各种家庭教育的学习班,钱花了不少,招数也使了不少,孩子却没什么变化。

02

后来我选择学习心理养育,刚进入答疑群,就有一种内心被看穿、被接纳的矛盾感——

我之前一直喜欢跟孩子说:“不能闲着,你得努力学习”,“不能浪费时间。”

“不能闲着”成为了我的一种限制性信念。

——孩子不能打游戏,不能刷视频,得一直学习,勤奋努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照我理想的样子活着才对。

这种限制根源于小时候父母对我的影响,他们每天起早贪黑的出去工作,业余时间接一些零活,让自己常年无休的忙碌,以养活四个孩子。

我从小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耳濡目染生活的艰难,所以我跟几个兄弟姐妹从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了给父母打下手,帮助父母干活,勤劳吃苦的个性。

遗憾的是,正因为如此,我不敢让自己闲下来,因为父母是如此的操劳。

如果自己闲下来,就像对不起父母一样,充满负罪感。

老师说,我从原生家庭承袭的“不能不勤奋,不能闲,不能不上进,不能让自己太放松”的限制性信念,不仅限制着我的思维,又通过我,继续限制着我的孩子。

认为孩子就得一直勤奋学习,打游戏玩手机都是在浪费生命。

当我在学习中,发现这些信念的“黑洞”,我好像才卸下了千斤的重担。

03

转折点,是从我第一次没有指责孩子“玩游戏”开始的。

有一天到了晚上11点了,我看到儿子还在打游戏,这要是放在从前,肯定又得引发一场“大战”。

儿子看着我,脸上有点烦躁,但我只是说了句“早点睡觉”,就回屋了。

第二天早上,孩子破天荒按时起床吃早餐了,并且把碗都刷了。

尝到甜头的我,当天晚上就跟儿子说了这样一段话:

“妈妈之前总因为你玩手机的事儿跟你发脾气,其实是因为我从小被你外公外婆教育‘学生的精力就得放在学习上’,却忽略了你的感受和需求。”

“时代不同,处理压力的放松模式也不同,以后玩游戏的时间我们可以共同商定。”

“零花钱你也拥有全部的支配权。”

儿子听完我这话很开心:

“妈妈是真的吗?其实我在学校没几个朋友,只好在游戏中和别人一起冲锋陷阵,这种成就感确实让我很迷恋。”

我做好了儿子昼夜颠倒狂玩游戏的准备,却也打定主意不再过多关注。

结果过一段时间以后发现他也没有如同我想象中一般,没日没夜的打游戏。

开学将至,他竟然开始自己着手准备新学期的学习用品,也和同学积极交流开学后的事情。

刚开始和孩子一起商定的玩游戏家庭规则,他并不遵守。

总是说“再玩10分钟”,或者到了10分钟以后也不放下手机。

我向老师求助,她回我“边界”二字,醍醐灌顶。

我先是允许他多玩10分钟,躲到其他房间,等他结束后再问他“好了吗?”

如果他还是不放手,就说“咱们约定的时间已经到了,是我帮你放下,还是你自己放下呢?”

给了他选择以后,他反而没有那么墨迹,主动交出手机。

这种“温和而坚定”的态度用的多了,心平气和就变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最近开学后,孩子的表现一切正常,偶尔还能在群里收到老师对他的表扬。

我想是因为孩子不需要再把精力拿来对付父母,对游戏的渴求也得到了满足,不再精神内耗的他反而有余力回归到学习上。

0 阅读:0

妈心理学习辅导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