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高新区官网发布《共筑发展空间,焕新城市未来!》文章,文中提到为加速推进未来科技城工业标准地项目建设,社会发展局、雷麻中心在郑岗村召开拆迁动员大会,次日即组建3支工作组,同步启动房屋搬迁交钥匙程序。
再结合前几天高新区官网发布的《关于未来科技城工业标准地项目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实施公告》,提到因合肥高新区未来科技城工业标准地项目建设需要,拟对:
郑岗村郑岗组、孙小组、伊岗组、永和组、刘郢组、光明组、团结组、夏岗组、唐小组、河边组、库塘组、孙岗组、新建组、西城组、王洼组、向荣组房屋和地面附属设施进行征收,并将于2025年7月31日前搬迁结束。
2月份,合肥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公布了高新区 GX11、12 单元控规图,范围东至将军岭路,南至铭传路,西至规划道路,北临蜀山大道与江淮运河,处于规划的合肥未来科技城范围内,或为合肥未来科技城的先行启动区。
以上种种都预示着合肥未来科技城大建设时刻即将来临。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合肥未来科技城;
未来科技城位于合肥西部、紫蓬山北麓,是合肥滨湖科学城和合六经济走廊的重要枢纽。交通条件优越,距合肥城市中心、滨湖新区、新桥空港约25公里,规划面积约64平方公里,是继北京、天津、武汉、杭州之后, 全国第五座未来科技城。
之前班长和大家分享过同济院设计的方案,今天再来看看中规院的中标方案。
未来科技城的战略定位为“世界一流的科技之城、引领时代的未来之城、绿色智慧的宜居之城。”有着全球创新先锋,国家科学中心,创新创业者的“栖息地”的使命担当。
在用地规划上,未来科技城采用一体两翼的规划设计,按功能分为科创湾、未来谷和智慧岭三个部分。
科创湾—国家级科技创新高地,高新区发展着力点;智慧岭—合六走廊重要节点,高新智造集聚地;未来谷—创新城景融合区,科技企业栖息地。
布局结构为“双廊双带,三心三片”,构建运河森林长廊、打造运河高新长廊,清渠创新飘带和智慧创新轴带,智创三心定位为合肥科创中心、智慧服务中心和科技服务中心。
在交通上,未来科技城构建由地铁、大运量地面公交、高架磁浮公交等组成的交通系统,现状及规划跨运河桥17座,在片区规划地铁7号线延伸线、规划中运量1、2号线,并新增规划轨道线路。
为保障品质服务,未来科技城构建多级公服体系,沿地铁七号线,布局主要服务设施。以TOD开发理念,公共交通节点为建设核心,布局商业、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城市生产、生活需求。
规划区划定多个生产生活片区,布局片区级、组团级以及社区级服务中心,分级布局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
在土地利用上,未来科技城将合理确定居住用地占比,加强与北岸运河新城的联动,研发与产业用地占比接近40%:突出科技与产业用地的主导地位,在有效保护蓝绿空间的基础上,保障未来科技城充足的发展用地。
规划方案中关于启动区用了较大的篇幅进行介绍,启动区也是最先开发建设的区域,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未来科技城启动区发展定位为合肥“智创中枢”,共有四大功能:“科、产、城、景”,定位为合肥运河南岸磁力中心、未来科技城美好蓝图的最佳展示窗口。
▲合肥市“智创中枢”
▲合肥市“智创中枢”
规划有科技之眼、先进制造基地、科教家园、人才家园、文创生活街区、运河科技公园、金融中心、商务办公、创客公寓、五星级酒店、新月湖、天空之境等共功能区。
▲“科技之眼”设计情景
▲新月湖设计情景
▲启动区设计情景
还将建设复合交通廊道:“天空之境”,分层设置步行、自行车、磁悬浮公交三重交通,总长度12公里,连接未来科技城启动区大部地区,以及运河南北两岸。
其联系城市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远远大于深圳CBD福田中心区),将极大提升未来科技城现代化城市形象。
▲天空之境复合交通廊道设计情景
▲天空之境复合交通廊道设计情景
▲滨水岸线设计情景
最后,落实国家科技部在合肥高新区建设“未来科技城”的战略计划,是合肥参与建立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共同体的重要平台,也是合肥市融入G60科创走廊的重要支点。
既引领合肥市科创产业发展,又是西向辐射六安的核心引擎。统筹带动紫蓬、官林和周边产业板块发展,与经开区、蜀山区、新站高新区、新桥科创示范区等地的高科技产业园错位发展。
接下来,随着征迁工作加快推进,未来科技城启动区即将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所需要的就是时间的等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