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最美乡村——游云南和顺古镇

京都闻道阁 2025-01-06 11:51:20

文丨倪玉

云南旅游盛传的一句话:“一个人的丽江,两个人的大理,一家人的腾冲和顺。”腾冲是景观集中、特色荟萃的度假天堂,很适合全家人休闲旅游。11月中旬,儿子休年假。利用这个机会,儿子特意安排我和他妈一起到云南旅游,我们一家人算是碰巧也应了景。第一站目的地就是腾冲,坐飞机、乘高铁、租车自驾,晚上8点多按照事先预定的计划我们顺利赶到了腾冲,和顺古镇作为2024年初新晋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自然被我们一家人看中并且做入了游览安排。

和顺古镇,位于云南省腾冲市城区西南4公里,原名“阳温暾”。因有小河绕村而过,改名为“河顺”。后人又借“云涌吉祥,风吹和顺”的诗句,将“河顺”改名为“和顺”。古镇始建于明朝,现存传统民居千余座,其中清代民居百余座,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是著名的侨乡。六百多年来,中原文化、西洋文化、南诏文化、边地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形成了独特的侨乡文化和马帮文化,使和顺成为云南省四个典型的生态文化村之一。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魅力名镇、全国环境优美镇、中国十大最美的村镇、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顺古镇的一系列殊荣,吸引国内外游客慕名前往。

驾车来到和顺古镇,停车场虽然很大,但还是架不住开车来的游客太多,在停车场绕好几圈才好不容易等到一个离场的车位。蓝天白云,天公作美。依山傍水、环山而建,绵延数里的和顺古镇,等待我们一家人去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游客中心和景区的主入口都设置在道的右边,景区出口在道左,中间是网上曝光最多的“世界腾冲天下和顺”迎客屏风墙。洒脱、飘逸的八个黑字在洁白墙上尤为抢眼,在此照相的游人们排起了长队,这里自然成为了到古镇旅游第一个打卡地,屏风墙后面依然白底黑字,“内和外顺”,同样吸引游客们驻足纷纷取景,这四个字是前党和国家领导人李瑞环的题字。

入口通往古镇的参观道路特别宽敞,道路中间进行了精心规划,推广栏、种植的景观树,与两边商铺及配套设施相得益彰。“中国美好”“旅程幸福”“和顺”镶嵌在一起的2023中国旅游日设立的红色推广,安装在游览必经之路,一棵树干粗大的大叶榕四周都开满了黄色的花朵,为石板路增添了绿意。

参观心切,没有过多浪费时间,便来到了和顺顺和牌坊,这是古镇标志性建筑之一,建于2001年,中国人都喜欢和、顺两个字,和与顺不论如何组合,都让人向往、让人琢磨、让人如意。牌坊上面的字巧妙地用了回文的修辞手法将和顺两字构成和顺顺和的组合,寄托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对人们的美好祝愿。和顺古镇中的牌坊挺多,历史上有12座牌坊,建于清末民初,后毁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2002年之后,陆续得到恢复。和顺牌坊分为百岁坊、文化坊、节孝坊三类。双虹桥老桥头的“文治光昌”牌坊为文化坊,双虹桥新桥头的“冰清玉洁”牌坊为节孝坊。这些牌坊是旧时代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当下成为和顺古镇最亮眼的取景点。牌坊后面“仁里”,这二字是我国近代历史上著名才子,曾担任腾越道尹的赵藩所书,意为和顺是讲究传统文化的仁义道德之乡。

走过和顺顺和牌坊,视野一下子开阔许多。道的右边是和顺人家。这是一幢异地整体搬迁而来的百年老宅,曾是腾冲近代巨商、香港富滇银行创办人张木欣的私家藏书楼。门楼所书写的对联写出了和顺人家乃至和顺古镇所处的优越地理环境:上联是“旷野火山窗外”,下联是“龙潭湿地门前”,门楣上方的匾额写着“和顺人家”,现和顺人家已改为餐厅,成为感受和顺文化,品尝和顺风味的绝好去处。

选择靠左边的,和众多游客一起向文治光昌牌坊走去,和顺古镇景区示意图在牌坊的右前方,这里与双虹桥相邻。双虹桥老桥始建于明代嘉靖初年,相传为桥头老爷寸玉率众建修,清光绪十年(1884)重修;双虹桥新桥建于1921年,两桥形如双虹卧波,故名双虹桥。两桥造型精美,桥畔绿柳成荫、红莲映日,村妇捣衣之声不绝;桥下鹅鸭戏水,鱼翔浅底,一派江南水乡的恬美风光。桥的左边游人如织,原来这里刻有快“中国魅力名镇和顺”的巨石,游人们纷纷在此拍照留念。

走在桥上,可以环顾周边风景,溪水潺潺,绿植丰富。下桥正对面是和顺图书馆,右手是通往冰清玉洁牌坊和文昌宫的道路,而左侧是去往和顺小巷。和顺图书馆是本乡旅缅华侨为振兴家乡文化教育而捐资创办的乡村图书馆,成立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现有藏书11万余册,分藏古籍、民国、中华再造善本、现代等书库,典藏文献图书较为丰富。内有胡适、熊庆来、李石曾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和顺图书馆被誉为中国乡村最大的图书馆,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在被绿草映衬。拾级而上, “文化源泉”“民智泉源”“乡愁书院”“图书之府”“藏书楼”“和顺图书馆简介”“馆藏图书简介”等,还有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让人肃然起敬。在图书馆内游览,顿感知识的重要。

