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一年之中夏天的温度是很高的,36-37度的高温经常出现,但是,夏天的湿度也比较大,所以,到了夏天,人体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夏天太阳大,气温高,人体的阳气在外而寒气藏在内,当体内湿气遇到寒气,容易加重湿寒,再加上夏天天热,很多人习惯天吃寒凉食物,身体受到过多寒气侵害,健康状态就可能受到影响。比如食欲下降,湿气加重,精神不振,睡眠变差等。所以,夏天要将“养生”提上日程,如果在这个季节不懂得养生,那真是太可惜了,建议大家做好以下3件事,有助于祛湿还能健脾胃。
第一件事:要重视“防晒、补水”
夏天气温高,太阳大,紫外线比较强,如果这个季节不重视防晒和补水,不仅对皮肤不好,还可能因为脱水而中暑。
所以,如果可以,不要在正中午出门办事,更不要长期在太阳底下行走或者干活。就算时上午十点前,或者下午四点后出门办事,也要做好充足的防晒准备。比如在出门之前的一个小时左右涂抹防晒霜,还要戴好墨镜、打好遮阳伞,最好还能随身携带一些防暑降温的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夏天养生,补水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夏天出汗多,身体中水分流失严重,勤喝水可以帮助补充水分,保证体内有可供消耗的水分,避免脱水的情况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中暑。
这里所说的喝水是多喝温热的水,炎热的夏天,喝冷饮可以消暑,不过效果短暂,而且过度贪凉还容易导致内寒过甚,阳气衰落。而热水可以促进汗腺排汗,有助于散热,通过热力还能提高脾胃的运化能力,把水运送到身体各个脏器。
所以,夏天补水多喝热水,如果白开水的味道太淡,可以常饮一杯热茶。
第二件事:帮助身体祛湿
夏天虽然气温很高,太阳也行大,但是也会有倾盆大雨的时候,而且相比其它季节,人们吃生冷寒凉的食物较多,吹冷空调的时间也更多一些,所以,如果不能够帮助身体祛湿,身体里面的湿气就会加重。酷暑当天,不只是要防暑,还要积极祛湿。
夏天想要顺利祛湿,首先就要注意外部环境,夏天雨水比较多,不要以为气温高淋点雨对身体影响不大,如果经常淋雨又不及时吹干头发,换掉湿衣服,那么湿气就容易入侵身体。平常也不要光脚在地板上走来走去,脚底有很多穴位,地板上的湿寒之气会通过脚底进入身体之中。所以,平时不要过于贪凉,要记得穿袜子和鞋子。
同时建议大家戒掉久躺或者久坐的毛病,在炎热的夏天,如果不是躺着就是坐着的话,或许能让你感觉更凉快些,但是身体失去了排汗的机会。虽然过度排汗对身体不好,但也不是一滴汗不出就对身体好,因为人适量排汗,部分湿气会跟着汗液排出来,这样有助于排湿。所以,不要总想着呆在空调房里一动不动。
当然,饮食调理也是祛湿的一个重要方法。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生活中有很多食物可以帮助身体祛湿,比如薏米就是一种药食同源的的好食材。
大家不要小瞧了薏米,它早在七百多年之前就被列为了宫廷膳食,《神农本草经》也将它称作上品,曾经在此书上看到过记载:久服薏米可轻身益气。不过,有人也有些担心吃薏米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身体怕冷。有这样担心的人是因为薏米是一种凉性食物,身体有寒湿的人如果长期吃生薏米,确实会引起一些不适的情况。
所以,在这里提醒大家,湿热的人选择生薏米祛湿没有错,寒湿的人应该选择炒薏米。将薏米炒熟之后,寒气减少了,会增添一份温涩之感,对士温脾健脾有着更为明显的效果。所以,平时怕冷,手脚经常冰凉的人,买回生薏米之后要记得自己炒一炒。如果不喜欢自己动手,也可以直接买已经炒熟了的薏米。
薏米炒熟之后可以泡茶饮用,如果能够将它打成粉食用,能更好地帮助身体吸收利用。
如果觉得单一的薏米粉味道不太好,可以加入红豆、枸杞、山药等天然食物一起打成粉状,用实封罐装好,想要吃的时候非常方便。每次只需要取30克左右,放入水杯当中,冲入95度的开水,搅拌均匀后可根据自己的口感添加少量蜂蜜调味,这样的粗粮食物,不仅可以当早餐,也可以适当作早餐食用。
想要祛湿,自己又没有时间来准备这些食材,更不能将它们精心搭配后打磨成粉,那就多花一点点钱买现成的吧。
第三件事:运动要适量
最后,提醒大家夏天运动要适当,不可过度出汗。夏至过后阳气已经达到了极致,阴气开始萌动生发,这个时候人体的毛孔腠理会打开,这是一年之中身体最通透的时候。所以,适当运动可以微微出汗,起到生阳不伤津的效果。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夏天本就气温高,稍微动一动就会出汗,如果过量运动,出汗量就会更大,出汗过多必伤阴,而身体阳气根于阴血之中,所以,损阴的同时也会伤到阳气。因此,夏天运动切不可过于追求激烈的运动方式。
尤其是上了一定年纪的人,在这个季节可选择散步、快走、骑车、练太极拳、跳广播操等柔和的运动。帮助身体微微出汗,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养生效果比较好。
夏天运动的时间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细节,有些人白天要上班,就选择在睡前运动,这并不可取。人到了晚上,应该要顺应自然,收敛精气神,做到日落而息。而运动的时间可以选择在早晨或者是傍晚。
早晨太阳初升,傍晚太阳未落,选择这两个时间段适量运动,既能补充体内阳气,又不会消耗身体过多能量,这是懂养生的人都懂的道理。
注: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