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心理有针对家长的答疑群,群里都是厌学孩子的家长。
孩子厌学的原因无非是抑郁、焦虑、双相这几种情况。
以我的观察来看,几乎每个厌学孩子家庭都有一个焦虑的妈妈。
焦虑的妈妈有几个特点
01性格急躁,容易紧张失控
在做心理咨询时,有时候光听语速就能感知到妈妈的焦虑情绪。
有的妈妈说话就像“机关枪”一样,快,且难以停顿,你根本插不上嘴。
这样的妈妈性格很急:
孩子做了两三次心理咨询,没有明显变化,着急!
自己学习了几天的心理养育,孩子还是对她爱搭不理,着急!
和家人谈了一次话,让老公也知道倾听和理解对孩子的重要性,但坚持了2天就打起了退堂鼓,着急!
焦虑的妈妈通常是武志红说的“全能自恋”式的人,特点是:我说的就是对的,总希望有一个确切有效的方法能快速解决孩子的问题。
02限制性信念强,经常用“限制性思维”想问题
这样的妈妈属于超我严重的人,有许多的条条框框,有许多的限制性信念。
比如 : 孩子一直哭就是不对的、吃完饭不马上洗碗收拾是不对的、孩子不按老师要求写作业是不对的、孩子和小朋友打架是不对的、上学的时候喜欢男 ( 女 ) 孩子是不对的、对老师有意见是不对的、吃外卖是不健康的、和大人顶嘴是不对的。
妈妈被这些限制性信念约束着,希望孩子的发展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进行。
而孩子很多本能的需求被压制,想要而不敢,或者和父母对抗,会产生严重的内耗,活得很累。
妈妈就很容易受到挫折,从而产生焦虑。
03控制欲强,总是担心未来
焦虑的妈妈对未来没有掌控感,过分紧张,会不断忧虑未来的可能性。
她们不能很好的处理相互冲突的矛盾信息,内在世界时常处在混乱和无序中。
但越失序,就越不安;越无法控制环境,就越感到无助和危险。
为了获得安全感,她们通过“控制身边的人”来体验自己的影响力。
孩子就是妈妈身边最容易“控制”的人。
焦虑的妈妈如何改变
改变的前提是“焦虑妈妈”认识到自己的坏情绪已经严重影响到家庭的幸福和快乐了。
“自知”是心理咨询和个体改变的基础,它不仅为个体提供了了解自己内心世界的途径,也为个体提供了改变自己心态的契机。
一个没有自我认知的人,往往无法明确自己的需求和目标,更谈不上积极主动地去改变。
试想一下,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需求和情感都无法理解,又如何能期望他能够有效地改变自己的心态呢?
这种改变不仅难以实施,更不用说坚持了。
心理咨询师默薇老师说:关注自己成长,才是最有效的解决问题途径。
在面对“焦虑妈妈”的问题时,我们与其一味地劝说她改变自己,不如引导她深入地认知和体验自己现在的感觉。
只有当她明确了自己现在的感觉是痛苦的,她才会有足够的动力去寻求改变。
如果她觉得自己现在的感觉是可以接受的,那么她就没有任何改变的动力。
改变的方法是什么?主要是学习。
随着学习的深入,会觉察到自己哪些行为是不合适的,甚至是错误的,就会加以纠正人的内心和外在的气场就会发生变化。
而这种变化受到外界的良性反馈会被强化,时间久了就形成了习惯,习惯成自然,人就发生了变化。
焦虑的妈妈改变的5个阶段
当新的认知和思维方式进来,焦虑妈妈就能够逐渐改变了,我总结焦虑妈妈的改变。
大致可以分为这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之前,暴躁、喋喋不休、不断地批评,永远不满足。
第二阶段:发现孩子厌学抑郁,觉得生活开始失控,开始反思。别人告诉妈妈不要总跟孩子谈学习,但是控制不住焦虑的说教,希望孩子幡然醒悟,回归学校。最终发现是徒劳的,开始后悔自己所做的,怨恨家人,陷入痛苦。
第三阶段:开始学习心理养育,能够发现自己的焦虑,但认为自己是在用忍耐换平和,情绪忍到一定程度会爆发,无法从内心真正接受孩子的现状。
第四阶段:由被动进入主动学习,试着分析自己不合理的观念和行为,情绪爆发的周期从1周、2周拉长到1个月。
第五阶段:了解情绪背后的原因,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内心成长和主动的改变,和孩子形成良性互动。
改变是艰难的,但成果是显著的。
爱孩子,为什么不能把过去心理的垃圾丢掉,去获得新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