走出图书馆,一墙之隔便是文昌宫,又称文昌阁,始建于清朝顺治十二年(1655年),是纪念我国古代的一位文化名人文昌帝君而修建的。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在中轴线上依次排列有戏台、大殿、关帝庙和左右厢房,左右楼阁下镶嵌有《和顺两朝科甲题名碑》,记录了明、清两朝取得过功名的和顺人共计809人,其中举人8位、秀才600余位,在朝廷任过职官者180多位。文昌宫是和顺教育的摇篮,1909年在这里开办两等小学堂,1940年由和顺华侨捐资创办的益群中学设立于此,文昌宫见证并助力了古镇的发展。

和顺因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而闻名,国务院原总理朱镕基为和顺古镇题写“和顺和谐”秀逸墨宝,如今已经成为一面风景墙,建在文昌宫门前,游客们纷纷在此拍照。品味其中意义,个人认为朱镕基总理的题词又将“和”与“顺”再次进行了升华。冰清玉洁牌坊在双虹桥的对面,这个牌楼与和顺顺和牌楼一样的恢宏气派。

直行向和顺小巷方向游览,“中国传统村落水礁”“圣旨”等石碑和“和顺小巷”的字在靠山坡的一边呈现。“桥倒碑修碑倒自修”靠近河边,这8个字怎么理解,导游说出了其中奥秘,如果桥倒了,可以将石碑推倒用埋在碑下面的钱修建,如果碑倒了碑下面的钱自然也就没有了,只能靠自己想办法去修建了。

和顺小巷,其实不小!沿和顺三合河而建,由近万平米的古建筑组成,主要包括清末腾越镇总兵张松林的老宅、大马帮博物馆等。进入小巷便是大马帮博物馆,这里用近2000件实物和近百幅老照片展示南方丝绸古道的历史;大马帮生活场景;滇商辉煌的历史;和顺人“走夷方”的生活方式。小巷中可体验“玉出腾越、运自和顺”的翡翠文化。可看到古法造纸、皮影等多项非遗项目和民间手工艺展示。

总兵府,原系清朝从一品大员振威将军、腾越总兵张松林的老宅,建于光绪末年, 2006年被移至和顺镇,依旧保持着其原始的风貌。以木材为主材,搭配青灰色的石砖路,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历史韵味。宽阔的木房、雕花的门窗、清淡的匾额,无不充满了浓郁的清代风情。御赐“福寿”行书匾成为镇府之宝。和顺小巷与和顺湿地毗邻,远眺可以欣赏青山沃野的田园秀色,近看是野鸭白鹭翻飞的湿地风光。坐游船可以深入到湿地内参观,杨柳荷塘、浣衣村姑、顽童凫水、牛马群行,水乡美景更可尽收眼底。

“和”“顺”两颗大榕树成为人们祈福的地方,树的四周围栏和枝上挂满祈福红布条,另外还有红灯笼和其他灯笼悬挂。靠近湖边修建了休息区,游客可以停下来静观风景,顺便再补充补充能量。身边的野鸭湖介绍,引起自己的注意。之所以得此名,是因生态环境优良,逐渐成为野鸭等水禽的栖息地,面积150余亩。野鸭湖水与周围的青山绿树、民居建筑构成了一幅“远山莽苍苍,近水何悠扬;万家坡陀下,绝胜小苏杭”的优美画卷。

和顺家风文化长廊沿野鸭湖边而建,全长400余米,错落分布了二十多组精心设计创作的石雕和装置,浓缩和顺家风文化的十多个故事,是一个展现传承和顺优秀家风文化的窗口。

艾思奇纪念馆是陶冶情操的好去处,位于和顺古镇东北部,馆前临元龙幽潭,后枕凤山,地势高旷,环境优美。是一幢中西合璧式砖木结构的四合院楼房。大门口悬有“艾思奇纪念馆”匾额,院内建筑精巧,串楼通栏,点缀西式小品阳台,正房前厅有一石砌圆形拱门,古朴秀雅。

顺着山腰摆渡车线路返回,李氏宗祠、刘氏宗祠在靠山也就是左手边,两个宗祠相距不远,庄严肃穆。导游介绍:和顺古镇主要由寸、刘、李、尹、贾、张、钏、杨八大姓构成的,他们世代在古镇和睦相处,共同推动了和顺古镇的不断发展。如今每个姓氏都建有自己的宗祠,这些宗祠不仅是家族祭祀祖先的场所,也是家族光宗耀祖的象征。修建最早的是寸氏宗祠,建于清代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 年),最晚的是杨氏宗祠,建于民国十五年(公元 1926 年)。一个不到17平方公里的古镇,拥着八个宗祠,实属罕见。

微信运动一直在不知疲倦的工作着,打开一看和顺古镇之旅的步数已经超过2万多,是应该返回了!因为只有注意劳逸结合,才能欣赏更多的风景!因为只有兼顾美食,旅游才能更加有意义;因为只有勇于取舍,人生才能成为赢家!

☆ 本文作者简介:倪玉,笔名海无边、一言、宁浦、王玉,系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自主择业军官,自由撰稿人,现任大连星海会展商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年军旅,3次荣立三等功。曾任中国军事写作协会会员,《中国贸易报》《消费日报》《中国海洋报》《中华建筑报》《海军杂志》等多家报纸及杂志记者、特约记者、特约撰稿人,著书及参编教材累计32部,发表新闻作品、文学作品、评论作品1000余篇,获各类征文奖近100项。从事会展业20年,撰写各类策划案、相关材料及发表推文超1000余篇(份)。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

0 阅读:10